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個兒女生難買合腳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21 09:07:07
來源:北京晚報

高個兒女生難買合腳鞋

字體:

  自家的閨女出落得亭亭玉立,本應是件高興的事情。可是,家長們卻遇到了一些煩惱——高人半頭的女兒買不到合身的衣褲鞋襪,尺碼合適的女款鞋更是一鞋難求,不少女生不得不買男鞋穿。家長們呼籲,女孩子的服裝鞋襪標準應與時俱進,別讓女孩子們陷入“好看的鞋子穿不上”的無奈。

  困擾

  閨女長雙大腳丫買鞋太難

  “閨女41碼的腳,買鞋太難了!”齊女士的女兒今年上初三,個頭兒躥到了一米七三,長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然而,買鞋難成為齊女士頻頻在朋友圈吐槽的煩心事。

  “孩子腳內長是25.5厘米,得穿41碼的鞋,可搜遍所有牌子的女款鞋,最大也就到40碼,對應的腳內長是25厘米,穿着嫌小。”齊女士説,漂亮的時裝鞋早就放棄了,運動鞋裏也只有個別品牌有這麼大的女鞋,孩子鞋櫃裏是一水兒的運動鞋。

  齊女士曾經試過給女兒買男款鞋。但是,男款鞋大多是冷色系,設計也偏硬朗,不符合女生的審美要求。另外,與男生相比,女生的腳相對偏瘦,同碼的男款鞋穿在腳上顯肥不説,穿着也很不舒服。“買鞋的時候,才深刻感受到高個兒女孩的難處。”齊女士無奈地説。

  其實,齊女士的女兒在班級中並非“鶴立雞群”。“上次班裏買服裝要登記尺碼,我一看,超過一米七的女孩兒有好幾個,還有一個超過了一米八。”她感慨,現在高個子女生越來越多,但大碼鞋難尋的困擾一直沒有解決。

  當前,青少年平均身高穩步提升,已成為市民普遍關注的話題。2020年,全球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發布一項研究結果顯示,1985年到2019年間,中國19歲女性的平均身高增加近6厘米,達到163.5厘米,從129名上升到了第56名,增幅世界第三。而早在2002年,當時的衞生部、教育部也曾發布數據顯示,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7至17歲女性的平均身高增長了5.5厘米。

  根據教育部2021年發布的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與2014年相比,2019年全國10至12歲、13至15歲、16至18歲女生在短短5年間,身高分別增加了1.24厘米、0.97厘米、0.8厘米。

  年輕一代的平均身高,已呈現出一條顯著的“上揚曲線”。

  走訪

  品牌門店 女鞋40碼為上限

  市面上的女款鞋能買到多大尺碼?記者在位於王府井的“北京apm”商場走訪了8家鞋店,既有運動品牌,也有時尚品牌。從市場來看,想買到40碼以上的大碼鞋的確很困難。

  有兩家店舖明確&&,店內女款鞋最大就到39碼。5家店舖&&,部分鞋款有40碼,但款式十分受限,基本沒有熱銷款式,有的只有單款單色。只有一家店舖因多數是男女同款鞋,即“中性風”,所以鞋碼不受限制。

  在商場一層的UGG雪地靴店內,當記者拿起一雙擺在中心位置的熱銷款鞋詢問有無41碼時,店員明確説沒有。“41碼的只有旁邊這一款。”她指着另一款鞋説。然而,記者詢問得知,這款鞋也只有深棕色和黑色兩種顏色有大碼,賣得最好的淺色鞋則沒有大碼。“您這雙40碼也是最後一雙了。”店員對正在試穿的一位女士説。這名女士原本看上了一款中筒靴,因為沒有大碼,只能在店員的推薦下試穿同色的低筒靴。

  在斐樂和李寧兩家運動品牌店,店員均&&,女款鞋最大只有39碼,推薦購買的都是男女同款。記者看到,店員口中的男女同款鞋,顏色十分單一,很多都是黑白色系,更偏向男款設計,缺少鮮亮粉嫩的顏色。在愛步店內,店員&&40碼的鞋大概有三四款,41碼只有一款,並且只有純黑色。在阿迪達斯店內,店員&&女款鞋最大一般能到40碼半。當記者選擇一些熱銷款式時,得到的回復均是“已無貨”。

  記者隨後來到位於和平裏的天豐利市場,走訪了4家價格相對低廉的品牌鞋店。探路者店員&&,女款最大就是38碼、39碼。361度、城市駱駝、回力品牌的店員則&&,女款最大到40碼,是否有貨還要看具體款式。

  線下門店能夠展示的空間有限,網上店舖是否會銷售大碼鞋呢?記者在安踏、李寧、鴻星爾克、阿迪達斯、耐克、百麗等多家品牌旗艦店搜索看到,與實體店相比,網上店舖的尺碼和款式選擇更多,但仍以39碼或40碼為上限,只有耐克等極個別品牌的最大尺碼能達到42碼,客服人員回復“男女都能穿”。

  調查

  網上定制 牌子雜質量難保證

  由於傳統的鞋履品牌缺少41碼以上的大碼鞋,不少人轉而選擇在網上專做大碼鞋的店舖購買。不過,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店舖多數是小品牌,商品質量良莠不齊,家長們購買時很難放心。

  “41碼的女鞋到底在哪兒買啊?”在一家社交&&上,有家長髮帖詢問,評論區很快就有人回復。記者看到,雖然有人在評論中推薦電商&&上的大碼鞋店舖,但這些店舖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小品牌,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雜牌”。

  劉女士説,曾給女兒買過幾次“雜牌”鞋,結果經常“踩雷”。“孩子們上學跑跳多,鞋一定得舒服,而且得耐穿,要不容易出危險。”她坦言,大品牌運動鞋雖然未必都好,但相對有質量保證。自己網上買的大碼鞋有的價格跟大牌差不多,但穿幾次鞋底就明顯磨損,或者是出現磨腳等問題。“給孩子穿這些,心裏總是不踏實。”劉女士説。

  記者在電商&&及小紅書、抖音等社交&&搜索發現,這些大碼鞋店舖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商品價格在百元檔,樣式千篇一律,主要打的是模仿大牌設計的“擦邊球”,質量一般,屢有差評;另一類在鞋的款式上有明顯提升,價格達到了四五百元,已經逼近一線品牌的價格,但從銷量和店舖資質看,依然是小品牌。

  而且,網上的這些大碼鞋店中,不少以銷售時尚鞋履為主,適合學生的運動鞋、舒適皮鞋、雪地靴等款式的店舖較少。

  隨着海外物流越來越方便,也有部分家長選擇通過電商&&的海外購和個人代購。只是購買歐美品牌的大碼鞋,成本較高,購買周期也比較長。

  延伸

  褲子襪子 設計尺寸也不週全

  除了買鞋,個子偏高的女生在褲子、連褲襪甚至衣服的選擇上也有不少局限。

  小武身高一米六八,在班裏個子不算高。但是,她屬於偏瘦的女生,體重100斤左右,買褲子時腰圍和褲長只能就着一頭。“褲子我一般按腰圍買165的,穿倒是能穿得上,但模特穿着能蓋過腳面,我穿着也就比9分褲稍微長一點,特別彆扭。”她説,雖然很多品牌在同一身高尺碼下有不同腰圍的選擇,但主要針對的還是一米六左右的女生,高個子偏瘦女生依然只能買小碼。

  以某快消品牌為例,160碼的褲子有66厘米和70厘米兩個腰圍可選擇,到了170碼就只有82厘米的腰圍,但並非所有高個子女孩都適合82厘米的腰圍尺寸。

  “我感覺連褲襪基本也是按一米六的骨架設計的,我穿着要麼是勒得慌,要麼是一直掉襠,特別尷尬。”小武説,在班級一次文藝表演中,統一發的連褲襪把她的大腿都勒紅了。“儘管現在一些褲襪有了加長版,但感覺只是增加了長度,而沒有增加大腿位置的寬度,設計比較敷衍,穿上依然不舒服。”

  “這麼多年過去,應該給高個子女生們多設計一些大碼鞋了。”齊女士説,一米七多的女孩子越來越多,希望衣褲鞋襪的尺碼範圍也能變大些,別讓高個子女孩一直苦惱下去。

  “現在不是可以先預售、再加工嗎?”小武的母親呼籲,廠家能否適當考慮偏高且偏瘦女生的需求,通過預售等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記者 陳雪檸)

【糾錯】 【責任編輯:楊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