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辣的陽光炙烤着大地,街上來往的行人都將自己“捂”得嚴嚴實實,用各種各樣的形式開啟最強“防曬模式”。高溫、陽光、出行等一系列要素加快了防曬服市場的發展。
國內防曬市場“朝氣蓬勃”
防曬似乎一直是夏季的重要關聯詞之一。隨着消費者的防曬意識不斷增強,防曬市場發展至今仍在持續擴張。除了常見的防曬霜、遮陽傘、遮陽帽外,還有防曬服、防曬口罩、防曬冰袖、防曬腿套、防曬袍等産品都在逐步成為不少消費者的必備防曬單品。這其中防曬服成為了今年備受推薦與關注的防曬裝備之一。
從魔鏡市場情報監測的數據來看,近五年來,天貓淘寶防曬服市場的規模逐年擴大,銷售額和銷量都呈現增長趨勢,同時商品均價也有所上漲。伴隨消費者對皮膚健康和防曬的關注不斷增加,防曬服的需求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在服飾市場穩中有升。從此前的銷售數據可以看出,防曬服增長潛力十分突出,且功能時尚兼備。我們也可以從品牌動態中看到,波司登、駱駝等品牌均已開始選擇拓展布局防曬服市場。防曬服市場的前景可以説十分樂觀。
未來,隨着防曬服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消費者對於産品的要求會更加嚴格。除了防曬服的適用場景會愈加多元化外,消費者對高品質、高防護性能的防曬服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從2023年1-5月天貓淘寶銷售數據來看,300元以上的防曬服同比增速高達418%,代表品牌如波司登、安踏等,通過其防曬功能和推出高價位的防曬服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因此,品牌的創新力和差異化將成為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品牌將通過創新設計、高品質材料和功能性特點來爭奪消費者的關注和市場份額。
市場頻現“黑科技”防曬服
我們注意到,一些電商&&上的防曬産品類型多樣,顏色和款式豐富,價格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而其中更有不少商家為自家産品貼上了“玻尿酸保濕”“驅蚊”“抑菌”“納米級防曬纖維”“木糖醇”等五花八門的標籤。
部分商家甚至宣稱“面料含有玻尿酸,具有保濕作用”,又或是玻尿酸防曬服可以達到“保濕防曬二合一”“內保濕外防曬”“與肌膚摩擦,水潤感直達肌底”等效果。還有商家在店舖宣傳語中寫道“産品採用木糖醇涼感原紗,上身可立即感到‘降溫5攝氏度’”“驅蚊防曬衣,在防蚊蟲方面實測趨避率達97%”……千奇百怪的標語背後是動輒成百上千元的價格。為了更好更快地吸引消費者,商家似乎正拼命想在防曬的面料創新上挖掘出新的賣點。
由於消費者對於防曬服面料等相關“黑科技”的了解並不全面,且消費者自身無法進行專業測試,再加上缺乏直觀評判標準,因此,人們對於穿戴類防曬産品的功效評價還是多集中於觸感這個方面,主要是針對面料是否能達到“摸起來順滑”“面料柔軟”“面料很薄”“摸起來冰冰涼涼”等。實際防曬效果究竟如何,消費者難以給與一個準確且肯定的證實。其他方面則是“降低體感溫度這點沒體會到”“防不防曬不清楚,沒啥專業測評工具。”以蕉下品牌來説,其銷量很高的幾款防曬服也曾有消費者留言稱雖然衣服面料冰涼,但被認為“價格浮動太大”等。
選購防曬服的首要宗旨是科學參數
誇張的宣傳標語、博主的“花式”安利、消費者對於皮膚白皙的過度追捧都無意識地催生出“防曬焦慮”。科普中國刊文提示,過度的防曬將影響到紫外線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可能會誘發骨質疏鬆。
我們在選購防曬産品時最重要的是,關注參數。在産品防曬功能過關的前提下,輕薄透氣,款式新穎的防曬服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消費者,希望通過穿防曬服美白補水是不夠科學嚴謹的。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提示,消費者在選購防曬類産品時,首要關注的就是産品的防曬效果,而判斷防曬效果的標識有兩個,一個是SPF值,另一個是PA等級。SPF值稱為日光防護系數,是對UVB(中波紫外線)防護效果的評定,與之對應的是PFA值,它反映的是産品對UVA(長波紫外線)的防禦效果,通常用與其數值相對應的PA等級標示。
在購買防曬類産品時應查看産品標籤的內容是否完整規範,防曬化粧品在我國屬於特殊用途化粧品,産品標籤上必須要有特殊用途化粧品批准文號,並且標明防曬系數SPF值和PA防護等級。一般情況下,SPF值和PA防護等級越高,防曬效果越好,但同時刺激性也越大,帶來的不安全因素也就越多。所以,消費者應根據日光暴露情況選擇適宜防護強度的防曬産品。
在選購防曬類産品時還要讀懂防曬品標籤的保質期。防曬品標籤的保質期一般通過下列兩種方式標注:1)生産日期和保質期;2)生産批號和限期使用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