“國潮”美瞳很City 玩轉新一輪“眼球經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19 11:22:16
來源:廣州日報

“國潮”美瞳很City 玩轉新一輪“眼球經濟”

字體:

進入暑期,又到了美瞳銷售的旺季,設計美觀的美瞳成為當下年輕人日常打扮中不可或缺的時尚“搭子”。

  全媒體記者了解到,國産美瞳産品通過新電商等線上市場迎來高速增長,拼多多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美瞳産品保持迅猛的增長勢頭,其中,國貨品牌表現突出,“頭部”品牌可啦啦銷售額同比翻倍增長;新銳品牌Moucee(眸視)銷量較5月翻倍;潤瞳賣出逾百萬單,比去年同期增長50%;上海雨港旗下的眸可、輕眸兩個品牌亦較去年同期銷量翻番。

  “天鵝公主”“暮光森林”“莫奈花園”……這些浪漫夢幻的“國潮”美瞳背後,既是下半年美瞳市場的時尚趨勢,也是新一輪“國潮”美瞳的涌現與流行。據第三方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中國美瞳行業規模可達500億元。

隱形眼鏡工廠車間

  突破日韓進口美瞳的思維定式

  “今年以來,藍色、綠色等更為顯色的顏色成為消費熱點,我們的産品花色也圈定熱門顏色進行設計,例如我們今年在&&上賣得挺火的‘天鵝公主’就是一款藍色美瞳。”聊起今年下半年的美瞳趨勢,拉拜詩電商運營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主打少女風、夢幻風與校園風,這家2022年才在新電商上銷售的年輕國貨美瞳品牌備受“00後”的年輕女性用戶的青睞。

  多年來,日本、韓國等地的進口産品在國內美瞳市場佔據主流。然而,近五年間,國貨美瞳逐步登上主流舞&,新電商等線上渠道更成為國貨美瞳主攻的陣地。

  “初期,國産美瞳風格更多是借鑒日韓的風格,例如‘混血風’美瞳的色系和花紋一定要呈現誇張的效果,搭配濃顏係的妝容,這也使部分‘彩片’佩戴者一度被認為是‘非主流’。”上海加亮創始人李加亮對記者説,直到他們通過電商廣泛接觸國內年輕用戶後才發現,搭配日常妝容、效果更自然的“彩片”,市場需求其實更大。

  2008年,成立初期的上海加亮主要是銷售進口美瞳,伴隨美瞳的逐步國産化,康視達、瑞爾康等國內企業成為其主要供貨商,不過,由於線下銷售半徑有限,旗下國産品牌銷售成績一般。

  2017年,李加亮決定在拼多多上“試水”,“經過大約半年,團隊意外發現,該&&單日訂單量已達到5萬單。隨後,我們決定布局全品牌産品。”在李加亮看來,新電商的消費群體更追求個性化,通過店舖評論區用戶的反饋,他們對産品不斷升級改進,為了對新興消費趨勢和熱點作出快速反應,李加亮更成立了獨立的花紋設計團隊。

  李加亮還發現,“讓美瞳與國人瞳孔顏色更接近的‘融瞳’感,以及看上去‘眼裏有光’的清透感被消費者高頻提及。”按照這一思路,上海加亮團隊設計了“霧面雪山”和“洛洛莉咖啡”兩個系列産品,分別呈現自然清新和混血清透的佩戴效果,這兩款花色的月銷量均突破了20萬片。

  據了解,李加亮團隊目前已孵化出十余個品牌,其中,在&&上的訂單量佔全渠道總量的70%。

自動化模具生産線

  緊貼國人消費需求

  國內消費者對美瞳需求呈現三大特徵

  金義霖是國産隱形眼鏡的“掘井人”之一,2009年,他在東北創辦了吉林瑞爾康。剛開始,公司主要的生産模具來自韓國。“隱形眼鏡對模具的精準度要求很高,但韓國進口的模具品質時好時壞,影響了産品合格率,而且進口成本也非常高。”他決定自研隱形眼鏡的全流程製造技術。通過幾年不斷的摸索及工藝精進,2014年,瑞爾康成功研發內面覆膜印染技術工藝,並取得發明專利,解決了當時常見的美瞳掉色問題。一年後,更實現了模具全自主生産。“發展至今,我們的生産工藝和材料已可以完全擺脫對海外企業的依賴。”金義霖&&。

  依託國內日臻成熟的隱形眼鏡生産線,以及線上&&的加持,包括可啦啦、拉拜詩、卡樂芙、潤瞳、輕眸等國貨品牌在近幾年內高速發展。

  通過總結品牌的銷售情況,拉拜詩相關負責人&&,當前國內消費者對於美瞳的需求呈現三大特點:其一,美瞳為其頻繁使用的商品,每週至少使用一次美瞳的消費者近八成;其二,消費者重視健康和舒適性,除了關注産品性價比,對産品的安全性、舒適性和美觀性都有極高的要求,日拋和月拋産品因其高保濕性和適中硬度,更受消費者青睞;其三,消費者強調個性化需求,希望通過隱形眼鏡實現更精準的個性化表達。

  瑞爾康在蘇州便建立了獨立的設計團隊以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每個月會上新大概五六百個款式,並且經過內部篩選,將設計突出的樣式進行打樣,供客戶品牌挑選。還可以根據客戶提供的思路和花色效果進行定制化生産。”金義霖告訴記者,目前,從花色設計、價格以及産量,國産美瞳均已超越日韓等地的美瞳。

  “以花色設計為例,我們的花紋整體比進口的美瞳更細膩,因為我們的着色點位更多,呈現出的花紋更加精緻,而且與國人瞳孔顏色也能更自然地融合。”金義霖如此介紹。

  提升國貨核心競爭力

  瞄準美瞳原材料研發

  “國潮”美瞳近年在市場上蓬勃發展,並呈現趕超進口美瞳的勢頭,這不單是因為終端産品在樣式設計、舒適度及安全性上能滿足年輕用戶的需求,在生産端與原料端,國內美瞳生産商的研發技術也在不斷提高。

  “75後”的康視達科技集團創始人唐順初,與眼鏡結緣整整40年,從上世紀80年代擺攤賣眼鏡,到賺到第一桶金後開出自己的第一家眼鏡店,之後再“轉戰”百貨業回歸到“老本行”眼鏡行業……唐順初看著眼鏡行業的發展變遷以及國內消費者的需求變化,2005年,他決定研發、製造屬於國人的隱形眼鏡。經過7年多的努力,2012年康視達的隱形眼鏡“走出”實驗室。

  乘着互聯網的東風,像康視達這樣的國貨廠商,借助&&打開思路,做大規模,工藝也不斷提升。“以前消費者不知道國産美瞳的優勢,工廠訂單少,即使有全模壓工藝,高效的特點也無法充分發揮,會帶來生産資源的大量浪費。”唐順初説,如今工廠效能的提升帶來了産品成本的下降,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除生産線自研外,目前,研發能力較強的隱形眼鏡工廠,開始着意涉足更上游的隱形眼鏡原材料研發。例如康視達就將硅水凝膠材料研發作為核心項目,唐順初解釋,“硅水凝膠材料的優勢是透氧率高,但缺點是延展性較差,且容易幹,我們正在進行組分配比,研發出兼具高透氧、高延展和舒適度的硅水凝膠産品。”他介紹,未來,相關産品會通過各大品牌上線拼多多等&&,讓消費者能體驗更舒適的國貨美瞳。

  據了解,目前不少隱形眼鏡工廠的研發重點都瞄準硅水凝膠材質,該原料相較市面上主流的水凝膠材質,能大幅提升隱形眼鏡透氧率,提升使用者長時間佩戴的舒適度。瑞爾康在2019年便開始布局硅水凝膠材料的研發,預計相關産品今年內可上市。(記者 文靜)

【糾錯】 【責任編輯:楊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