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快時尚市場競爭,Zara選擇繼續關店調整布局。3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位於東莞、惠州兩地的Zara門店將於3月底正式關閉,這也意味着Zara將徹底退出東莞、惠州兩地的線下市場。近幾年,Zara通過提高價格、加大對黃金地段旗艦店的投資力度等方式,與本土快時尚品牌進行差異化競爭,但頻繁漲價是不是就意味着高端,恐怕不是Zara説了算。
撤店不是清倉
整理、分裝、打包……東莞星河城Zara店的銷售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着月底的關店工作。“這是東莞最後一家店,馬上要關了。”店員略有不捨地做著撤店最後的工作。
朱迪是東莞星河城Zara店的老顧客,聽到關店消息後想著關店前去低價淘一些衣服,但過去之後發現,店裏産品沒有打折跡象時,她意識到Zara是撤店不是清倉。
同樣,在距離東莞星河城Zara店90多公里外的惠州華貿天地Zara門店內,銷售人員同樣在為月底的關店做準備。“所有貨物不打折不促銷,我們的工作是負責把全部打包送往其他城市門店。”該門店銷售人員説。
東莞星河城的Zara門店是Zara布局東莞的首批門店之一,是當時廣東面積最大的旗艦店,也是目前東莞唯一的Zara門店。惠州華貿天地的Zara門店同樣是當地唯一一家Zara店舖。兩家門店月底的關閉,意味着Zara線下徹底撤出惠州、東莞兩地市場。
對於後續的發展,兩店銷售人員均&&不知情,只稱“是總部的決定”。北京商報記者對Zara進行採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近一年來Zara不斷關閉一些地標性旗艦店。例如2023年初,上海南京西路Zara旗艦店閉店、杭州標誌性的首家旗艦店閉店。
在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看來,Zara面臨着來自H M、優衣庫以及本土快時尚品牌的激烈競爭,一度陷入同質化競爭,而同質化競爭的結果往往是優勝劣汰,這是正常的商業現象。此外隨着運營成本包括租金、人工等費用的上漲,Zara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為了維持盈利能力,品牌不得不關閉一些成本較高但業績不佳的門店。
資深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給出另一種觀點,他認為,“當現有部分門店位置不理想,吸引消費者能力不夠時,便會出現經營不善甚至虧損的情況,這種情況下選擇性關閉一些門店,進行門店重新布局對Zara來説是一種可行性戰略。Zara主要以線下實體店為主導,對門店布局進行重新調整,有利於區分Zara和本土市場低端快時尚品牌,體現差異化競爭。”
不斷關店的同時,Zara也在嘗試進入更為核心的黃金地段重新開店。2020年,Zara在北京王府井開出了全亞洲最大的旗艦店;2022年8月,Zara在上海太陽宮開出全新形象店,佔地近3000平方米,數字化試衣間、全新的線上線下可持續購物體驗等都一一齊備。
此前,Zara母公司愛特思集團大中華區總裁Eva Serrano思伊文公開&&,“中國是Inditex集團的重要市場之一,未來將不斷分析中國顧客的需求,通過推出高品質時尚産品,持續加強在數字化方面的投資,探索更具創造性的服務”。
漲價不等於高端
近兩年,快時尚市場競爭正在發生改變,曾經的“霸主”Zara面臨着巨大的挑戰。
根據公開數據,2022年“6·18”,天貓女裝銷量榜單上冠軍為UR,不再是常年居於榜首的外資快時尚品牌,Zara甚至跌出前十。2023年“6·18”,UR奪得天貓、抖音、京東三大&&的女裝銷售排行榜第一。
這樣的變化讓Inditex集團意識到,Zara需要改變。Inditex集團Oscar Maceiras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董事長Marta Otega一直專注於重新定義Zara的品牌和産品戰略,已將目標鎖定在富裕階層,在提高價格的同時加大對黃金地段旗艦店的投資力度。
Marta Otega對Zara的重新定位讓Zara的漲價成為常態。根據公開數據,自2022年1月以來,Zara每個月的起售價都比上一年同期提高了10%以上。2022年7月,Zara服裝産品的平均價格同比提高了12.2%。
在程偉雄看來,Zara原本進入中國市場之際就定位白領群體,如今進行價格調整,也是為了更好地與低端快時尚進行差異化競爭,所以對於Zara的主流消費者而言,溫和的價格調整或許不太會有較大的影響。
詹軍豪則認為,漲價前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和消費者溝通,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期望是品牌産品提價的重要前提,也是品牌保持用戶黏性的重要措施。“Zara的提價策略應該更加謹慎。”在詹軍豪看來,通過提升産品質量、優化服務體驗等方式來增強品牌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是上策。(記者 郭秀娟 張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