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發企業上市前赴後繼 女性市場能成為下一個利潤增長點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1/29 08:20:56
來源:證券日報網

植發企業上市前赴後繼 女性市場能成為下一個利潤增長點嗎?

字體:

  近日,大麥植發再度遞表港交所的消息讓植發行業重回投資者視線。但現實情況是,“植發第一股”雍禾醫療港股上市後股價表現低迷,2022年中期凈利潤更是“腰斬”,2023年1月13日、1月16日-19日,其被連續賣空。雍禾醫療身後,植發機構大麥植發、新生植發、碧蓮盛都在追趕。

  此外,植發作為醫美的重要細分,也愈發受到綜合醫美機構的關注,今年不少醫美機構新設了植發科室。通過與植發醫生合作,醫美機構幾乎不用投入太多成本就可打入專業連鎖植發機構的腹地。那麼,以雍禾醫療為代表的專業連鎖植發機構,他們的優勢和發展方向在哪?

  植發行業步入微利期?

  植發機構經過大浪淘沙後,現存最為出名的就是“四大家”:雍禾醫療、大麥植發、碧蓮盛、新生植發。這四家之所以能成為植發行業的龍頭企業,一是植發技術方面相對有亮點,二是資本的加持,讓這四個品牌的知名度得以提升,並不斷擴張成為了全國連鎖企業。

  “沒怎麼留意這個行業,因為比較小眾,用戶單次消費的多,重復購買的少。”凡德投資總經理陳尊德對《證券日報》記者&&。短短數語,道出了植發行業一直存在的痛點:獲客難,復購率低。

  國海證券分析報告指出,從初始資本投入上看,植發行業進入壁壘並不高,但植發消費有幾個特性值得注意:植發消費SKU少,對比醫美僅玻尿酸就有超過40多種品牌供選擇;植發服務較為同質化(不同機構間難以在産品服務本身差異化實現彎道超車);植發服務對醫生、對經驗要求高(機構規模、醫生數量與經驗、案例數量是消費者考慮因素);高客單、高試錯成本、術後需要持續跟蹤,因此企業塑造品牌的重要性在於削減信息不對稱、增強信任感、保證穩定的履約效果。基於上述特性,植發服務進入壁壘較低,但具備“規模壁壘”與“品牌壁壘”。

  雍禾醫療於2021年12月份率先登陸港交所,大麥植發也已經提交了招股書,擬港股上市。但雍禾醫療遭遇了上市即巔峰的魔咒,不但股價“跌跌不休”,2022年上半年業績也出現了滑坡,上半年公司收入為7.48億元,同比下滑約29%;純利為1760萬元,同比下滑56%。

  一位從業者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此形容植發行業的2022年:“這一年植發行業風雲突變,雍禾醫療收入銳減,利潤大降;新生植發則有股東內鬥現象;大麥植發正在二次衝刺上市。碧蓮盛似乎還有一些亮點,其2022年單店收入規模行業第一,總收入規模進入了行業第二。2022年,植發行業可以説是完整經歷了從最初的技術驅動、營銷驅動到進入精細化的管理驅動;也經歷或正在經歷暴利期、紅利期、微利期的轉型。而行業改革轉型升級之後,就是再次涅槃後的紅利期。”

  女性市場成“香餑餑”

  一直以來,男性消費者佔據植發機構客戶群體的主流,他們多從事IT、金融等行業,具備植發的經濟實力。而在市場競爭白熱化之際,植發機構紛紛將目光從男性市場投向了女性市場,希望能盡快在女性市場做出增量。

  有分析師指出,從消費結構來看,植發行業中女性用戶的貢獻邊際正在提升,非手術患者女性佔到了四成。而非手術具備定價較低、恢復期短、適應性更廣等優勢,滲透率約為植發滲透率的2-3倍。

  2022年9月份,雍禾醫療發布了《2022女性美學植發趨勢報告》,報告顯示,隨着植發年輕化,近幾年女性植發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女性髮際線、眉毛等種植需求也在不斷擴大。女性美學植發消費已經成為新趨勢。雍禾醫療COO徐洋介紹,過去植發以男性為主,這兩年植發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女性患者也來植發,項目包括發縫、眉毛和髮際線。

  上述從業者也&&:“可以説,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誰能率先把握女性市場,誰就能走在行業前端。”

  與其他三家後期發力不同的是,碧蓮盛一直專注於女性植發、不剃髮植發方面的研究。接近碧蓮盛的人士向記者透露,碧蓮盛是率先採取和主推不剃髮植發技術的企業,因此在注重外觀的女性消費者中已經形成良好的口碑,據説公司2022年的收入12.2億元,同比增幅15%,新開門店7家,不剃髮植發的滲透率全行業第一,其在女性市場具備一定的領先優勢。

  對此,艾媒諮詢CEO張毅對《證券日報》記者&&:“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不管男女,其實都是有植發需要的。但總體而言,植發行業當前的技術門檻並不高,從各家投入的研發費用來看也是微乎其微,投入較大的主要還是在營銷這塊,但如果一個産品只能靠營銷去拉動增長的話,其成長性是令人擔憂的,所以我建議植發企業要加大技術和研發能力,做一些更深層次的改變,未來才能走得更遠。”(記者 許潔)

【糾錯】 【責任編輯:劉夢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