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6•18”|非賣品變商品 化粧品小樣市場待規範-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6/16 09:07:51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聚焦“6•18”|非賣品變商品 化粧品小樣市場待規範

字體:

  “爆款囤貨,買正裝送正裝量”“買75毫升到手135毫升”“6•18”大促如火如荼進行中,各大電商&&的美粧旗艦店都推出了買正裝送小樣的活動。

  隨着消費觀念的改變,化粧品小樣因便攜、低價逐漸成為美粧行業“網紅”。幾瓶小樣疊加,凈含量不亞於一瓶正裝。記者調查發現,除了一些隨正裝贈送的化粧品小樣,還有部分小樣即使標注了“非賣品”,仍有電商&&及線下零售渠道在售。

 贈品變商品

  化粧品小樣含量少,價格相對低,能有效降低用戶對美粧産品的決策成本。隨着小樣經濟悄然興起,小樣商品逐漸“上位”,從贈品華麗變身為商品。

  今年“6•18”大促期間,小樣被各大電商&&和品牌作為賣點。今年5月,天貓與小紅書發起了“618 我先省一步”活動,為用戶限時提供低至三折的官方小樣。同時,阿里官方試用&&天貓U先發起“618U享禮”派樣活動,精準發放“6•18”大額券,活動覆蓋包括美粧、香氛等商品的中樣、小樣組合裝,以及其他小規格樣品,從而拉動新款銷量。

化粧品小樣成美粧店舖引流利器。王小月/攝

  記者在電商&&看到,魅可(M•A•C)官方旗艦店有多款試用裝小樣,需要註冊為店舖會員才有資格購買。一款凈含量5毫升的粉底液售價19.9元,並在小樣上標注了使用限期;植秀村官方旗艦店發放了“618回購券”,加入店舖會員、支付50元才能購買小方瓶粉底液體驗裝,店內限量1.5萬份。同時,該旗艦店提醒,針對以非生活消費為目的的囤積商品、抬價轉售等行為,店舖有權不發貨。

  除了旗艦店會員購買、官網註冊禮、線下專櫃贈送等渠道,記者在電商&&搜索“化粧品小樣”,看到上千家打着“體驗裝”“旅行裝”等宣傳語的店舖,多款商品月銷量超過一萬件。多個小樣的價格疊加往往低於一件正裝護膚品,對於追求高性價比、經濟型生活方式的消費者來説,小樣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可能。00後消費者王靖雯説:“小樣可以在短期內用完,不會浪費。價格還便宜,降低了試錯成本。”

  不少消費者在電商&&評論區留言稱,已多次購買,商品實惠好用,出門攜帶方便。不過,也有消費者質疑,涂在臉上會有一點刺痛感,不確定小樣是不是正品。

  亂象待厘清

  雖然小樣受到部分消費者青睞,但由於目前市場存在魚龍混雜現象,小樣真偽飽受爭議。這一行業仍存在種種“灰色地帶”:部分商品標識不明、沒有中文標籤;貼着“非賣品”標籤的小樣被人為附加了買賣、流通功能,不少線下零售商以商業保密為由,無法説明小樣的採購來源;線下專櫃私自售賣小樣賺取差價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早在2019年,就有美粧博主因銷售紀梵希(GIVENCHY)散粉6克小樣被指造假。紀梵希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該産品從未生産過6克小樣,並呼籲消費者通過官方渠道購買商品。

  而作為美粧集合店的引流利器,2022年美粧集合店話梅(HARMAY)母公司被罰約88.7萬元,7個品牌在內的11款化粧品小樣産品標籤不符合規定。

  00後消費者張蕊告訴記者,自己曾在網上購買過一款小樣商品,沒有中文標籤,上面的國外進口編碼標識自己並不認識。“雖然便宜,但也擔心買到假貨。”張蕊説。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商家應該為消費者購買的小樣商品提供售後保障,如退換貨、維修等服務。

  如何購買到正品小樣?社交&&上有不少網友支招,多次購買小樣的網友“琳達”告訴記者:“購買小樣可以通過官方旗艦店會員、連鎖品牌的美粧集合店等渠道,個人開的網店若沒有品牌相關授權,要謹慎對待。”

  博主“護膚界打工人”也發帖&&,只賣小樣的網店,尤其是量很大的小樣一定要注意。9.9元的口紅、19.9元的香水等類似商品庫存多且價格格外便宜的店舖也要當心。

  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雖然是化粧品小樣,但其標注、銷售和售後服務等環節也要落實到位,維護消費者權益和品牌形象。消費者購買正品小樣,也應保存小樣與購買憑證,以備後續爭議解決之需。對於化粧品小樣的後續保障,生産廠家可根據消費者提供的信息進行查詢,確保小樣真實性。

  “大量小樣産品主要來自化粧品品牌廠家、代理商、分銷商等渠道。大多品牌專櫃都把小樣當作贈品送給消費者,不會單獨售賣。”一位化粧品行業人士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如果品牌方授權給別的商家銷售的話,一般都會有授權書。消費者可以向商家索要授權書。

  上述人士認為,從長遠來看,小樣的主要銷售渠道會最終回到品牌方,以及類似絲芙蘭這一級別的大型零售渠道商手裏,為了把品控體系收回來,“畢竟市場上充斥着假貨,對於品牌聲譽也有極大影響”。

  為生産銷售立規矩

  為加強監管,各地政府和電商&&相繼頒佈相關條例規範。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化粧品監督管理條例》將化粧品小樣納入監管,要求“化粧品的最小銷售單元應當有標籤。標籤應當符合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國家標準,內容真實、完整、準確”。

  此外,2022年5月1日起實施的《化粧品標籤管理辦法》也要求,化粧品的最小銷售單元應有標籤,且“標籤內容應當合法、真實、完整、準確,並與産品註冊或者備案的相關內容一致”。除了常規商品的包裝標籤,對最小銷售單位、小包裝商品,以及免費試用、贈予、兌換等化粧品也進行了嚴格規範。

  2022年,北京市東城區市場監管局立案查處了首起化粧品小樣違規經營案件。一店舖的5款小樣未加貼中文標籤,1款小樣未見備案憑證,涉嫌違規經營化粧品小樣。

  為更好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有地方推出相關條例,規範市場發展。2023年4月6日,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管局在全市率先推出《徐匯區“化粧品小樣”規範經營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統一了化粧品小樣的管理要求。《指引》對標籤標識進行了詳細規定,比如:小樣的瓶身較小,同樣應當完整地標識化粧品必要信息;銷售小樣時應按不同規格分別明碼標價,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

  鄧之東&&,規範管理不僅可以保障消費者權益、減少假冒偽劣産品流通,還可以營造整個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促進市場規範有序發展。目前,在缺乏小樣行業標準的背景下,《指引》為相應標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參考,助力保障消費者權益和品牌利益。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陳振輝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也&&,《指引》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參考模板,有助於推動整個行業制定小樣統一標準和管理規範,對市場秩序將産生積極影響。

  陳振輝建議,應盡快制定化粧品小樣的相關法規和標準,明確化粧品小樣的質量、包裝、標籤等方面要求,為市場監管執法人員提供依據。“鼓勵化粧品行業組織制定自律規範,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規範化粧品小樣的生産和銷售。”陳振輝&&。(記者 王小月)

【糾錯】 【責任編輯:劉夢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