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意十足的春日提升了人們戶外運動和出游的頻率,也帶火了防曬衣這一時尚、輕便的功能性服裝。數據顯示,4月至7月是防曬衣熱銷季,在此時段貢獻的銷售額接近行業全年的90%。
從誕生之初到“春夏標配”,防曬衣的流行讓消費者不斷對其提出更高要求:不僅要能防曬,還要輕薄透氣、貼身冰涼、板型修身……
防曬衣是如何更新迭代的?針對目前市場,消費者應對哪些指標多加留心,才能繞過“雷坑”?
防曬衣迎來銷售旺季
賞花、踏青、野餐、徒步……溫暖的春日,正是人們走出家門、感受戶外的好時節。
春季出游的火熱,以及居民防曬意識的提升,讓防曬衣逐漸走向穿搭界舞&&央。“在外穿是防曬達人,在家穿是都市麗人”,如今的防曬衣,大多已兼具功能屬性和時尚屬性,成為民眾穿衣的“春夏標配”。
防曬衣具體有多火?祈飛觀察《抖音2024年防曬服市場行業趨勢洞察》提出,2023年抖音&&的防曬衣市場GMV(商品交易總額)達到約37.3億元,同比增長217.4%,增速十分可觀。其中,上半年是防曬衣銷售的黃金時段,3月起防曬衣銷量爆發,同比增速達到309%;4月至7月這一時段則貢獻了行業全年88%的銷售額。
進入春季,防曬衣開始成為服飾界的熱銷品。(中國商報記者 於佳鑫/攝)
消費者安安(化名)告訴中國商報記者,自己共有兩件防曬衣。在一般的戶外場合,她常穿面料更柔軟舒適那件,但由於工作需要長時間暴露在野外環境,每當在春夏季進行戶外作業時,另一件黑色的防曬衣就會變成她的“工作服”,既防曬又耐臟。
事實上,防曬衣誕生至今已有十餘年,但在一些消費者印象中,最早的一批防曬衣不僅在外觀上和“時尚”不沾邊,在穿着體驗上也並不舒適,“悶出一身汗”,因面料導致皮膚過敏的情況時有發生。隨着消費需求的提升,從小眾走向大眾市場的防曬衣越來越“卷”,不僅更加重視防曬性能,在外觀、面料、輕薄程度等方面均實現升級迭代。
不僅如此,最初以女性為消費主力的防曬衣正在被更加多元化的消費群體接納,兒童防曬衣、男性防曬衣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市面上。有男性消費者對記者&&,防曬衣比其他面料的長袖外套輕巧許多,這正是它最吸引自己的地方。
男性防曬衣正在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市面上。(中國商報記者 於佳鑫/攝)
性能數值相差在哪兒
回歸到名字,防曬性能的強弱,必然是衡量一件防曬衣優秀與否的關鍵指標。
安安告訴記者,自己在選購防曬衣前做了些功課。她了解到,與防曬性能相關的核心指標是UPF數值,即“紫外線防護系數”。通常來説,UPF越高,證明防曬衣的紫外線阻隔效果越好。此外,她還詢問了品牌客服,對方&&自家産品參數已達到相關標準。
在天貓&&搜索“防曬衣”時,中國商報記者看到,不同品牌商家在商品名稱或海報中標注UPF數值時,有些顯示為UPF50+,有些則顯示為UPF100、UPF1000,甚至是UPF2000+。這些品牌在數值差異上為何如此懸殊?不同品牌防曬衣的核心防曬性能是否也像這些數字一樣差距巨大?
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防曬衣在宣傳界面中呈現的UPF數值相差較大,是因為部分品牌在標注中存在“數值虛高”的問題。
國家標準《紡織品 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提出,樣品UPF大於40,且T(UVA)AV小於5%時,可稱為“防紫外線産品”。在商品標籤的實際標注中,當40<UPF≤50時,應標注為“UPF40+”;當UPF>50時,應標注為“UPF50+”。
“也就是説,依照現有標準,合規的標注方法其實只有‘UPF40+’和‘UPF50+’兩種,即使這個數值真的達到2000、3000,甚至更高,也應當標注為‘UPF50+’。除此之外的標注方式,可能會對消費者形成誤導,使其誤認為標注了‘UPF50+’的防曬衣性能比不上‘UPF2000+’,這是品牌之間不良競爭的一種體現。”上述知情人士稱。
該知情人士還透露,目前某些防曬衣品牌還存在將UPF和UPFAV二者混同的情況,後者反映的是一件防曬衣檢測面料中的UPF均值,但受檢測面料的位置不同,其UPF數據高低可能存在差異,即使均值達標,也存在某些區域面料數值低於標準的可能性。
産品標準有待進一步規範
除了UPF數值虛高外,也有消費者在選購前後發現,如今“涼感”“輕盈”“透氣”等性能已成為絕大多數防曬衣的賣點,不同品牌在宣傳過程中會時常提及這些關鍵詞。但是,如果未呈現相關量化數值,僅通過感性的描述,消費者無法判斷這些性能的具體表現能力,也很難從字面上對各品牌進行比較。
目前,防曬衣已有速幹、涼感等多種細分賽道。(中國商報記者 於佳鑫/攝)
“我在選購防曬衣前會參考一些知名測評博主的推薦,但直到穿在自己身上,我才會對‘涼感’這種形容詞産生直觀體驗。”消費者王小姐告訴記者。
據悉,針對防曬衣行業,目前相關部門還未推出專門統一的國家標準。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出了《戶外防曬皮膚衣》紡織行業標準(FZ/T 74007-2019),從安全性、尺寸外觀、色牢度、透濕性、防紫外線性能等方面進行規範,但對“涼感”這類性能指標並未作出規定。
據了解,已有企業在為推進防曬衣行業標準進一步規範做努力。今年4月8日,蕉下聯合艾瑞諮詢發布《中國防曬衣行業標準白皮書》,對國內防曬衣行業現狀及用戶痛點等問題進行調研,並提出用“UPF數值”“紫外線阻隔率”“涼感系數”“透氣率”“克重”“耐洗度”這六項指標及相關參數衡量防曬衣的性能是否合格。
蕉下提出用“六維標準”及相關參數衡量防曬衣性能。(圖片截自《中國防曬衣行業標準白皮書》)
例如,該白皮書提出,“原紗防曬”是近年來防曬衣行業的流行技術,但部分品牌在宣傳使用該技術時,並未提供相關檢測報告。如果産品確實採用原紗技術,必須進行耐洗度測試,並至少在産品頁面體現出相應的報告。此外,針對防曬衣涼感數值,白皮書引用《接觸涼感針織服裝》紡織行業標準,推薦將0.18—0.20作為防曬衣涼感基礎系數。
白皮書認為,當前,用戶對防曬衣的消費意識正在逐漸提升,消費者的需求更加多元,市場也進入被消費者反向改變的階段。因此,行業需要進一步透明化,實現有數據可查、有標準可依,才能更好、更穩定長久地發展。(記者 於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