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聽説了吧?LV要漲價了,想要啥喊我,這次漲價幅度還蠻大的,現在下單立省千元。”近期,一則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將漲價的消息衝上熱搜。隨即,定居日本同時兼職代購的安娜(化名)在朋友圈中發布了上述內容。
據熱搜”LV將漲價20%“所述,自2月18日起,路易威登將上調全球産品售價,幅度在8%至20%之間,本次調價距路易威登上次漲價僅過去兩個月。
漲價熱搜引發消費者搶購手袋,店員稱未接到漲價通知
路易威登漲價消息一出,非但沒有遇冷,反而“點燃”了部分消費者的購買欲。北京的消費者肖瑤(化名)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直言:“最近的路易威登,就像一個只有空貨架且需要排隊的‘展覽’”。
肖瑤自認是路易威登的常客,每年會進店消費兩三次,也有相熟的銷售人員,“但工作日排隊,再加上‘要啥沒啥’,我還是頭一次遇到”。據她回憶,在得知即將漲價的消息後,於當天晚上就趕到了門店,誰知還是晚了一步。“我在門口排了近20分鐘才有人接待。”肖瑤&&,自己此次的目標是將該品牌去年7月推出的老花手袋carryall“抱回家”,但一問店員就被告知這款手袋缺貨,且不接受預訂。
本着“盡量別白跑一趟”的想法,肖瑤又詢問了其他幾個熱門款,但連能試背的展品都沒有。無奈之下,肖瑤“排隊二十分鐘,問貨十幾秒”的購物行程就此結束。
2月6日周一上午11點,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來到位於北京金融街購物中心的路易威登門店,儘管店內只有零星幾位消費者,但記者仍在保安的引導下排起了隊。該名保安對記者&&,此時排隊是因店內銷售人員不足,無法完成一對一的服務。春節前,該門店排隊的人數的確比平常要多,但春節過後客流量就少了一些。
等待約5分鐘後,記者在一名女性銷售人員的帶領下走進門店。據介紹,在該門店中,除肖瑤心儀的carryall手袋外,“郵差手袋”、“牛角手袋”、“法棍手袋”等款式同樣沒有現貨。在記者試背其他款式樣品期間,銷售人員不斷強調“熱門款確定要就直接訂,兩周左右到貨”,“有貨時肯定又得搶着買”。
下午1點,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又輾轉來到位於北京某酒店一層的路易威登門店,與金融街店情況不同,店內消費者較少,門店外無人排隊。接待記者的銷售人員&&:“北京其他門店都在商場內,很多客人都抱着‘逛街的同時,順便看看’的心態,當接待能力不足時自然會排隊,而來我們店的客人大多都有很強的消費目的。”當記者詢問近期是否會漲價時,該銷售則&&,“雖然外界都在傳會漲價,很多客人也因此一口氣訂購兩三款包,但我們至今沒有接到漲價的通知。”
奢侈品品牌屢漲價,原因在哪?
儘管漲價與否仍是個未知數,但肖瑤&&“寧可信其有”。“印象中,奢侈品品牌漲價已經成為常態,比如香奈兒。曾經我也是它家的‘粉絲’,但近幾年這個牌子手袋的價格漲的過於‘離譜’,慢慢也就不在關注了。”
正如肖瑤所言,自2020年至今,香奈兒已陸續漲價近8次。去年11月2日的第八次調價,幾乎涵蓋了大多數消費者熟悉的香奈兒經典款手袋,漲幅在700元至4000元不等。除了香奈兒,聖羅蘭也於去年10月對中國市場的部分商品價格進行了調整,其中niki系列整體漲幅在20%左右,如niki迷你小羊皮包從17900元調整至20600元。蒂芙尼在去年11月4日對全線産品提價,漲幅在20%-59%不等。
LVMH的發言人曾&&,漲價是由於製造和運輸成本增加所致。不過,東興證券也指出,雖然品牌商對於漲價一般解釋為原材料、人力、稅收、通脹等因素導致成本上升,迫使終端産品不得不提高價格,但從奢侈品集團的毛利率和成本結構來看,奢侈品的毛利率較高,受到成本上漲的影響較小。
在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看來,奢侈品品牌漲價主要有四個目的:“一是創造奢侈品牌保值增值的品牌形象,穩固核心消費者購買慾望和提高客戶忠誠度;二是利用漲價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以達到促進銷售的目的;三是與大眾品牌拉開價格差距,進一步篩選和區別消費者;四是在客戶可接受範圍內,實現銷售額和利潤最大化。”
周婷認為,最近幾年,隨着消費升級等多種原因所帶來的奢侈品市場爆發式增長,漲價已經成了奢侈品牌最常用的市場策略之一。背後原因,一方面是市場有接受度,令品牌嘗到了甜頭;另一方面則是漲價已成為風氣,超級品牌相互攀比,用漲價來顯示品牌地位,而下面的品牌只能被動跟進,致使漲價不斷。
同時,她還強調,越漲價越買,是品牌希望看到的效果,也是品牌“無節制”漲價的原因。
打擊代購,路易威登母公司擬出手
當路易威登熱門款手袋“缺貨”後,不少人將目光鎖定在代購身上。據安娜回憶,僅春節期間,自己就接了十幾個路易威登代購單,其中四個是該品牌當下的熱門款式carryall。
據安娜介紹,今年春節,東京的路易威登門店外幾乎沒有排長隊的現象,儘管會有各別款式缺貨,但基本預訂後的3至4天都會被通知來提貨。目前,她已經幫客人買到3隻不同尺寸的“牛角手袋”和兩隻carryall。不過,安娜也&&最近的採購遇到了來自品牌層面的“阻力”。“現在很多奢侈品品牌都有隱形的限購條件,比如每次每人只能買三隻手袋,超過這一數量就會被告知‘沒貨了’。”
安娜遇到的“阻力”也的確有跡可循。在近期路易威登母公司LVMH召開的2022年財報電話會議上,其主席Bernard Arnault強調,將堅決與代購作鬥爭。
Bernard Arnault舉例稱,韓國機場和免稅商店游客稀少,然而免稅業務卻創造了巨大的銷售收入,這“非常耐人尋味”。LVMH集團首席財務官Jean Jacques Guiony則&&,過去的兩年裏,大量折扣價的免稅産品涌入中國大陸市場。
Bernard Arnault強調,集團決心維持品牌形象,拒絕並反對奢侈品和美粧産品代購行為。他&&,集團正與平行出口作鬥爭,“我們的一些同行經銷商從國外其他市場購買産品,然後在中國以折扣價出售,為此我們決心避免這種情況”。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LVMH抵制代購的“矛頭”直指中國和韓國免稅市場之間濃厚的“代購商業氛圍”。資料顯示,2019年前,韓國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免稅市場,且依賴中國代購而生存。疫情期間,為吸引中國代購,韓國免稅店更是推出線上直郵、讓利促銷等一系列舉措。
這一做法無疑刺激到品牌的神經。據了解,2021年以來,路易威登、香奈兒、勞力士等多個奢侈品品牌陸續關閉位於韓國免稅店的專櫃,僅保留少數專櫃。路易威登方面&&,代購行為對品牌形象産生了負面影響,因此決定撤店。
除了有損品牌形象外,代購也在侵蝕着部分消費者的權益。據要客研究院相關調查顯示,代購是假貨的重災區之一,私人代購市場的假貨率達到80%以上。針對路易威登這個品牌,因代購所産生的假貨市場規模,預估每年在100億元人民幣以上。
對此,周婷&&代購這種行為必須堅決抵制。“對於品牌,擾亂市場秩序,影響價格政策,讓品牌無法直接面對和服務客戶;對於消費者,給假貨可乘之機,權益無法保證,最後損害的還是自身;對國家,損失稅收,影響商業秩序。”她&&,LVMH打擊代購,表面上看是為維持全球市場秩序,特別是價格體系穩定,實則是為了打擊假貨,表明該集團直接服務所有客戶的決心,也預示着集團有可能進行商業模式的大改變,即由賣産品到經營客戶的轉變。(記者 於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