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看人下菜”的粉紅稅-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6/21 09:09:24
來源:廣州日報

警惕“看人下菜”的粉紅稅

字體:

 “618”大促期間各大&&關於“粉紅稅”的爆料又如雨後春筍般涌現。記者調查了解到,網購&&上部分啞鈴、衣服、鍵盤、鞋子、行李箱等産品確實與網友指稱的“粉紅稅”相符,最高差價可達200元,甚至連粉紅色插座都比白色插座賣得更貴。(6月19日澎湃新聞)

  同一款産品,鮮明亮眼的顏色就該比“黑白灰”賣得更貴?不少人認為,這是一種“粉紅稅”。所謂粉紅稅,顧名思義,有些商品只因它是粉色的,定價就比同類同款商品要高。小到插座,大到行李箱,什麼産品都要區分個男女版,引發女性消費者反感也就在所難免。

  基於性別進行差異化定價,刻意抬高女性向産品和服務價格,本質上還是一種歧視。一般而言,粉紅色往往被認為是女性尤其是少女的專屬色彩,在商家眼裏通常與女性需求直接挂鉤。而這樣的社會共識一定程度上也給一些“粉紅稅”的盛行奠定了基礎。固化粉色這類顏色的性別含義,加收“隱形稅”無疑會為女性增加各種消費負擔。將其美化為一種市場化行為,背後也掩藏着一層消費主義的粉飾和偽裝。或許它沒有表現得很露骨,但卻悄然埋下了某種價值判斷,即鼓勵女性購買粉色商品,通過消費符號定義自我。

  針對此類質疑,有品牌商家以“為個性買單”作為回應。不否認,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交易主體是自願平等的關係,商家有一定的自主定價、溢價權利。倘若是商家本着公平原則做出的市場經營行為,也沒必要對其進行泛道德化的評價。但自由市場行為並不意味着商家可以單方面就性別差異進行歧視性定價,也不等於可以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隨意溢價。女性朋友願意為更好的設計和服務買單,不代表她們就能接受商家有意將營銷套路轉化到她們身上的行為。

  個性化、多元化營銷本是正常現象。然而,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就是規則應當透明、公平,選擇主動權要掌握在消費者手中。無論商家如何營銷,都應遵守基本的現代市場倫理,不可逾越男女平等的價值底線。(付迎紅)

【糾錯】 【責任編輯:劉夢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