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覽|一場展覽的匠心答卷:非遺如何從水鄉走向世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09 17:31:03
來源:新華網

看展覽|一場展覽的匠心答卷:非遺如何從水鄉走向世界?

字體:

  當時間的長河緩緩流淌過江蘇這片承載着千年文明的土地,每一滴水珠似乎都在訴説着往昔的故事。長江橫穿東西,運河貫穿南北,水不僅是地理的符號,更是文化的血脈,孕育了這片土地上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從吳越文化的起源到明清時期的繁榮,這裡的人們以其獨特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將自然的饋贈化作一件件令人讚嘆的手工藝品。這些凝聚着匠人智慧的物品,承載着地域特色和代代相傳的文化記憶。

  日前,“水韻江蘇·精彩非遺”迎春展,猶如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在北京江蘇大廈拉開帷幕。這場由江蘇省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江蘇省文化館(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辦的展覽,精選了省內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富有美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集中呈現了江蘇非遺的技藝之美、文化之美、智慧之美。同時,展覽傳達出非遺傳承人“擇一業,精一事,終一生”的工匠精神,感受到傳統文化在時代背景下新的生命力。

 

  展覽:千年技藝,新顏綻放

  徜徉在“水韻江蘇·精彩非遺”展廳,筆者仿佛穿越時光長廊,目睹了江蘇一系列珍貴非遺工藝的新貌。展覽以“水韻”為題,從雄奇的淮北到婉約的江南,每件作品都承載着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共同編織成一幅豐富多彩的文化畫卷。儘管展廳空間有限,但精心設計的布局還是能讓觀者短時間內領略江蘇非遺工藝的精髓。

 

蘇繡,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以其細膩入微的針法和柔和雅致的色彩聞名於世。正對展廳入口的《荷露嬌欲語》一作,宛如一幅夏日詩篇,通過精湛的傳統蘇繡技法,生動描繪了荷花盛開於池塘邊的靜謐景象,荷葉上晶瑩剔透的露珠在晨曦中閃爍,栩栩如生。作品展現了蘇繡工藝的巔峰成就,也傳遞出一種深邃的文化情感——在這瞬息萬變的世界裏,我們依然可以尋找到內心的平和,溫柔而堅定地傳承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産。

蘇繡手工技藝《荷露嬌欲語》 姚建萍

  南京雲錦,被譽為“寸錦寸金”,自古以來便是皇家御用織物,承載着無盡的榮耀與輝煌。《鎏金青山》以金絲銀線織就山巒疊嶂、江水潺潺的秀美畫卷,金色的背景如同晨曦中的霞光,映襯着青綠山水,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這幅雲錦作品藝術水準高超,完美結合傳統文化與當代思想,是向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千古鴻篇《千里江山圖》的深情致敬,也是對未來的期許。

南京雲錦木機粧花手工織造技藝《鎏金青山》南京雲錦博物館

  東海水晶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每一顆東海水晶都見證了地球的變遷,記錄着時光的流逝,也承載着文明的變遷。在歷史的長河中,匠人們通過精湛的技藝,將東海水晶化為不朽的藝術作品。《玉蘭花開》便是選用優質水晶原料,精細打磨出一朵晶瑩剔透的玉蘭花。這件美輪美奐的裝飾品,體現了自然之美與人類智慧的高度融合,反映出工匠們對生活之美的不懈追求。

 

東海水晶雕刻技藝《玉蘭花開》陳旭輝

  值得一提的還有展廳入口處一件名為《汴河客舟》的金銀細絲製作的工藝。這件作品是對歷史文化的致敬,由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靈感創意,再現了北宋時期汴河上的繁忙景象。展現了傳統工藝的極致之美,精湛的金銀細絲工藝,將繁密的船身結構和細節處理得極為細膩,仿佛將觀者帶回到那個繁華的京都。每一處細節也詮釋出江蘇水韻的歷史風貌和自然特徵,映照出江蘇大地的秀美與富饒,仿佛在訴説着水的深邃歷史哲思和水鄉風雲激蕩的故事。

金銀細工製作技藝《汴河客舟》方學斌

  亮點:非遺並不高冷,也很實用

  在非遺概念尚未普及的時代,人們習慣將之稱為“民間文化”。傳統手工藝深植於民間日常生活,許多技藝最初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的實際需求而孕育和發展而來,它們不僅是藝術表達,更是生活美學的具體體現,以樸素而真實的方式詮釋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展覽中呈現的非遺工藝,不乏反映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的用品。展廳中陳列的一套休閒交椅與錦地茶几配韻律琴凳的組合,格外醒目,這是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需求相結合的範例。這套傢具不僅保留了明式傢具整合人體工學的經典造型和精緻工藝,還注重其實用性,通過現代設計理念和技術手段,進行適度創新。如韻律琴凳的設計既保留了傳統樂器的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使得非遺技藝能夠融入現代家居環境。這種貼近生活的應用方式,使得非遺不再是展覽館裏的陳列品,而是真正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明式傢具製作技藝  休閒交椅與錦地茶几配韻律琴凳一套組合  宋衛東

  《四方隱角竹鼎》紫砂壺也是實用性與美觀性並重的傑出代表。江蘇宜興紫砂壺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體現,不僅是泡茶的好工具,也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當人們手持這樣一把壺,享受香茗帶來的愜意時光的同時,並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四方隱角竹鼎》採用了傳統竹節造型,四面雕刻有精細的竹節紋樣,體現了“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這件匠心獨運的藝術品,是歷史與現代對話的橋梁,更重要的是,它還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宜興紫砂陶藝製作技藝《四方隱角竹鼎》范偉群

  展廳裏,一套以圓明園獸首為靈感創意的十二生肖酒具引起了筆者的興趣。這套酒具每個酒杯頂部的金色生肖形象栩栩如生,既保留了傳統藝術風格,又融入現代設計元素,細膩刻畫出每個生肖的獨特魅力。金箔鍛制工藝不僅提升了美感,還確保了長久耐用,使這套酒具在日常使用中散發高貴典雅的氣息。十二生肖酒具並承載着深厚的文化意義和情感價值,可作為個人收藏或贈禮,體現了非遺工藝品在現代生活中的生命力。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十二生肖酒具》葛才金

  這每一項非遺工藝品都是一個故事,一種文化的延續,不僅是對古老技藝的保護與傳承,更是在時代背景下對傳統文化的新詮釋。它們證明了非遺並非遙不可及的藝術殿堂,完全可以成為貼近生活的實用美學,讓人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感受到那份來自歷史深處的文化自信與驕傲。

  反思:非遺“活化”,持續創新是關鍵

  在全球化的洪流中,傳統文化面臨挑戰,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古老技藝需在保護與傳承的基礎上,擁抱時代的脈搏,進行創新與發展。“水韻江蘇·精彩非遺”迎春展不僅展示了豐富的非遺資源及其深厚底蘊,也啟迪我們思考如何讓這些傳統工藝品從展覽館走進生活,成為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蘇繡作品《荷露嬌欲語》,以其細膩的針法和生動的色彩,將自然之美凝固於絲線之間,令人讚嘆不已。若能將這樣的工藝引入時尚界,開發出具有東方韻味的服裝、包等日常生活定製品,或許能讓古老的蘇繡煥發出新的生機,使傳統技藝在現代舞&上綻放光芒。

  東海水晶工藝《玉蘭花開》若借助3D打印技術實現複雜結構的設計;藍印花布若採用生態環保染料,提升産品的健康安全性後勢必會有更廣泛的生活應用;十二生肖金箔鍛制酒具和徐州香包或可以在功能性上進行拓展,前者可開發成適闔家庭聚會使用的便攜式套裝,後者則推出帶有香味療法功效的新品種,以滿足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

  此外,跨界合作也可為非遺工藝開闢多元應用場景。若與家居裝飾品牌聯合推出系列主題産品,巧妙地將非遺元素融入傢具、燈具、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或在景區內設立專門的非遺文創品牌店,讓游客在游覽過程中感受當地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些舉措有助於非遺工藝品在保留傳統特色的同時吸引現代人的關注。守護與創新,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雙重使命,要讓非遺在日常生活中“潮”起來,才是活態傳承。未來的重點需致力挖掘非遺項目的生活化潛力,深化産學研結合,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攻克關鍵技術難題,加快成果轉化速度。同時要強化品牌建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本土生活品牌,提升非遺工藝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從水鄉到世界,這一文化使命不只是一段漫長的征程,更是對傳統智慧與現代創意融合的深刻考驗。“水韻江蘇·精彩非遺”迎春展是一個起點,其匠心答卷讓我們清晰看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江蘇非遺工藝所蘊含的巨大潛力。正如江蘇省政府駐京辦黨組書記、主任郭乃童所&&,將繼續守護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産,讓歷史與時代交相輝映,如同古老的絲線編織進現代生活的錦緞之中,讓非遺文化這一時間長河中的明珠,在時代的光輝下綻放出更為璀璨的光彩。(人民美術出版社 張書云)

【糾錯】 【責任編輯:申釘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