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催生百億冥想生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2/24 09:12:50
來源:中國商報

焦慮催生百億冥想生意

字體:

  “請找一個舒適的姿勢坐好,閉上眼睛,跟我一起深呼吸,將身體放鬆下來,心靈安靜下來,與自己靜靜地相處。”

  隨着手機裏冥想老師溫柔的引導,景濤在睡前慢慢讓自己放鬆下來。“工作壓力導致我長期焦慮失眠,現在我跟着冥想App的課程學習,感覺挺不錯的,我還向其他有類似問題的朋友推薦了冥想課程呢。”

  像景濤這樣通過冥想緩解焦慮、失眠的人不在少數。

  某冥想App産品經理李祥向中國商報記者&&,春節假期之後,其負責的App用戶數量增長迅速。“春節假期之後的超長工作日給不少白領帶來壓力,另外很多人在‘陽康’之後出現失眠、焦慮等症狀,冥想成為他們的‘心靈按摩師’。”

  據了解,目前冥想在社交媒體上受到不少關注,並已發展成一門生意。

  有數據顯示,到2029年全球冥想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05億美元。

  該賽道發展雖前景廣闊,但對於中國的玩家而言,如何破圈將蛋糕做大是亟待研究的課題。

  1.冥想走紅社交&&

  “冥想是指在安靜的環境中,閉眼後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篤定自己的想法或感覺,平靜地接受現實。”據李祥介紹,它的起源與佛教有關,後經過美國相關專家研究,被證明對人類的心理健康有積極作用,包括情緒調節、改善睡眠、緩解壓力等。

  不少名人已成為冥想的“野生代言人”,例如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推特的創始人傑克·多西、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瑞·達利歐、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冠軍谷愛凌等均在公開場合提及冥想對自己的幫助。

  在社交媒體上,冥想也逐漸走紅,例如去年小紅書中關於“冥想”的搜索量同比增長了172%。截至發稿前,以“冥想”為關鍵字的小紅書筆記有64萬篇以上;在B站,關於冥想的視頻有8.3萬個,總播放量達到3.8億次;在抖音上,關於冥想的話題視頻有17.6億次播放量。

  為什麼冥想受到如此多的關注?

  李祥認為,睡眠問題突出是一大誘因。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布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顯示,僅有35%的國人一天能睡夠8個小時,新手媽媽、學生、職場人士的睡眠問題尤為突出。“冥想可以助眠,這部分有睡眠問題的人群正是我們的主要用戶。”

  針對新冠病毒感染者恢復期人群焦慮抑鬱和睡眠問題,相關部門也將冥想列為解決方式之一。去年12月底,北京市衛健委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恢復期健康管理專家指引(第一版)》中提出,針對新冠病毒感染者恢復期人群焦慮抑鬱和睡眠問題,可以嘗試幫助入睡的放鬆技巧,例如冥想、正念減壓療法、意念或沐浴、芳香療法、太極、瑜伽和音樂等。

  另外,目前心理諮詢的門檻比較高,而冥想的門檻則低得多,這也導致不少有輕度心理問題的用戶會先選擇通過冥想來進行調節。

  景濤因工作壓力過大進行過心理諮詢。據他透露,心理諮詢的費用比較高,1小時收費通常在500元以上,“心理諮詢一般是要按療程來進行的,一個療程5—10次就要花上千元,且不一定有效果。”

  2.冥想生意賽道興起

  據了解, 目前冥想已逐漸發展成一門生意,主要形式包括冥想主播銷售相關課程、冥想App以及線下冥想工作室等。其中,冥想App是目前相對受資本關注的模式,且已出現獨角獸企業,例如美國的Calm App和Headspace App。

  從兩款App的主要功能來看,其提供的服務相似,主要包括付費的冥想課程、輔助睡眠的課程和白噪音。Calm App的特色在於會邀請知名演員、配音師製作睡前故事,Headspace App則設計了不同難度的冥想課程。針對較高難度的冥想技巧, HeadSpace App還製作了卡通動畫教學課程,以降低用戶學習門檻。

  國內也有類似的App産品,包括哈梨冥想、潮汐、Now冥想、FLOW冥想等。還有一些數字化精神心理服務&&將冥想作為主要服務方式之一,例如“暫停實驗室”“好心情”等。

  公開資料顯示,哈梨冥想、FLOW冥想、好心情於2021年完成融資,其中好心情合計獲得字節跳動、復星健康、東方明珠等知名機構3億元投資,暫停實驗室則於去年3月獲得融資。

  某諮詢公司投融資業務負責人夏俊曾參與過線上心理診療&&的融資業務。他向中國商報記者介紹,根據數據橋市場研究公司(Data Bridge Market Research)發布的有關“全球冥想市場”的研究報告,全球冥想市場在2022—2029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8.5%,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52.95億美元增加到2029年的205.32億美元,這一市場發展前景廣闊。“在國外市場,有不少關注精神心理健康的App,但在國內,相關産品的數量屈指可數。我個人認為當下國內的冥想産業發展就像10年前的瑜伽一樣,雖然目前僅在小眾圈層興起,但未來一旦爆發就會快速增長。”

  夏俊坦言,目前國內的冥想App在發展過程中有兩大難點:第一,用戶缺少付費習慣,“國內不少用戶對這類App的付費模式並不買單,而且有些課程還沒有試用就要求付費,對於新用戶而言並不友好;第二,冥想App上的課程內容沒有太大差異,同質化比較嚴重,難以形成壁壘。

  3.如何將蛋糕做大

  對於冥想賽道的國內玩家而言,如何把蛋糕做大,讓冥想突破小眾圈層是當下亟待解決的課題。

  李祥&&,目前他們更看重與大型企業的合作。據他介紹,其負責的App已經為100多家國內企業提供冥想課程。“國外企業比如谷歌、英特爾等科技公司均開設了冥想課程。現在國內很多企業為了更好地幫助員工改善身心狀態,也將冥想融入了企業文化中。”

  還有冥想App嘗試場景化服務。比如FLOW冥想與腦電波檢測穿戴設備BrainCo和家居場景健身品牌魔鏡Fiture開展合作,通過居家健身場景普及與推廣冥想的心理健康方式。

  李祥&&,他們也在提供場景化服務,比如與一些航空公司合作,在飛機飛行中幫助乘客緩解“飛機焦慮症”。

  值得關注的是,有冥想App試圖與VR結合,將冥想“游戲化”。深圳某VR硬體設備生産商向記者&&,國內已有冥想App在與其洽談合作,希望共同開發冥想類游戲,“冥想與VR結合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個沉浸而專注的環境。我們還可以提供定制化場景,比如夜晚星空、陽光沙灘、海浪島嶼等,用戶可以自行設置。另外,為了培養用戶的冥想習慣,我們初步的設想是設置寧靜莊園場景,用戶可以在獨屬於自己的虛擬場景中搭建房屋、種植蔬菜等,完成一個任務可以解鎖平靜互動獎勵。”

  從目前來看,冥想在中國的發展還需要時間,該賽道的玩家也需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我們要讓用戶將定時冥想作為一種日常生活習慣,像按時刷牙洗臉一樣,”李祥樂觀地&&,“我相信未來國內市場也會涌現出關於冥想的獨角獸企業。”(記者 頡宇星)

【糾錯】 【責任編輯:劉夢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