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買雙合腳的鞋不易-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16 09:07:13
來源:北京晚報

老人買雙合腳的鞋不易

字體:

  俗話説“人老腳先衰”,隨着年齡增長,人的腳也在發生變化。上歲數老人的足弓變塌、腳部腫脹,漸漸出現各種問題,他們對鞋子的要求也就高了許多。一雙舒適的鞋,對老人來説極為重要。

  調研樣本

  想買一雙稱心的鞋 真困難

  “想買雙合腳的鞋,跑了六七家店都沒有找着。”提起買鞋,家住東城區的韓欣老人挺無奈。韓阿姨身材偏胖,腳掌也較為寬大,需要穿40碼的鞋子。“孩子帶我逛商場,逛遍了整個商城都沒有能穿的,要不就是鞋子太瘦擠腳,要不就是鞋幫太矮壓腳背,想找雙好看的鞋真難。”韓欣指了指自己腳下正穿着的一雙小皮鞋,“這鞋穿了快4年了,鞋底厚,軟乎,走起路來輕便防滑,上了年紀之後我經常腳腫,就需要這樣的鞋。”

  和韓欣一樣,63歲的張淑華也在買鞋上有許多困擾。“我想買一雙時髦的、不用繫鞋帶的運動鞋。”張淑華平日裏喜歡和朋友在公園遛彎,運動鞋對於她來説正合適,可市面上流行的運動鞋多數都是繫鞋帶的,讓她犯了難。“年紀大了,彎腰繫鞋帶忒費勁。那些大品牌要是能多生産一些松緊口的運動鞋就好了。”

  記者在百榮世貿商城鞋襪區看到,想買鞋的老年人很多。在一家鞋店裏,73歲的吳閩厚老人正在試穿。“前一陣子網購了一雙單鞋,不到兩個月就開膠了,還把腳捂得特別難受,我當時想著新鞋磨合磨合就算了,沒想到大腳趾磨出一個泡。”記者看到,吳大爺的腳外側骨骼突出,一些鞋頭設計相對較窄,雖然都是同樣的尺碼,卻會導致吳大爺腳趾受到擠壓,從而引起不適。因此在選鞋時,他需要偏大一碼。

  一旁的鞋店店主告訴記者,雖然現在網購很便利,但多數老人買鞋還是喜歡到實體店,像她的店裏,每天七成以上顧客都是老年人,她也會定期為老年顧客上新的鞋子。“老人買鞋需要試穿多走兩步,才能知道合不合適,像牛筋底的皮鞋、係扣的皮涼鞋,這段時間比較受老人歡迎。”

  老人常有足部問題 需重視

  “俗話説‘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雙腳雖位居末流,卻是軀體的基石,更有‘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説,因此足部的健康更要引起重視。”北京市和平裏醫院老年病科醫師李雙秋告訴記者,隨着年齡增長,多數老人足部逐漸出現形態學改變和功能衰退現象,體現為足部皮膚萎縮、皮下脂肪減少,足部肌肉質量及力量下降,足部骨骼、關節退變,韌帶松弛等生理退化現象,同時又因老年人常常合併有營養不良、心腎功能不全、糖尿病、下肢血管問題、骨關節炎等慢性疾病,會導致老人足部疾病的發生,足部常常存在“易乾裂、易變形、易水腫、易疼痛、易感染”等問題。

  李雙秋説,鞋子不合腳,最容易引發老人跌倒。“鞋子過大,走路不跟腳,會影響走路姿勢,長時間會導致骨骼變形,也容易滑倒;鞋子過小,會導致腳掌受重不均勻,加重腳部變形,引發疼痛、皮膚磨損;鞋底柔軟會很大程度帶來舒適感,但也因為承重能力不佳,加重足弓塌陷;鞋底過硬缺乏彈力,沒有減震效果,會對關節損傷較大;鞋跟過低,底部偏薄,缺乏貼合足弓面設計,行走久了腳底會存在疼痛、勞累不適感,受力部位也容易磨出腳墊、雞眼等;鞋跟過高會影響行走時的平衡感,容易出現崴腳、跌倒。因此老人選擇鞋子講究一個‘中’字,大小居中,軟硬適中,高低從中。”

  市場建議

  給老年人生産鞋應從這幾方面考慮

  ●合腳:

  老年人選購鞋子時一定要保證雙腳均試穿過,不要僅憑尺碼購買,試穿的時候要多走動,確保鞋子不擠腳也不過分寬鬆,為腳趾預留出適當的活動空間,合適的空間大小約為0.5至1cm。

  ●防滑:

  一般來説鞋子的防滑性能與鞋底的材質、鞋底花紋的形式、花紋的深度寬度密切相關,直接關係到在行走過程中的安全性。目前橡膠鞋底較為常見,防滑效果最好,也更加耐磨,而鞋底的花紋以折線紋、波浪紋防滑性能較強,但並不是説花紋越多、越深就越防滑。

  ●有彈性:

  老人的鞋子要注意鞋底或者鞋墊採用減震技術,幫助吸收行走帶來的衝擊力,減少外力對下肢骨骼、肌肉的損傷,也可增加一定的舒適性。

  ●不捂腳:

  鞋子捂腳不透氣,濕鞋、腳汗不易乾燥,容易使真菌、細菌大量繁殖,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容易引發足癬等感染問題,透氣性強的鞋子可幫助汗水快速揮發,減少細菌真菌感染風險。

  ●簡便易穿脫:

  鞋帶雖然對調整鞋子的松緊度功能較好,但是考慮到老年人平時彎腰、蹲下等活動受限,不方便繫鞋帶,同時鞋帶松開後很容易被絆倒,因此更推薦使用帶有粘扣帶的鞋子或者一腳蹬鞋子,方便穿脫。(記者 張雪 製圖 馮晨清)

【糾錯】 【責任編輯:楊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