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打扮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對於愛美女性來説,潮流元素瞬息萬變,如何跟上時尚節奏,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但有一款服飾,近年來成了流行穿搭,那就是瑜伽服。
瑜伽服,原本是鍛煉瑜伽時穿的專屬運動服飾,但因其清爽透氣、版型修身且兼有塑形的效果,一時間竟然爆火起來,成了時尚T&和街頭巷尾都隨處可見的潮流單品,無論是明星、網紅還是普羅大眾紛紛穿上其出街,可見其市場之廣闊。
女孩萬萬就是瑜伽服的忠實粉絲,從黑白灰三色基礎款,到顏色各異、剪裁獨特的設計款,她買了近10套瑜伽服。
根據對瑜伽服品牌的研究,萬萬還經常在社交&&上分享看法:對財力有限的人來説,MAIA的質量有保證,比目前市面上只要幾十元錢的平替Lululemon要好得多。
該帖獲得了2000+的點讚和收藏。不少網友&&,“平替款”不禁穿,還是得買“牌子貨”。
據了解,MAIA註冊於2016年,號稱是“專為亞洲女性設計”的運動服飾品牌,近年來在女性瑜伽運動領域擁有了一定的消費群體。
如今,大品牌也盯上了穿瑜伽服的女性。10月16日,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踏)發布公告稱,公司間接全資擁有的附屬公司與瑪伊婭服飾(上海)有限公司(MAIA ACTIVE,以下簡稱MAIA)的若干股東分別訂立若干買賣協議,有條件地購入MAIA75.13%的股本權益。收購完成後,MAIA將成為安踏集團間接非全資擁有的附屬公司。
MAIA在被安踏收購後,能否像FILA一樣更上一層樓?它能成為下一個Lululemon嗎?
MAIA門店。
1.“平替”追擊“牌子貨”
“按體育屬性劃分,可以分為健身體育、競技體育和休閒體育,瑜伽算是一種休閒體育。”北京體育大學的鮑老師這樣介紹。
“瑜伽服原是寬鬆版型,能使身體的各部位充分伸展,近年來都變成緊身的了。”鮑老師告訴中商報記者,幾年前在體育課上,學生們穿的還是寬大的運動服,現在不僅是在課上,就是平時在校園裏,穿修身瑜伽服的學生也隨處可見。
近幾年,隨着加拿大品牌Lululemon的流行,瑜伽服在大眾審美潮流趨勢中成為新的風向標,年輕人尤為喜愛。發力瑜伽服賽道已經成為體育品牌佔據運動女裝市場的重要途徑。
而安踏此次收購MAIA,也是想藉&這股瑜伽服的潮流趨勢迅速“出圈”。它的目標群體為一二線城市的女性人群,從工藝、外形方面追求産品的舒適度和時尚度。“專為亞洲女性設計”的品牌定位,吸引了大量追求品質和性價比的年輕女性。
瑜伽服産品。
從當前的瑜伽服市場來看,各大品牌都在發力。
據不完全統計,主打時尚潮流的FILA推出“小蠻腰”瑜伽褲,李寧推出“揉柔褲”“翹俏褲”,彪馬和頭部健身博主帕梅拉發布聯名系列更新瑜伽線産品,耐克則推出“放空”“怒放”等瑜伽服,以針對不同的健身場景。
目前在中國瑜伽服市場,國外品牌仍是主流。加拿大品牌Lululemon和安踏收購的日本品牌迪桑特爭奪高端市場,Alo Yoga、Sweaty Betty和Lorna Jane在電商&&售賣火熱。
2022全年數據顯示,超一半購買瑜伽服的人選擇耐克,48%的人選擇優衣庫,39%的人選擇迪卡儂。耐克和迪卡儂成為消費者最常購入瑜伽服的運動品牌。
中國商報記者在走訪門店時發現,在李寧、彪馬、阿迪等運動品牌的線下展區中,瑜伽服數量少,購買人數少。而在Lululemon、MAIA等專業瑜伽服品牌,消費者較多。對比來看,在Lululemon門店購買瑜伽服的人流量最大。
據了解,Lululemon瑜伽褲的價格從750元到1080元不等,背心在400元到500元之間波動。而MAIA價格相對要低很多。
相關數據顯示,對於健身服上衣,我國女性消費者的價格接受度在100—500元之間的佔比為63%;對於健身褲,在100—500元之間的佔比為71%。
從數據看來,MAIA比Lululemon更接近消費者心理預期價格,但其知名度遠不如Lululemon。
2.安踏為何要買瑜伽服?
近年來,安踏在“收購”的路上越走越遠。此次收購MAIA也是安踏對女性運動市場的又一次探索。
鞋服行業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告訴中商報記者:“安踏入股MAIA,是想要涉足瑜伽服細分市場,同Lululemon正面交戰,從而在瑜伽服市場佔據一席之地,並最終成長為全品類運動品牌。”
據了解,安踏近年來在品牌營銷和企業收購兩方面不斷投入精力。在營銷方面,安踏積極與國際體育賽事聯名,成為中國奧委會官方合作夥伴、北京2022年冬奧會官方合作夥伴,其“花樣營銷”廣受外界關注。以兩個奧運營銷為杠桿,安踏成功實現了品牌的升級。
另一方面,安踏積極收購運動品牌,推動全品類運動版圖的升級。從2009年至今,安踏依次收購或合資意大利運動品牌FILA中國區業務、俄羅斯及東歐市場的運動品牌Sprandi、日本高端運動品牌迪桑特、韓國戶外品牌KOLON SPORT、世界頂級體育用品公司亞瑪芬體育,以及本土瑜伽品牌MAIA。
消費者選購瑜伽服。
北京體育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洪建平&&:“安踏不斷收購國外品牌的策略與游戲界的騰訊有些類似,二者在國産品牌國際化的表現上都十分突出。”
根據以往經驗,安踏對收購企業的利潤提升有一定幫助。時至今日,FILA已成為安踏旗下主打時尚運動的“王牌”。半年報顯示,安踏2023年上半年營收為296.45億元,同比增長14.2%。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文化學者劉亞平認為,隨着收購品牌的增多,安踏還要從投入、産出、可持續發展等角度考慮整體資本布局。
3.MAIA能否成為下一個Lululemon?
“瑜伽服市場自從Lululemon入局以來發展速度持續加快,一些國內創業品牌也爭相局部,且已初具規模。”程偉雄坦言,“Lululemon以社群營銷、線下門店為主導,在一二線市場成為瑜伽的代名詞,備受女性用戶追捧。”
被安踏納入麾下後, MAIA能否成為下一個Lululemon?
“瑜伽模塊的市場需求其實並不大,MAIA能否成為國內的Lululemon還不能確定。”服裝分析師楊大筠&&,Lululemon是世界唯一一家把瑜伽做成“大生意”的公司,但其實瑜伽只是一個小眾運動板塊,耐克和阿迪做了多年的瑜伽市場,但營收微乎其微。
Lululemon門店。
楊大筠坦言,實質上Lululemon的火爆並未讓參與瑜伽運動的人數增長,專業瑜伽運動模塊的市場份額並沒有擴大。據2023年瑜伽行業數據統計,我國參與瑜伽鍛煉的人數2023年達到1250萬人,大約佔當前我國總人數的0.9%。相較馬拉松等項目而言,瑜伽仍是一個小眾市場。
“Lululemon成功的原因在於,它將瑜伽和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緊密結合,使瑜伽變成了一種大眾驅動的消費方式。”楊大筠認為,Lululemon將瑜伽服變成了流行時尚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當這種生活方式開始大行其道的時候,全世界的瑜伽市場幾乎都被Lululemon壟斷。
劉亞平&&,瑜伽服行業呈現用戶分層,一類如Lululemon的消費群體尤為注重品牌,另一類則注重質量或功能性。安踏需要幫助MAIA找準市場定位。
“瑜伽服的流行潮流總會過去,當生活方式跟‘流行’搭配在一起的時候,它的生命周期就會縮短。當這種消費潮流過去的時候,MAIA是否還會在市場上有很好的表現,是問題的關鍵。”楊大筠補充説。(記者 周子荑 見習記者 王怡菲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