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營收“宕機” 中國市場能否為耐克“力挽狂瀾”?-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04 09:06:07
來源:中國商報

全球營收“宕機” 中國市場能否為耐克“力挽狂瀾”?

字體:

近日,耐克(NIKE)發布2024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全年實現營收514億美元,與上一財年相比僅增長1%。而在2023財年,耐克全年營收為512億美元,同比增速高達16%。耐克正面臨全球業績大幅“停滯”的危機。

與此同時,海外運動“老牌”選手們也多數陷入全球範圍的“宕機”模式中。德國知名運動品牌阿迪達斯最新一期年報顯示,2023財年,阿迪達斯全球實現營收214.27億歐元,與上一年持平。

大中華區已成為海外運動品牌“巨頭”們尋求業績增長的重點區域。但近兩年,國內運動品牌市場格局動態頻繁更新,中國市場能否為耐克等品牌的全球增長“停滯”力挽狂瀾?

耐克全球業績幾乎“無增” 二級市場股價“大跌”

據耐克近日發布的2024財年報告,其在第四財季實現營收126億美元;全年實現營收514億美元,同比增長1%,這已成為自2010年以來耐克營收增速最低的一個財年。

耐克宣布下調全年業績指引,並預計2025財年第一財季銷售額將下降10%,同時預計2025財年收入將出現中個位數下降,其中第一季度下降10%。這與耐克此前對2025財年整體銷售增長的預期呈現顯著差異。

耐克首席財務官馬修·弗倫德&&,公司調整業績預期,主要是由於在線銷售減緩、經典鞋款特許經營計劃減少、各市場消費趨勢不均衡等。此外,耐克還預測批發商的銷售速度也將出現放緩。

需要注意的是,耐克業績增長的停滯及對未來預期的下降引發在二級市場的股價“大跌”。在耐克發布財務業績後的次日(6月28日),耐克股價下跌近20%,收盤報75.37美元/股,盤中最低跌至74.56美元/股,此次股價暴跌導致耐克市值直接蒸發超284億美元。

耐克公布業績次日(6月28日)股價大跌。(圖片截自百度股市通)

由於此財年及預期下一財年業績不佳,多家機構下調了耐克評級,包括摩根大通、瑞銀、巴克萊等。7月1日,瑞銀將耐克目標價從125美元下調至78美元,並指出耐克的基本面趨勢引發該行擔憂,耐克業務需進行重大調整;巴克萊也將耐克的目標價從109美元下調至80美元,評級從“增持”調至“中性”。

7月2日,耐克股價下跌1.03%,收盤報76.04美元/股。

耐克、阿迪全球“宕機” 大中華區是“山重水復”還是“柳暗花明”

財報顯示,2024財年,耐克在全球市場業績呈現顯著差異,其中最大的北美市場營收出現下滑,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EMEA)營收陷入停滯,亞太和拉丁美洲市場(APLA)和大中華區營收雖分別呈現5%和8%的增幅,但仍難挽救耐克“全球業績幾近無增”的困境。

耐克2024財年財報分區域業績。(圖片截自耐克財報)

大中華區是耐克全年業績增幅最大,也是最符合預期的市場。2024財年,耐克大中華區營收達到75億美元,同比增長8%,並連續7個季度錄得正向增長。不過,在中國市場,耐克也面臨諸多困境,馬修·弗倫德對中國市場第四季度的業績&&,中國市場“前景較為疲軟”,且得益於天貓提前開啟“6·18”購物節,耐克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才達到內部預期。

事實上,另一運動品牌巨頭阿迪達斯的處境也並不“稱心如意”。在最近一個財年的報告中,阿迪達斯全球市場的業績也陷入了停滯狀態。2023財年,阿迪達斯實現全球營收為214.27億歐元,與2022財年持平無增,同時,凈利潤出現30多年來的“首虧”,但其在大中華區亦實現“三個季度營收連增”。

可以説,儘管全球業績進入“宕機”模式,但耐克、阿迪達斯依然雙雙在中國呈現增長態勢。

“國際運動品牌全球市場消費疲軟,耐克、阿迪達斯等業績出現極緩增長或零增長,但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仍然佔比較大。”服裝産業分析師楊大筠對中國商報記者&&。

耐克和阿迪達斯均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6月,耐克CEO唐若修強調,耐克在中國市場的增長一直非常迅速,預計將持續保持增長勢頭,中國體育市場對耐克來説具備強大的潛力和活力。去年9月,阿迪達斯CEO比約恩·古爾登上任後首次訪華時也&&,中國是阿迪達斯全球三大戰略重點市場之一,阿迪達斯大中華區業績正邁入“有質量的增長”階段。

中國市場真的會一直成為耐克和阿迪達斯的“舒適區”嗎?從耐克對於中國市場前景的態度可以看出,國際運動“老牌”企業正在國內面臨諸多挑戰。

資深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耐克在中國市場的疲軟是多方面的,整體消費環境的變化、國內運動品牌群體的崛起、以lululemon(露露樂蒙)為代表的新國際品牌的介入,以及國內全渠道營銷的變化,衝擊了以耐克為代表的傳統國際品牌。

楊大筠認為,隨着中國經濟規模的增大,國內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的支持帶動“國潮消費”的增長,為國産運動品牌崛起提供了巨大助力,國産運動品牌大幅增長的趨勢必然會給耐克、阿迪達斯等海外品牌帶來衝擊和考驗。

激烈角逐國內市場 品牌博弈“誰主沉浮”?

對比國産品牌最近一次年度業績,2023年,安踏實現營收623.5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6.2%;李寧實現營收275.98億元,同比增長7%;特步實現營收143.46億元,同比增長10.9%;361°實現營收84.23億元,同比增長21.01%。

可以發現,國産品牌在增長速度上,有的已與耐克、阿迪達斯在國內市場幾乎持平,更多的則有“遠超”之勢。楊大筠認為,近年來,中國本土企業在設計産品的製造能力、品牌的營銷推廣上日益成熟,與耐克等國際品牌的實力差距已大幅縮小。

耐克門店。(中國商報記者 王怡菲/攝)

當前,中國運動市場正邁向多消費層級、多元化細分場景的競爭態勢中,品牌角逐國內市場,各方在存量市場上展開激烈精彩的博弈,為消費者提供了更高性價比、更高品質的服務。

程偉雄&&,中國運動市場已從綜合性向細分化、多元化場景轉變。中國市場的消費分級已較為明顯,中等收入群體對中高端品牌有一定的消費需求,戶外熱潮的興起帶火了始祖鳥(ARC'TERYX)、迪桑特(DESCENTE)等戶外運動品牌,這些品牌的崛起極大分流了耐克等品牌的市場。

楊大筠預測,運動品牌競爭格局的動態變化將持續幾年,伴隨競爭與淘汰,運動品牌市場將逐步穩定,國內外運動品牌的市場份額將保持在一個相對正常的比例。但國際品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還是相對較大,隨着未來中國企業的實力增強,中國企業在體育用品市場的份額還將持續擴大。(記者 王怡菲)

【糾錯】 【責任編輯:劉夢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