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一批優秀的國産品牌正在贏得國內市場。麥肯錫發布的《2023年中國消費者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認為國産品牌可以提供與外國同行媲美甚至更好的優質産品,本土品牌越來越受消費者喜愛。
近日,安踏、李寧、特步、361°等品牌紛紛發布2023年中期業績報告。在國內消費市場加快復蘇回暖的背景下,安踏體育、李寧、特步國際、361度等頭部運動鞋服品牌均交上了滿意的答卷,實現穩步增長。
難分伯仲,安踏主品牌收益險勝李寧
8月11日,李寧發布2023年中期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集團收入達140.19億元,較2022年同期上升13%。毛利較2022年同期的62.01億元上升至68.39億元,毛利率為48.8%。8月24日,安踏集團發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公告,半年度收入再創新高達到296.45億元,同比增長14.2%;毛利潤達到187.55億元,同比增長16.4%。
從分品牌來看,安踏集團兩大品牌——安踏品牌及FILA品牌上半年分別實現141.7億元及122.3億元收入。相較之下,安踏主品牌以約1.6億元的收入略勝李寧,在中國運動品牌中呈現領先態勢。但從品牌收入增幅來看,李寧收入增幅達13.0%。而安踏主品牌收入增幅為6%。並且,2023上半年安踏佔總收入中主品牌佔比僅為47.8%,且較2022財年佔比略有下降。以此來分析,李寧品牌成長性更勝安踏主品牌。
一直以來,李寧秉持“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核心戰略。專業産品方面,集團持續聚焦産品科技升級,在産品科技上尋求突破,進一步完善專業産品矩陣,強化李寧品牌專業運動屬性,洞察和把握消費者運動需求提升趨勢。據財報披露,2023年上半年,李寧研發投入增速繼續超過營收增速,單品牌研發投入增長至2.91億。品牌的科技投入也轉化為了品牌的産品力。目前,跑步品類組成了以“超輕”“赤兔”“飛電”為核心的專業跑鞋矩陣,李寧成為率先搭建成成熟專業産品矩陣的國産品牌。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搭載“李寧䨻”高性能中底科技的三大核心跑鞋IP累計銷量超430萬雙,展現出品牌強大創新實力。
與李寧不同的是,安踏集團採用的是“單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的戰略。目前,安踏集團目前擁有安踏、FILA、迪桑特(DESCENTE)、可隆體育(KOLON)等多個運動品牌。隨着體育運動不斷多樣化發展,消費者對品牌差異化、場景化提出更高需求,“單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戰略在行業中有明顯優勢,並能夠在不斷演變的業務環境中展現出更強的韌性。財報顯示,2023上半年FILA實現收益122.29億,同比增長13.5%,增長率高於安踏主品牌。迪桑特與可隆體育等所在的其他品牌板塊2023年上半年營收增長至32.5億元,同比上升77.6%。
奮力追趕,特步、361°收入均實現穩步增長
8月15日,361°發布2023年中期業績報告。報告顯示,集團收益由36.53億元增加至43.12億元,同比上升18.0%;毛利由15.15億增長至17.96億,同比上升18.5%。財報顯示,集團兩大核心産品(鞋類與服飾)的銷量分別同比增加28.4%及同比減少1.4%,鞋類産品依舊是361°的重頭戲。
作為第二條增長曲線,361°兒童的業務表現也頗為亮眼。據財報顯示,期內361°兒童收益為人民幣9.11億元,同比上升33.4%,佔總收益的21.1%。
隨後,在8月23日特步國際發布了2023中期業績報告。中期業績報告顯示,2023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65.22億元,同比增長14.8%;毛利潤27.97億元,同比增長12.7%。與安踏集團類似的是,特步國際實施的也是多品牌戰略。特步國際旗下擁有特步、蓋世威(K-Swiss)、帕拉丁(Palladium)、索康尼(Saucony)和邁樂(Merrell)等五個品牌。按照品牌定位,特步國際分別將所屬品牌劃分為以特步主品牌為主的大眾運動,以索康尼和邁樂為代表的專業運動,以及以蓋世威和帕拉丁為代表的時尚運動。
中期業績報告顯示,特步主品牌繼續成為公司業績的主要增長動力。上半年,特步國際的大眾運動實現收入54.29億元,同比增長10.9%,佔總營收比重為83.2%,實現凈利潤8.71億元,同比增長12.7%;時尚運動收入7.49億元,同比增長18.9%,營收佔比增至11.5%;專業運動收入3.44億元,同比增長119.9%,營收佔比為5.3%。在四個新品牌中,索康尼(Saucony)憑藉極具競爭力的産品系列,及與特步主品牌在跑步領域品牌定位的完美契合,在本年度成為第一個取得盈利的新品牌。
目前,四大國産運動品牌半年報均已披露完成,可以看出,四大品牌在2023上半年的表現均較為亮眼,尤其安踏以296.5億元收益超越了耐克中國的274.9億元,國産品牌領跑了中國運動鞋服市場。隨着國內運動品牌在産品功能、造型設計、科技含量和創新性上的不斷精益求精,國産運動品牌也將繼續崛起態勢。(文/董鳴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