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煮茶”熱度未退 “大佬品茶”帶火紫砂産品-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2/17 09:01:18
來源:消費日報

“圍爐煮茶”熱度未退 “大佬品茶”帶火紫砂産品

字體:

  這段時間,“《狂飆》同款紫砂”成為線上購物&&搜索熱詞,不少年輕消費者對電視劇《夢華錄》帶火的“圍爐煮茶”的熱情還未消退,隨之又開啟了“大佬品茶”的全新茶飲體驗。

  “《狂飆》同款”紫砂茶壺

  日前,記者走訪了解到,紫砂茶具産品因工藝不同、泥料不同、造型不同,其市場價格與使用的體驗也不同。新手“小白”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價格區間巨大的紫砂産品,又該如何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茶具呢?

  “《狂飆》同款”持續熱銷

  2月8日,記者在北京朝陽區城外城傢具模範城茶城走訪看到,賣場中不時有消費者拿着電視劇截圖,按圖索驥地尋找“《狂飆》同款”紫砂茶具。

  多家商戶&&,“《狂飆》同款”紫砂茶具已經售罄,如需購買可以留下&&方式預訂,後續貨源補充後會及時和顧客電話&&。一位商戶對記者説:“君德、思婷、扁柿這幾種壺型在之前都屬於小眾産品,因此存貨量並不多,隨着《狂飆》的熱播,一下就火了起來,存貨量少,消費需求大,因此就斷貨了。”

  “做不成‘大佬’,就先培養個‘大佬’的習慣吧。”一位年輕消費者幽默地對記者説,“通過追劇感受到了茶道的魅力,閒暇之餘泡一壺茶,既可以平復浮躁的情緒,又可以消食、去火,非常養生。而且相對於咖啡和奶茶,中國茶不僅健康,也更有文化內涵,所以我今天趁着工作之餘,來茶城選購一款紫砂茶具。”

  記者隨後登錄多家購物網站看到,線上眾多經營茶具的商家紛紛推出了“《狂飆》同款”紫砂茶具。在某&&多個紫砂直播間,記者看到,與劇中茶壺相似的思亭壺、扁柿壺、君德壺等紫砂茶具受到消費者追捧。此類紫砂茶具大多“上車”即“秒空”,不少沒有搶購成功的網友在直播間大呼“加單”“再來一件”。

  “小白”如何選紫砂壺?

  據了解,紫砂壺因工藝的不同,分為“全手工壺”“半手工壺”“機車壺”“灌漿壺”,五花八門的種類和含混不清的專業名稱,讓不少剛“入圈”的消費者感到一頭霧水,這些茶壺有什麼不同呢?

  城外城家居模範城富源瑞香品牌負責人李翰農向記者介紹,紫砂壺因製作工藝的不同分為 “全手工壺”“半手工壺”“機車壺”“灌漿壺”。簡單地説,“灌漿壺”是將泥料調成漿水,倒在模具裏一體成型的;“機車壺”的壺身和部件是通過機械生産,由人工進行組裝的;“半手工壺”只是壺身通過模具製作成型,其他的部件製作和裝配都是由手工完成;“全手工壺”顧名思義就是茶壺整體製作都是由匠人手工完成。

  “灌漿壺”獨有的模具痕跡

  “消費者應盡量避免購買和使用‘灌漿壺’和‘機車壺’。” 李翰農&&,構成紫砂壺價格的重要因素取決於泥料質量,不同的製作工藝所選擇的泥料也不同,“機車壺”和“灌漿壺”基本不會用到好的泥料。消費者日常使用可以選擇“半手工壺”,其泥料、工藝都很好,也更有性價比。而“全手工壺”的泥料和工藝都屬於“天花板”級別,因此價格高,適合作為收藏和專業茶人選擇。

  “消費者在購買紫砂壺的時候,應先查看茶壺的口蓋銜接是否貼合,壺身是否有劃痕瑕疵,壺嘴、壺蓋、把手是否呈‘三點一線’。選擇實體店購買紫砂壺,可以讓商家幫忙試水,看一下茶壺出水是否順暢、乾淨利落。年輕消費者剛開始接觸紫砂壺,可以選500元以內的‘半手工壺’,對紫砂産品先了解,一邊體驗,一邊學習,有了一定經驗後,再考慮購買‘全手工壺’。”李翰農説道。

    小茶寵“傳情達意”成為“心頭好”

  電視劇《狂飆》中,主人公給“乾爹”贈送金蟾茶寵的橋段令很多觀眾印象深刻。

  茶寵,顧名思義就是“茶盤上的寵物”。金蟾是最為常見的茶寵造型之一,其造型多為口含錢幣,坐蹲於金元之上的三足蟾蜍。民間傳説金蟾能口吐金錢,是旺財之物,而金蟾又與“金錢”諧音,有“吐寶發財,財源廣進”的美好寓意。有些金蟾茶寵嘴巴中的銅錢可以轉動,“轉錢”又寓意“賺錢”。

  泡養中的紫砂茶寵

  採訪中,李翰農對記者説,茶寵作為禮品送給長輩和親友是非常不錯的選擇。首先,紫砂茶寵具有吉祥的寓意,金蟾寓意“金錢”、金魚寓意“金玉”、白菜寓意“百財”。在日常使用中,茶寵會隨着茶湯的滋養,逐漸變得溫潤,顏色也變得深沉,還能夠和飲茶人産生情感上的互動。人們在每天飲茶的時候,看到茶盤上充滿吉祥寓意的茶寵,也自然會感受到贈送者的一片心意。

  “消費者選購茶寵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看造型,就是常説的‘有眼緣’;其次是看做工,要看茶寵的眼睛是否傳神,爪子、鬍鬚的線條是否流暢,鱗片、牙齒是否整齊;再有就是要量力而行,選擇適合自己的茶寵,不要盲目追求‘高精尖’,好工藝和性價比缺一不可。”李翰農説道。

  非遺産品應積極“出鏡”

  近年來,非遺産品“搭車”電視劇成為“網紅爆款”的現象頻繁出現。《延禧攻略》帶火了絨花、雲錦等非遺産品;《如懿傳》中高貴妃手上的花絲鑲嵌手鐲賺足了觀眾的“眼球”;《知否知否》中點茶技藝和精美的建盞,讓“中式拉花”成功“出圈”……眾多非遺産品和技藝通過熱播劇的影響,在年輕消費群體中掀起了消費熱潮。

  採訪中,有商家對記者説:“以往銷售紫砂産品,商家都是‘單向輸出’,進貨時只能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選品。近年來,‘綜藝熱’和‘追劇熱’的興起,也為我們選品備貨提供了‘線索’。這次《狂飆》熱播,我們就下手慢了,思婷壺、君德壺、扁梨壺的産地貨源已經很少了。”

  採訪中,記者發現,隨着消費者生活水平和審美層次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具有文化底蘊、歷史內涵、地方特色的非遺産品走進了當代消費者的生活。隨着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年輕一代消費者的文化消費與品質消費需求不斷增加,消費重點也逐漸從追求“洋味兒”的“新奇特快”産品,逐漸回歸到充滿國潮元素的“慢生活”與“品生活”。

  業內人士指出,非遺産品“搭車”電視劇成功“出圈”,短時間內成為“網紅爆款”,雖然是一條“終南捷徑”,但是,如何讓短時間內的“明星效應”持續、持久地延續下去,如何讓消費者對於非遺産品從“一時的新鮮”變成“長久的依賴”,成為未來非遺産業發展中需要直面的問題。非遺的傳承和發展既要保持非遺技藝的原汁原味,又應當結合現代生活與當代審美銳意創新,賦予非遺産品更多時代生命。相關從業者不應把眼光放在短時間的“賺快錢”上,而是要真正地考慮如何讓傳統非遺産品真正成為現代生活的“必備品”。(記者 賈淘文 文/攝)

【糾錯】 【責任編輯:劉夢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