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炎炎夏日,鑽石業卻感受到了絲絲涼意。
曾經十分堅挺的天然鑽石的價格挺不住了。
一年前,1克拉天然鑽石的價格是6700美元,而目前的售價是5300美元。
最新公布的全球毛坯鑽石價格指數顯示,今年以來,鑽石價格已下跌了6.5%,較2022年2月的歷史高點跌去了18%。
其實早在今年3月,國際成品鑽石價格就出現了17.6%的同比劇烈下跌,是過去4年以來表現得最為嚴重的下跌局面,甚至比疫情期間下跌得還嚴重。
鑽石行業寒冬已至?未來天然鑽石價格還會繼續下探嗎?
天然鑽石不香了?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後疫情時代的春天,“鴨子”卻頗感寒冷。
日前,全球最大的鑽石珠寶零售商徽記珠寶(Signet Jewelers)發布截至今年4月29日的第一財季報告。由於其中的業績指引下降幅度過大,公司股價近日出現了接近10%的較大跌幅。
據徽記珠寶披露,今年第一財季營收17億美元,同比下降9.3%,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13.9%;Non-GAAP(非通用會計準則)營運利潤1.06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94億美元。
令市場更加失望的是,徽記珠寶預期第二財季的營收為15.3億—15.8億美元,整個財年的營收指引也從76億—78億美元下調至71億—73億美元,EPS(每股收益)則從11.07—11.59美元下修至9.49—10.09美元。
對於業績的持續走軟,徽記珠寶首席執行官Virginia Drosos解釋稱,受到過去幾年疫情對婚戀流程的破壞,以及宏觀經濟壓力的影響,財報中訂婚戒指的銷量出現了下降。
世界鑽石巨頭戴比爾斯(De Beers)的數據也不怎麼好看。
根據戴比爾斯集團近日公布的2023年第五次看貨會業績預期,本次訂貨交易額預計為4.5億美元,較2022年同期下降了31.51%,比2023年第四次看貨會下滑了6.05%。一位從業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隨着全球市場恢復至疫情前開放的局面,人們會進行其他消費,“鑽石價格開始下滑。”
從我國2022年的鑽石産品市場規模來看,數據也不是很樂觀。據統計,2022年,我國鑽石産品市場規模約為820億元,同比下降18%。上海鑽石交易所的數據也顯示,2022年,上海鑽交所鑽石交易總額為44.24億美元,同比下降37.5%;鑽石交易量為665.65萬克拉,同比減少13.8%。
在全球市場對鑽石需求持續疲軟的同時,其保值性備受詬病。“3萬多元買的鑽戒,如今只值2000元。”一位消費者説。
天然鑽石,或許真的不夠香了。
消失的“愛情魔法”
“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長期以來,這句宣傳語使鑽石化身為愛情的信物,新人們對此趨之若鶩。但時至今日,鑽石已並非他們唯一的選擇。
“就我們現在的訂單來看,選彩色寶石甚至半寶石結婚的情侶非常多,藍寶石、紅寶石包括海藍寶都十分受歡迎。以海藍寶為例,其‘聖瑪利亞’的名稱也是非常神聖的,與婚禮忠貞不渝的氛圍很契合,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早就不‘教條’了。”珠寶人辮子(化名)説。
對於年輕人來説,性價比成為挑選婚戒時的重要考量因素。
辮子算了這樣一筆賬。
“從價格上説,買一克拉的鑽石要五六萬元起,而買一克拉的藍寶石、紅寶石預算總會低一些。如果有兩萬元的預算買海藍寶,能買很大的一個呢。”
與鑽石的價格下跌、銷量不振的萎靡狀態相比,黃金的“價量齊飛”則堪稱“別人家的孩子”。
今年以來,國際金價一路震蕩上行。5月4日,國際黃金現貨價格一度衝上2079.67美元/盎司,刷新歷史紀錄。
黃金首飾的價格也應聲而漲,5月初,多家黃金品牌足金首飾售價已接近每克600元。越漲越買,黃金首飾的銷量同樣火爆。中國黃金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我國黃金首飾消費量同比增長12.29%至189.61噸。
而黃金首飾火爆的背後,同樣得益於剛需群體的追捧。
山東德州百貨大樓首飾商場主任郭永勝在對記者談及今年五一期間黃金銷售火爆的情景時&&:“五一期間,大部分顧客都是因訂婚或結婚而購買‘三金’的‘剛需’群體,再加上普遍抱有‘黃金買漲不買跌’的心態,所以入手黃金的顧客有很多。”
“我不打算買鑽戒了,已經把5萬元的預算全部買了黃金首飾。鑽石的保值性不好,而黃金的保值性不錯,未來還有升值的機會。”目前正在籌備婚禮事宜的小黎(化名)説。
“現在的黃金首飾已經擺脫了過去‘土、俗’的刻板印象,變得十分時尚,不同類型的飾品也有自己的寓意,會激起我的購買欲,沒必要再執着於鑽石了。”即將訂婚的明明(化名)説。
就連還在堅守鑽石陣地的準新人,也更加向高性價比靠攏。
今年年初,在北京工作的曉楓(化名)委託好友在巴基斯坦購買了一顆1.3克拉的天然鑽石裸石,帶回國內定製成求婚鑽戒,選擇的是某國際知名品牌的鑽戒款式。
“如果直接買(某國際知名品牌的鑽戒)這個款式,打底要40萬元,坦白説我能支付得起,但我和女友一致認為完全沒必要為了品牌溢價買單,我們的鑽戒定制下來也就10萬元左右。現在,我們周圍的朋友很多都是自己買鑽石定制,也有買培育鑽石的,省下來的錢幹點什麼不好?”曉楓説。
還有“李鬼”砸場子?
天然鑽石之所以昂貴,除了與愛情元素挂鉤外,更主要的一點就是稀缺。
但培育鑽石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天然鑽石“稀缺”的遺憾,真正做到了克拉自由,也成為天然鑽石的強勁對手。
與莫桑鑽、鋯石這類仿製品不同,培育鑽石與天然鑽石擁有完全相同的光學屬性和物理屬性,是貨真價實的鑽石。且培育鑽石的售價僅為天然鑽石的1/3或更低,這使其天生具備強大的顛覆性。
“顧客買鑽石更多是出於日常展示的需要,而非如黃金一般保值。因此,大克拉、外觀時尚漂亮的鑽石會獲得他們的喜愛。這些培育鑽石都能做到,還有價格低廉的優勢。隨着90、00後成為主流消費群體,他們的觀念更加開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強,培育鑽石價格的優勢註定會瓜分天然鑽石很大一部分市場。” 培育鑽石零售店店主劉劉(化名)説。
經過一番考量,顏顏(化名)定制了1.5克拉的培育鑽石。“鑽石自然是越大越閃才好看,我的預算如果買天然鑽石,只能買個很小的,就很雞肋。但現在我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款式。”
面對培育鑽石不保值的爭議,同樣購買培育鑽石作為婚戒的李雪(化名)也自有看法。
“閨蜜之前花16萬元買了某知名國際品牌的1克拉鑽戒,然而回收價只有8萬元。我定制一枚1克拉的培育鑽戒只花了8000元,我諮詢了現在的回收價為2000元,再怎麼不保值,我的實際虧損也不過6000元,戴在手上的效果也是一樣的。”
看準其廣闊前景,行業巨頭也“帶隊入坑”培育鑽石市場。
戴比爾斯巔峰時期曾壟斷全球70%—80%的天然鑽石礦,堅定擁護天然鑽石。此外,戴比爾斯還聯合其他六家世界級鑽石開採公司成立生産商協會(DPA),致力於天然鑽石的傳播與推廣。儘管如此,戴比爾斯仍被培育鑽石的廣闊空間所吸引,於2018年5月推出培育鑽石品牌Lightbox。隨後,知名品牌施華洛世奇、潘多拉等眾多知名珠寶品牌商宣布旗下珠寶飾品全面棄用天然鑽石,改用培育鑽石。
那麼,天然鑽石是否會被培育鑽石完全取代呢?答案顯然也是否定的。
“南非甄鑽”品牌資深珠寶專家李高金表示,實驗室出産的培育鑽石具有成熟的可控性。培育鑽石的組成成分、外在火彩都比普通天然鑽石更加完美,普通天然鑽石多少存在的一些顏色、凈度、車工等方面缺陷,培育鑽石都可以完美避免。但美麗、耐久、稀少的三要素對追求高端珠寶的消費者來説,缺一不可。相比之下,培育鑽石可批量複製,會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宜,做不了高端的産品。未來,高端的鑽石及品牌會搬出“原産地”這個王牌來,高品質的鑽石會越來越貴。稀有性、不可再生或是天然鑽石最後的“護城河”。
專家觀點:鑽石價格還將下跌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鑽石價格是供需雙向作用的結果。從需求端來看,鑽石的主要功能是婚姻訴求,主要市場是東亞,而東亞目前普遍結婚率下降,客觀上壓縮了鑽石的需求市場。而另一方面,鑽石和愛情的關聯度也在減弱。
“從供給端來看,鑽石供給由於培育鑽石的加入而變得充裕。國際上,也有很多人在普及培育鑽石,諸如國際鑽石協會認可培育鑽石就是鑽石,不再區分培育鑽石和天然鑽石。供需都讓鑽石價格處在下跌趨勢中。”盤和林説。
之所以到現在價格才跳水,且跳水幅度不是很高,盤和林認為,是由於某些鑽石商的操控。比如,某品牌一直強調天然鑽石和培育鑽石的區別,將培育鑽石的品牌獨立起來,甚至建議消費者在重要場合不要佩戴培育鑽石。更有鑽石商發明了區分培育鑽石和人工鑽石的機器,通過細微紋理來鑒別。這些行動都是想要重建鑽石的稀缺性,以稀缺性來提高鑽石的價格。
“但現在來看,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科技發展趨勢已經勢不可擋。”盤和林&&,鑽石價格一定會暴跌,這也是起於物理學上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就是從源頭説起。因為碳元素便宜易得,鑽石只是一種碳元素的表現形態,所以鑽石最終也會便宜易得。(記者 王彤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