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典愛好”成為當下年輕人的新追求-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25 08:55:51
來源:中國婦女報

當“古典愛好”成為當下年輕人的新追求

字體:

    小麗/畫

    曾幾何時,年輕人下班後的解壓方式大概是泡個吧、K下歌、和朋友喝點小酒、打打游戲,借助這樣的娛樂方式來放鬆自己。現如今,燈紅酒綠變成蒔花弄草,從小酌怡情變成閒心品茗,從熬夜追劇變成早起釣魚……年輕人的愛好正在向各種“古典”靠近。

    年輕似乎總是和潮流、時尚密不可分,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喜好上,越來越向家中的長輩看齊。有人説:“這屆年輕人還沒老,愛好已經老了。”幾年前,如果在深夜翻朋友圈,還能看到酒吧閃爍的燈光、音樂節攢動的人頭,而如今翻開年輕人的朋友圈,你會發現更多的貓貓狗狗以及各種愛寵,還多了自己養的小綠植、練書法的田字格、觀鳥觀星的記錄等。

    追劇不如“追魚”,年輕人戀上“古典”生活

    “每天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我的花開得怎麼樣,菜又長高了沒有?看著這些花和蔬菜從一粒種子慢慢到開花結果,享受種植的過程和收穫的喜悅,很有成就感。”26歲的小薇微信朋友圈裏幾乎都是她養花種菜的照片。

    年齡和小薇相倣的元元,迷戀的則是那一缸五顏六色的小魚。她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她的朋友中有不少人是種花養魚的高手,家中鮮花常開不敗,辦公室桌子上的迷你魚缸更是別有韻味。如今,年輕人蒔花弄草的耐心一點兒也不比爸爸媽媽們差。

    談及喜歡養魚的原因,元元&&:“空閒時間精心喂喂魚、打理一下魚缸很放鬆,看著魚兒游來游去非常治愈,還能省下一筆出去玩的開銷,感覺很棒。”

    在豆瓣上“你們有沒有什麼老年人的愛好”問題下,幾百條回復中可以看到泡腳、散步、聽相聲、練字、喝茶、觀星、逛花鳥古玩市場、種花、下棋、釣魚、彈古箏、聽京劇……看上去更像爸媽們的日常。

    曾幾何時,年輕人下班後的解壓方式大概是泡個吧、K下歌、和朋友喝點小酒、打打游戲,借助這樣的娛樂方式來放鬆自己。然而如今,他們從燈紅酒綠變成蒔花弄草,從小酌怡情變成閒心品茗,從熬夜追劇變成早起釣魚……年輕人的愛好正在向各種“古典”靠近。

    《2018中國觀鳥愛好者與觀鳥組織本底調查》顯示,早在3年前,18~35歲的觀鳥人群已佔到總人群的43%。中國觀鳥人群正呈現年輕化、新人多、學歷高、具有國際視野等特點。這些充滿探究精神的年輕人,看到花不僅僅感嘆春天來臨,還要識別一下具體的品種;面對城市夜空,要拿出手機認一認頭頂的星座;每到一個節氣,都會通過記錄細微變化跟上自然的腳步。在繁忙的生活裏,這些親近自然的愛好成了越來越多年輕人別樣的減壓方式。

    喝茶、釣魚、做八段錦,讓生活慢下來

    很多人的印象中,年輕人是不愛喝茶的,或許奶茶除外。然而事實卻是,他們已成為茶葉消費的主力軍。某諮詢公司發布的《2021中國茶業創新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茶葉的消費者中,19~30歲的年輕人佔到了46.8%。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説,他們完全可以一邊喝芋泥啵啵,一邊品龍井,自得其樂、毫不衝突。

    凈手、取水、煮水、溫壺燙杯、洗茶、沖泡、聞香、品茶等十幾道工序,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寬寬操作起來自然流暢。“或許有些煩瑣,但意趣就在其中,很難復刻。通過這些儀式感,我找到了放慢生活節奏的方式,心也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沉澱並隨之安靜了。現在與朋友相聚,不再是小酌怡情,而是泡泡茶,修修心。”寬寬從穿着到言談,都透出淡淡的禪意。

    釣魚也同樣是不少年輕人在快節奏生活裏放慢自己腳步的方式之一。“釣魚雖然看上去只是在打發時間,但我也在這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耐心,正所謂修身養性。如果還成功釣到了魚,成就感就更大了。”“90後”公務員小彭笑着説。

    無論是回歸自然還是回歸傳統的生活方式,這些“古典愛好”大都以慢見長,需要靜心,且充滿儀式感。

    “90後”香香曾經有入睡障礙,最糟糕的時候每天凌晨三四點才能睡着,一兩個小時後就又醒了,白天整個人昏昏沉沉,令她痛苦不堪。朋友推薦她練習八段錦,起初她非常抵觸這種“老年人”的運動,但當睡眠真正得到改善後,她徹底愛上了這種慢吞吞的“古人健身操”。香香現在的作息時間調整成了早7點、晚11點,精神面貌也好了很多。她笑稱,自己現在拍完照都不需要耗時費力地P圖了,“睡好覺人當然變美了”。

    事實上,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一則12分鐘的八段錦跟練視頻,在B站上的點擊量已經破千萬,類似的教學視頻播放量和收藏量也相當驚人。從小紅書、keep到抖音,八段錦操練的視頻和打卡筆記非常多,其中大部分是年輕人。

    八段錦的火熱,除了是對傳統文化和國潮的回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是一種“輕運動”,日常化到不需要任何專業器具,動作也並不複雜,輕鬆易學。

    2022年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疫病防治專家委員會發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八段錦、太極拳等功法鍛煉被列入“預防方案”及“中醫非藥物療法康復”,這進一步促進了八段錦的普及。據報道,八段錦陸續成了上海中醫藥大學、寧夏大學等高校的體育課程,很受學生歡迎。

    不難發現,現在的年輕人普遍熱衷養生。《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超8萬億元,2030年將達到16萬億元。《Z世代營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健康養生市場規模已超萬億元,其中18~35歲的年輕人群在消費者中佔比高達83.7%,超過半數人群每月在健康養生方面消費500元以上。中式養生正在逐步滲入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生活。

    喝茶、養生也好,釣魚、做八段錦也罷,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需要花費較高的時間成本,生活也由此變得像這些慢悠悠的愛好一樣,可以慢慢體會和回味……

    書法、戲曲、古典音樂,年輕人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

    27歲的書法愛好者洛英告訴記者,她身邊不少習慣了拼音輸入法的年輕人,開始重新提起毛筆,找個空暇的下午,鋪開雪白的宣紙,靜靜地寫上幾篇書法,而不再是抱着個手機瘋狂刷小視頻。

    與此同時,很多年輕人的周末可能是宅在家裏聽古箏、拿起針線和繃子開始繡花。在某視頻網站上,國風視頻的愛好者七成都是18~30歲的年輕人。嗩吶、古琴、琵琶曲這些老爸老媽都不太聽的音樂,卻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心頭好。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從18歲到58歲,春節回鄉路上最愛聽的音頻節目都是“相聲曲藝”。

    有學者認為,當代年輕人對於傳統文化與元素的熱愛背後,是他們逐漸覺醒的身份認同和文化自信。書法、戲劇、古典音樂等各種傳統藝術被年輕人發掘出新的魅力。在一些人追逐流量前沿的明星綜藝時,另一些人則從古人留下的燦爛文化遺産中收穫了更多快樂。他們感受到了數千年傳承的中華文化之美,也樂於將這些文化符號作為自己的標籤。

    看似本該躁動的年紀卻選擇了閒適與安逸,年輕人的“古典愛好”體現了他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待。不管是侍弄一盆花草,還是花費一下午練字、泡茶,這些愛好與體驗或許不能幫助他們快速成長,卻能夠滋養精神世界。年輕人開始懷念“車馬郵件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從前,決定讓生活的陀螺減減速,開始重拾“無用之用”的樂趣。原來,焦慮的情緒不只可以依靠理性來解決,也可以通過詩意來化解。(記者 張崢)

【糾錯】 【責任編輯:劉夢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