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行走的文化宣傳畫”她身穿漢服走上英國街頭 -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3/21 09:15: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做“行走的文化宣傳畫”她身穿漢服走上英國街頭

字體:

  這個兔年春節,網名為“PaPanPanda在英國穿漢服”的女孩,參加了不少宣傳中國漢服文化的活動,但總的來説,她過得並不算愉快。

  今年春節期間,韓國文化機構聯合大英博物館舉辦了一個慶祝韓國農曆新年“Korean Lunar New Year”的表演,這引發了華人的不滿。panda遇到的類似事件,還是在去年7月迪奧引發的“馬面裙事件”。當時反對迪奧挪用文化的活動,panda是發起人之一。但是就在今年2月份,迪奧又推出了一條短款馬面裙,這是迪奧“馬面裙事件”遭國人抗議後的又一次“做文章”。

  “上一次我們的活動還是不夠,我們應該更好地保護中國的文化。”這位“在英國穿漢服”的姑娘,這次也選擇不做“鍵盤俠”,用實際行動在海外為保護和傳播中國文化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

  一場活動

  她和漢服“同袍”們走上英國街頭

  2022年7月,迪奧發布了一款售價2.9萬元人民幣的馬面裙,並在其官網説明中寫道:“這款半裙採用標誌性的迪奧廓形,是一款全新的優雅時尚單品。”但有中國網友發現,這款裙子與中國傳統服飾馬面裙幾乎一模一樣,指出迪奧涉嫌抄襲。

  在網上看到這件事的時候,panda也很氣憤,她一如既往地在網絡上聲援華人的聲音。直到她聽説法國巴黎的漢服“同袍”在迪奧旗艦店門前舉行了抗議活動,她意識到,身在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自己,是不是也能走出來聲援一下,而不是繼續在網上當“鍵盤俠”。

  於是,panda和幾個朋友一拍即合,7個人發起了一個小組,在群組裏招募來可以參與的同好,沒想到反響很大,一下就招來了幾十人。

  這些參與者都是身在英國的漢服“同袍”,有人為了參加活動,從英國最北部的城鎮坐幾個小時的火車趕到倫敦。“一開始我們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參加,畢竟很多人還是不想拋頭露面的,所以就需要有人邁出第一步。有人領頭,大家很團結。”panda説。

  7月31日上午,panda和一起參加活動的漢服“同袍”來到倫敦市中心最大的迪奧店舖門前,一邊在門前一遍遍地用中英文高喊“停止文化挪用”,一邊發放宣傳單,告訴圍觀的倫敦市民“馬面裙是中國的傳統服飾”。

  panda身上穿着一件淡藍色的漢服上衫,下身是一條山水墨染圖案的馬面裙,她站在人群的正中央,手中舉着的牌子寫着: “Chinese /HanFu /MaMian ”。

  為了向倫敦民眾證明“馬面裙來自中國”,有參加活動的朋友從古董商手裏借到了一條清代馬面裙,他們拿着這條古董馬面裙展示給英國民眾,並講述着這條馬面裙的歷史。

  在活動現場,大家還印了一些照片,照片上是戴安娜王妃身穿清代馬面裙。“戴安娜王妃曾經穿過的清朝馬面裙和我們拿的那條除了顏色不同款式基本一樣,這也拉近了英國人的距離,因為英國人很喜歡戴安娜王妃,有的人還知道戴安娜王妃穿過這樣的一條裙子。”panda解釋説。

  在整個過程中,多數英國民眾願意停下來接受他們發放的宣傳單頁,會停下來聽他們的講解,也願意去了解迪奧事件的來龍去脈。

  一次聲援

  文化挪用與多元融合是兩碼事

  當然,也有一些人覺得這樣做並無意義。他們認為,文化是多元的,應該是國際融合的。對於這種看法,panda覺得,多元文化沒問題,但文化挪用抄襲與文化多元融合是兩碼事,在融合的過程中應該明確文化的來源,“我們總不能説聖誕節來自印度吧。”

  由於當天的活動超過了50人,根據英國的有關法律,需要有倫敦警方來到現場維持秩序。panda組織的這次活動提前向警方做過報備,整個過程也比較克制,除了喊口號和發傳單之外,並沒有違反英國法律的行為出現。

  漢服“同袍”們都抱着相同的理念,“活動一定是合理合法的才會有力量。”

  整場活動持續了兩個小時。panda覺得,通過這樣一次活動,至少讓迪奧知道中國人不只是會做“鍵盤俠”,是可以團結起來保護自己文化的,也讓更多的英國人了解到中國文化,這些活動效果已經達到了。

  儘管,迪奧方面對此並不以為然,在今年2月份又再次推出了那條短款馬面裙。“我們也有些無奈,能做的事情已經做了。”panda説,中國的文化保護工作,從她一個普通民眾的角度來説,只能盡力而為,身體力行。

  一下“入坑”

  漢服才是“中國真正的奢侈品”

  對於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panda確實是在“身體力行”。無論何時,panda都會穿着漢服走在英國的大街小巷。為此,她會被朋友稱為“行走在英國街上的文化宣傳畫”。

  在panda的衣櫃裏,現代時裝沒有幾件,裏面絕大部分都是各個朝代、不同款式的漢服,還有一些近代的旗袍,這些是她從2019年“入坑”以後陸續收集的。

  panda“入坑”漢服的時候,已經在英國工作和生活,這些漢服都是她從國內花國際運費空運而來的,最貴的有一兩千元一件的。在panda的眼裏,這些費用都是值得的,因為她覺得,漢服才是“中國真正的奢侈品”。

  panda起初是通過中國視頻網站接觸到漢服的,她當時只是單純覺得好看,想要嘗試一下,於是從國內下了訂單。第一次收到時,她興奮極了,拆開包裹就迫不及待地試穿起來,雖然那個時候還不會做髮型,但她還是被鏡子裏的自己驚艷到了。

  panda是那種體態圓潤的女生,笑起來眼睛彎彎的,在國風漢服的裝點下,有一種透着喜慶和大方的古典美。為了讓自己穿着漢服更漂亮,她開始深入研究漢服款式,並自學古典髮型及學習化粧技巧。那一陣,剛好她手頭的工作告一段落,於是便完全陷入對漢服的潛心研究中,也更深入了解和學習中國的歷史文化。

  一個想法

  把漢服融入自己的生活

  “為什麼不能把漢服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呢?”panda覺得漢服帶給了她一個全新的展示自己的方式。於是,她大大方方地穿着漢服走出家門,在英國街頭收穫了無數英國人讚賞的目光。

  panda把自己在英國穿漢服的視頻、照片發到了網上,有國內網友好奇,這樣會不會給生活帶來不便。

  panda説,並不是所有的漢服都是大袖子,也有窄袖子的漢服,如果是大袖子的漢服,在需要工作的時候,她會用頭繩皮筋把袖子綁起來。至於下半身的大裙擺,她會在裏面套一種襯裙,去衞生間時可以像網兜一樣把漢服裙擺兜起來。而且現在網上也有一些穿漢服的“神器”,讓漢服穿出去更方便。

  panda説,在英國穿漢服出門,並不會引來什麼異樣的目光,反而會有很多外國人因為她的裝束主動與她交流,誇讚她很漂亮,並詢問她這些衣服的款式和歷史。

  很快,panda成了她所生活的伊斯特本小鎮上的“移動景點”,一些外國人會跟她搭訕然後與她合影留念,甚至有小學生的老師專門把她叫去跟孩子們一起合影。

  panda還發現,當地的老年人雖然不熱衷於拍照,但他們對漢服的興趣更高於年輕人,老年人往往願意更深入地和她交流漢服的樣式和歷史。panda記得,有一次她穿着漢服去達西莊園,遇到了兩個英國老太太,誇讚她的馬面裙很漂亮,然後就伸手拿起裙擺摸了起來。這舉動當時有點嚇壞了她,她擔心裙擺拖地上的土會比較臟,但兩位老人卻&&沒關係,她們很仔細地摸着裙擺的料子,看得出來對這條飽含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裙子的喜愛。

  作為一個女孩子,panda當然願意聽到別人的讚賞,這也讓她更有動力去向別人推廣中國的漢服文化。

  一些感悟

  中國文化輸出可再主動些

  正如其網名“PaPanPanda在英國穿漢服”,panda用這種“穿漢服”的方式宣傳中國文化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令她不快的事情。最讓她無法接受的是,有人説她穿的是“韓服”。

  panda説, “韓服基本上就是倣明制漢服來做的。前幾年《大長今》等韓國電視劇在海外非常火,很多老外就記住了韓服的樣子,但其實不是漢服像韓服,而是韓服像漢服。”panda説,儘管自己會跟對方解釋,但有一些人還是持懷疑的態度,畢竟他們先入為主了。

  panda覺得,韓國人在文化輸出方面比較早。當初《大長今》主演李英愛就曾經穿着韓服去戛納電影節走秀,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韓服的樣子。今年世界盃上,也有韓國人穿着龍袍出現在觀眾席上,令很多外國人誤以為龍袍是韓國的。

  “好在這些年隨着中國的一些古裝影視劇在國外熱播,也讓外國人看到了中國古裝的樣式並不全是馬褂和旗袍,更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開始在國外大方地穿起了漢服。”panda説。

  由於堅持每天穿漢服外出,panda所居住的小鎮伊斯特本,幾乎周圍人都知道了她穿的是漢服。除了身體力行穿漢服和口口相傳介紹外,panda也會在業餘時間搞一些小活動來宣傳中國文化,比如她會叫上幾個“同袍”朋友擺個小桌子給路人發宣傳單,或者在春節的時候應當地網絡博主的邀請去講解中國文化。

  只是,這些活動在panda看來,還是顯得有些渺小。2022年時,panda發現,在伊斯特本已經有韓國文化宣傳班,採取付費的方式給當地的小孩子上課講授韓國文化,這讓panda感受到不小的壓力。

  她覺得韓國人在不遺餘力地將他們的文化推廣出去,在這個過程中甚至有挪用中國文化的情況出現,而中國人如果還只停留在網絡上聲討,顯然並不是明智的選擇,“我們應該更主動地去推廣自己的文化,讓世界知道中國的文化有多麼的悠久和深厚。”

  當然,panda也承認,正因為中國的文化足夠博大,所以在推廣中的難度也比較大。就以服飾而言,中國有那麼多的朝代和民族,服飾都有很大的差別,漢朝、唐朝、明朝都是相對穩定繁榮的王朝,但時間跨度很大,很難簡單地就把這幾個時期的服飾特徵説清楚。

  “但是無論怎麼困難,也應該做,畢竟我們的文化是有價值的。”panda説,她理解的文化價值,並不單單是“博大精深”這幾個字那麼簡單。

  她覺得,中國的文化價值完全可以體現在經濟等更多維度上,“文化的東西不是虛的,而是很切實的。比如一説西安的兵馬俑、北京的故宮,外國人就會跑過來看,一説瓷器和絲綢就會喜歡來中國買,這就是我們文化的價值體現,也可以説這是先人幾千年來傳承給我們的財富。”

  panda希望,中國的文化輸出可以再主動些,“現在我們有一個中國華服日,漢服‘同袍’會在這一天穿漢服,但這還只是局限於一個圈子裏,並不是一種全民的儀式。如果中國漢服能夠走出景點,走出直播間,走到大街上,走到學校裏,就再也沒有人敢挪用中國的文化。”(記者 張子淵 實習生 朱珅葳)

【糾錯】 【責任編輯:楊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