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行業臨周期“陣痛” 高端腕錶市場能否承壓、增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1/15 09:00:22
來源:新華網

奢侈品行業臨周期“陣痛” 高端腕錶市場能否承壓、增量?

字體:

如果未來某天,人們有機會翻閱一本探討奢侈品的商業書籍,那麼腕錶市場,絕對會成為其中那濃墨重彩的重要篇章之一。

2024年,在勞力士打響漲價“第一槍”後,人們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了高端腕錶市場。

行業增速放緩 硬奢更顯韌性

奢侈品行業,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消費者和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從相關數據來看,不難看出,奢侈品消費有所“降溫”,其中,“硬奢”市場也有所起伏。以腕錶為例,2023年7月瑞士鐘錶出口總額同比下滑0.9%,其中腕錶品類出口額同比下滑1%。這是兩年以來瑞士鐘錶工業首次出現單月出口總額下滑的情況。而11月的出口額則相較去年同期上漲3.1%至25億瑞士法郎,創下有史以來單月出口額的最高紀錄。儘管增長幅度並不明顯,但2023年夏季的下跌趨勢已被扭轉。

在貝恩公司發布的《2023年全球奢侈品行業研究報告(秋季版)》中,從細分品類來看,由於價格上漲,部分奢侈品品類的銷量有所下滑,但是,行業整體銷售額實現增長。腕錶類持續向好,但是兩極化的趨勢加劇,只有少數品牌成為贏家。而高級珠寶則成為不確定環境下的投資熱點。

由於硬奢本身的投資保值能力、收藏價值、稀缺性、身份象徵意義明顯等特徵,再加上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更加謹慎和理性。因此,縱覽去年的腕錶市場情況,不難看出,儘管腕錶品類的市場需求有所收窄,但其背後的硬奢市場仍是助力奢侈品市場增量提速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擎”。

體驗感、數字化、客群年輕化等趨勢凸顯 

當談及未來如何能更好吸引年輕一代的硬奢消費者,“平衡”一詞便顯得尤為重要。不少腕錶品牌都擁有近百年的歷史,如何平衡經典與創新之間的關係,在不失去傳統客群的基礎上,吸引新興客群,這是品牌關注的焦點,也是整個行業的痛點之一。

隨着“悅己消費”更加深刻地融入人們的消費觀念中,加之品牌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推進,購物體驗以及客戶服務在奢侈品銷售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活動的結合,相互補充協調,對於品牌本土化布局,加強與在地消費者的情感聯結有着重要的意義。

去年9月份,寶珀與斯沃琪聯名推出五款生物陶瓷五十噚腕錶;11月份PIAGET伯爵於北京開啟Metaphoria萬物之喻高級珠寶展;江詩丹頓“解構之美”全國巡展;積家The Reverso水幕音樂秀等豐富的展現形式都是品牌增強消費者線下體驗感,向年輕化轉型的嘗試性舉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當下,數字消費正在成為擴內需、穩增長和促轉型的重要動力。不少腕錶品牌也積極探索升級“數實融合”的新消費商業模式,打造出了多樣化消費場景,贏得了很高的市場認可度。

國貨品牌一直“在路上”

憑藉悠久的歷史、精湛的工藝、考究的外觀等因素,瑞士腕錶一直佔據着較高的行業地位,很多作品更是享譽全球市場。我國雖然是鐘錶大國,但仍不是鐘錶強國。我國的手錶産業則起步較晚,缺少一定的積累,品牌影響力仍有待提升,但近幾年,國産手錶的設計、製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作為精密製造産業,鐘錶對於技術有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國鐘錶業已形成了以高精密製造技術為核心的工業生産體系,産業鏈條逐漸完善,成為世界鐘錶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這背後,是我國傳統鐘錶企業的積極轉型以及新興力量的“注入”,共同推動了中國鐘錶向高端精品化的邁步。

上海表相關人員接受採訪時&&,如今中國市場上的腕錶流行趨勢逐漸呈現出多樣個性化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得益於“國潮”興起,中國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的認可度不斷上升,本土鐘錶品牌也迎來了復興的機會。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國表品牌重新回到大眾視野中,例如1955年誕生的海鷗表和上海表,兩個品牌都是中國鐘錶業發展的開拓者。這一趨勢為國表品牌提供了機會,也為中國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了&&。

“未來,中國腕錶市場仍有巨大的潛力發展空間。同時,中國腕錶品牌需要在傳承和創新中尋求發展,不斷提升品質和技術水平,這將有助於提高市場競爭力,推動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如今,品牌即將迎來70周年,秉持製表的初心和邁向遠方的願景,我們將不斷提升品牌力、産品力和渠道力,帶來更多以傳承東方非遺工藝和東方美學設計的時計臻作,向世界傳遞源自東方國際大都市的文化內涵與美學靈感。”

【糾錯】 【責任編輯:劉夢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