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儀式感帶動二手奢侈品走俏新春市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2/23 09:14:52
來源:消費日報

節日儀式感帶動二手奢侈品走俏新春市場

字體:

“這個包我能試背一下嗎?”“老闆,這款包如果有其它顏色您一定幫我留意一下。”“這條絲巾我能試戴一下嗎?”“這只包有機構鑒定的報告嗎?”歲末年初、辭舊迎新,二手奢侈品市場熱鬧非凡。記者在北京多家二手奢侈品店內看到,春節期間來購買二手奢侈品的客流量依舊不減,消費者對閒置二手物品買賣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

1.jpg

紅色商品受偏愛 節日儀式感帶動銷量

鮮艷、喜慶的顏色通常被認為是春節的主題色,在二手奢侈品市場也是如此。近日,記者來到了位於北京市三里屯的四海中古店,一進入店內映入眼簾的便是矮櫃上陳列着的七隻紅色系中古包。店主郭智慧告訴記者,特意陳列紅色系的産品是希望迎合春節喜慶的氛圍,紅色的包由於不好搭配、二級市場保值率低的原因導致銷售情況不如其它款式,希望借助春節的契機能夠使其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記者觀察到,擁有喜慶元素的二奢除了在線下受歡迎,在線上也同樣迎來了銷售“小陽春”。“春節期間,消費者傾向於選購具有節日氛圍的二手奢侈品。”記者從妃魚品牌處了解到,2024年1月13日至1月28日期間,妃魚銷售款式中,紅色款式銷售額較2023年12月同期提升44%。“為了滿足消費者春節宴會的消費需求,店舖內引入了更多‘紅色系’‘金色系’的絲絨裙、高跟鞋、靴子等商品。”該品牌負責人告訴記者。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紅布林創始人兼CEO徐薇。她告訴記者,過年儀式感的作用下,鮮艷喜慶的顏色銷量提升較大,跟新年習俗相關,春節期間紅色包袋、服裝、配飾等商品受到偏愛。“春節期間是一個禮尚往來的高峰期,基於贈送禮物的需求,年前消費者更多會選擇成色較新的産品,9.9成新的商品銷量有較大提升。”她説道。

消費者態度轉變 服飾類二手商品受認可

隨着循環經濟越來越深入人心,消費者從消費二手箱包、腕錶,逐漸過渡到服裝、配飾、鞋靴。記者在四海中古店內注意到,二手的奢侈品服裝佔據了店舖二層三分之一的位置。郭智慧告訴記者,“我發現從2023年開始,消費者對接受二手奢侈品服裝的意願有所增高,我們曾開設‘二手潮服’銷售專場,發現銷售情況十分可觀。但由於店內二手奢侈品服裝的尺碼不全、磨損程度不一等諸多因素導致回收方面存在一定難度,所以我們也努力增加服裝區域的儲貨量。”

不同於線上直播間內的模特展示,實體店內直接看細節讓二手奢侈品消費者更放心。妃魚潮奢倉是一家主營成衣、鞋履、配飾等閒置二手奢侈品的實體店,該店店長告訴記者,店內銷售的服裝類目中,羽絨服、大衣、針織衫、棉服銷量比重超過70%。“潮奢倉今年開業的第一天早上,就有幾個顧客直奔‘大鵝’(Canada Goose)羽絨服而來,因為二手商品尺碼有限,我們希望盡量滿足不同身型的消費者需求,一直在協調全國各地商家聯絡補貨,貨品數量從建倉的7000件補到15000件。春節前後,很多南方朋友都有去北京、哈爾濱等北方城市旅游的想法,所以潮奢倉也專設了加拿大鵝、Maxmara等品牌專區。”潮奢倉店長&&。

除了冬季服裝熱銷,春節的“黃金熱”也讓珠寶飾品迎來銷售小高峰。“今年受熱播電視劇《繁花》的影響,更多消費者愛上了真正的Vintage中古首飾,香奈兒的中古項鏈、耳飾是飾品類最暢銷的。項鏈、耳飾的線上和線下的總銷量相比上月同期均增長超100%。”潮奢倉店長透露。

 面對消費者對二手鞋服購買意願上升的現象,妃魚品牌負責人對記者分析説,“因為消費者對二手鞋服的使用感知會比箱包類更強,品牌信任度比較難建立。隨着越來越多人選擇消費二手鞋服,也説明大家對可持續消費有了更開放、包容和信任的態度。”(記者 閆利 張鈺格格)

【糾錯】 【責任編輯:周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