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髮水江湖早春風雨急-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2/17 08:59:08
來源:中國商報

洗髮水江湖早春風雨急

字體:

  作為掌握着西南地區進口洗髮水主要進貨渠道的經銷商,歐陽曉芳已經連續數年與同行因為“爭搶”訂單而心焦。

  不過,歐陽曉芳爭搶的是寶潔、聯合利華等外資化粧品巨頭手中的訂單。在她看來,寶潔旗下的海飛絲、飄柔、潘婷牢牢佔據國內市場優勢地位,國産品牌還難以撼動。

  在洗髮水的江湖中,中外品牌的對決真的如此嗎?

  中國商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家商超時也發現,幾乎每家超市在洗髮水售賣區的兩到三個貨架中,約2/3被寶潔和聯合利華旗下品牌佔據,拉芳等國産品牌則偏安角落。

  在線上&&,外資洗護産品更是牢牢佔據“雙11”“6·18”銷售榜單前列。有美粧類産品主播對記者&&,歐萊雅、寶潔、聯合利華、拜爾斯道夫和花王旗下洗護産品銷售成績亮眼。

  從低端到高端,從去屑到滋潤,外資品牌的洗護産品幾乎覆蓋了所有細分領域。

  2023年伊始,投資、收購新品牌、擴充市場……外資化粧品品牌再一次在洗護市場上下功夫,國産洗髮水招架得住嗎?

  1.外資巨頭髮力洗護市場

  寶潔、聯合利華均把2023年的第一筆投資投向了洗護領域。

  近日,寶潔宣布收購黑人護髮品牌Mielle Organics,聯合利華旗下風投公司宣布以200萬美元投資澳大利亞頭皮護理品牌Straand。據知情人士透露,其後續新品牌將逐步進入中國市場。

  在洗髮水領域,外資巨頭更“懂”中國市場嗎?

  寶潔顯然更看重洗護市場。除了新年的第一筆投資外,寶潔還在去年年底收購了高端護髮品牌Ouai,並將其引入中國市場。目前,在社交&&上Ouai已獲得眾多達人種草推薦。

  消費者的需求決定了市場風向。

  歐陽曉芳早就和多家頭部連鎖商超確定了供貨的細節。

  “對方點名需要寶潔、聯合利華旗下的洗護産品,理由是消費者購買量高。”歐陽曉芳説,“外資洗護産品的知名度已經非常高了,價格也親民。現在,國産洗髮水在縣級市場也有些難以推進。”

  在近幾年“雙11”的促銷榜單中,歐萊雅、卡詩、資生堂、呂等國際品牌牢牢佔據各大電商&&榜單前列。

  消費者對外資洗護産品的好感,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高舉高打的廣告營銷影響。

  “我不知道哪些是國産品牌、哪些是外資品牌,哪個知名度高就用哪個。”一位90後消費者坦言,“隔一段時間,我就會換換洗髮水。有很多都是超市導購員推薦的,或者在電商直播間購買的,並不關心具體是哪個品牌。”

  2.尷尬的國産品牌

  “被推薦得多就銷量大”,歐陽曉芳這樣總結外資洗護産品在國內市場受歡迎的原因。

  “導購員推薦得多,消費者購買得就多,品牌知名度也就越高,消費者因此才更愛買,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歐陽曉芳説。

  美粧營銷從業人士孔思翰認為:“在中國洗護市場,外資化粧品巨頭已經牢牢掌握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像油性、乾性的概念,針對不同發質推出不同的産品,都是外資品牌最先開始‘實操’的。”

  國內的洗護市場很“卷”,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國內某植物洗護新銳品牌相關負責人坦言,在價格和功能上,國産洗護産品的被替代性非常高。比如國産品牌下了很大力氣去研發一款新産品,運用了海鹽或者某種純植物,但不出半個月,外資化粧品品牌就能推出相似的産品,而且價格還更低。

  “國産洗護品牌確實存在營銷上的短板。”孔思翰説,“很多年輕消費者一想起國産洗髮水來就會覺得是長輩用的,他們會選一些概念新、包裝好看的洗護産品。外資品牌在洗護市場上的敏感性非常高,會時刻捕捉市場新興的需求,快速與國産的一些新銳品牌形成競爭,憑藉自身的實力能很快‘吃’掉新銳品牌的市場。”

  另外,直播帶貨火爆後,國産洗護産品或處於一種“尷尬”境地。

  一位美粧主播對記者坦言,此前,國産洗護産品高度依賴線下渠道,縣級市場更是重要的銷售區域。對於國産洗護産品來説,直播帶貨可能會打亂線下渠道的價格和分銷體系。

  3.越來越卷的市場

  從各大電商&&的數據來看,以養發、護髮為代表的高端洗護産品的銷售額增長迅速。此次聯合利華投資的頭皮護理品牌Straand,亮點或就在於“微生態護膚”,該品牌的核心理念是頭皮微生物組是皮膚微生物組的延伸。

  目前,卡詩、馥綠德雅、Grow Gorgeous、歐萊雅等品牌都盯上了頭皮護理這一概念。

  “頭皮護理是近年來的新興概念産品,比如頭皮清理、激活頭皮、平衡菌群、營養護理等一系列産品,價格也比普通洗髮水高數倍。” 上述國內某植物洗護新銳品牌相關負責人説,“企業研發一款頭皮護理産品要比普通洗護産品的成本高三倍,目前,國內洗護品牌或沒有資金來專心做這個賽道。”

  另外,在國産洗護品牌主打的中低端市場,外資品牌也有自己的計劃。據歐陽曉芳介紹,部分外資洗護産品一直在降價,如飄柔去年的降價幅度高達20%,在中低端市場打價格戰或是外資洗護産品搶佔市場份額的手段。

  “目前,傳統的國産洗護品牌在謀求轉型,但收效甚微。不過,很多國産新銳洗護品牌已獲得資本的關注,或許能成為市場上的黑馬。”孔思翰説。(記者 馬嘉)

【糾錯】 【責任編輯:張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