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質化競爭加劇 快時尚高端線告別“躺贏”時代-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04 08:55:41
來源:中國商報

同質化競爭加劇 快時尚高端線告別“躺贏”時代

字體:

  7月27日,快時尚品牌COS中國首店正式關店。對於此次關店,COS方面&&,根據COS在不同市場的發展需求會對門店進行不斷優化。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上半財年,COS全球門店總數為252家,相較於2022年同期減少15家,6個月內減少了7家。

  對此,專家&&,隨着高端線基礎産品的增多,産品同質化現象會成為行業不可避免的問題。但我國的服裝市場規模一直在不斷增長,中高端品牌也能成為企業利潤增長的重要抓手,發展潛力仍待進一步挖掘。

  實體門店數量縮減

  7月27日,北京僑福芳草地的COS中國首店關閉。記者注意到,這家店是COS於2012年在中國開設的首家門店。2020年年底,COS官方曾發文稱,對COS北京芳草地門店進行升級,以呈現全新的購物體驗空間。

  僑福芳草地門店關閉後,COS在北京的門店將降至4家。“相比於COS國貿商城店,僑福芳草地店面看上去更簡約大氣,逛起來很舒服,這次閉店覺得有些可惜。”消費者李女士説。

  對於此次關店,COS方面&&,根據COS在不同市場的發展需求,會評估和積極尋找合適的門店位置,通過門店數量、空間規劃、門店重建和遷移進行不斷優化,確保COS門店以優異的地理位置帶給客人優質的購物體驗,並靈活面對日新月異的零售環境。據了解,COS屬於H&M旗下的中高端品牌。從該品牌近年發展情況看,縮減實體門店數量或許是其發展策略。

  H&M集團財報顯示,2023上半財年,COS全球門店總數為252家,相較於2022年同期減少了15家,6個月內減少了7家。

  在財報中,H&M集團還&&,作為公司門店優化的一部分,該集團正繼續重新談判大量租約,其中還包括重建和調整門店數量和門店空間,以確保每個市場的最佳門店組合。今年,集團計劃開設約100家新店關閉約200家店舖,凈減少約100家店舖,其中,大多數新店將開設在成長型市場,而被關閉的門店則將中在發展已較為成熟的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縮減線下店面的同時,COS開始更注重線上布局。H&M集團2023上半財年報告顯示在實體門店數量下滑的同時,COS期內線上門店數量達到47家,相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家,對於COS的發展,集團也充滿信心。H&M首席執行官Helena Helmersson曾在2023財年一季報中&&,加內包括COS、Monki,&0therSiories和Aket在內的品牌發展勢頭強動,目正在為集團的發展做出來越重要的貢獻。其中,COS已對其産品種類進行升級,並加強了其在高端市場的定位。

  高端線潛力待挖掘

  關店或許是品牌的策略考量,而對於這次關店,社交媒體&&上引發諸多討論。有網友認為,快時尚品牌高嫌線的産品力和價格不匹配。

  快時尚品牌的高端化路線度被視為快時尚轉型的救命稻草。 和ZARA同屬Inditex集團旗下的Massimo Dutti、H&M係集團旗下ARKET等品牌紛紛加碼中國市場。2021年9月 ,ARKET在北京三里屯開設中國首家線下門店; 2022年3月,&Other Storie入駐三里屯太古裏店。

  但和開業之初絡繹不絕的客流量相比,如今的門店顯得冷清了許多。消費者馬女士&&,高端線的快時尚品牌以簡約、休閒風為主,主打有機可持續發展材質,或真絲、羊絨等高端材料,一件大衣的售價超過千元。但和同等價位的輕奢品牌相比,高端線的快時尚品牌産品在做工上略顯粗糙,性價比並不高,款式千篇一律,已沒有了最初入駐中國市場的新鮮感。

  時尚領域專家張培英表示,隨着高端線基礎産品的增多,産品同質化現象會成為不可避免的問題。同時,一些新興設計師品牌不斷涌現,目標客群也大多是都市白領女性,設計上以極簡風為主,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分走部分客流。

  快時尚會消失嗎?

  近年來,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的]店數量連續下降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今年,H&M關閉了北京三里屯太古裏旗艦店;ZARA關閉位於上海南京西路的國內首店;GAP也在全國大規模撤店。

  如今,快時尚品牌正在拋棄“快時尚”這個標籤。在SHEIN 2022年度ESG報告中,"快時尚” 這個詞首次消失;在接受採訪時,H&M自我定位為時尚零售業者; C&uA和ZARA在官方文件中也不再用“快”來強調自身的定位。

  那麼,快時尚會消失嗎? H&M大中華區企業相關負責人王鵬&&:“我們在談論快時尚的前途時,首先應該明確,時裝行業永遠不會消亡,需要迭代更新的一定是其發展方式。”

  隨着快時尚高速周轉、低定價的商業模式優勢在可持續之風的對衝下減淡,更具有韌性的替代品就會成為新的需要。艾媒諮詢《2022-2023年中國服飾行業發展與消費趨勢》數據顯示,中國服飾企業正在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國民接受度進一步提升。

  “快時尚不會被立即終結,但會被大大限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在全球提倡可持續發展及我國制定 ‘雙碳’ 目標的背景下,相關紡織服裝企業必須科學高效地踐行綠色發展,平衡産品供給和綠色循環低碳之間的關係。”

【糾錯】 【責任編輯:周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