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李曼中國養豬大會於10月26日在四川成都天府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大會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世信國際會展集團共同主辦。作為全球養豬行業盛會,李曼大會以“科學·分享·合作·傳承”為口號,始終堅持“為世界養豬業提供科學為本的解決方案”的宗旨,持續為中國養豬從業者分享來自全球權威專家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資訊,致力於搭建一個共享知識與經驗的&&。
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名譽會長翟虎渠、四川農業大學原黨委書記兼校長文心田、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局局長李宗明、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馮忠武、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秘書長曹煒、成都市農業農村局一級調研員郭凱、四川天府新區文創與會展局局長吳華平、成都市博覽局副局長鐘謙以及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出席開幕式。明尼蘇達大學劉愛民博士擔任本次大會開幕式主持。明尼蘇達大學獸醫學院獸醫群體醫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蒙特塞拉特·托雷莫雷爾、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總畜牧師李春華、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等嘉賓致辭。
李春華致辭&&,近年來,四川堅持以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堅定扛牢生豬穩産保供責任,建強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大力推進生豬産業現代化,取得了顯著成效。
印遇龍&&,希望通過本次大會的深入交流與探討,與廣大業界同仁共同應對全球養豬領域的新情況與新特點,共同研討養豬業發展的現狀、趨勢、挑戰和機遇,共同促進養豬業的高質量、高效率和可持續發展。
大會主論壇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明尼蘇達大學蒙特塞拉特·托雷莫雷爾、揚翔集團張從林、馬克·威爾遜以及霍頓斯農場麥特·艾勒森等業內權威專家,圍繞生豬動態營養需求研究、控制流感的挑戰、豬場打造持續盈利能力的路徑和策略、營養和炎症對後備和經産母豬的影響、建立可持續的生物安全文化等議題進行了精彩分享。
當天下午,還舉辦了4場專題分會及8場衛星會議。專題分會緊密圍繞非洲豬瘟防控、養豬生産管理、PED防控、成本控制等核心領域,特邀12位來自高校、科研機構及領軍企業的專家代表,進行了深度剖析與精彩報告。8場衛星會議,則聚焦於藍耳凈化視角、精細養豬技術、圓環病毒防控策略及高效繁育前沿等議題,深入探討了養殖業的最新科技成果與實踐經驗。
據了解,本屆豬博會展覽面積達10萬平方米,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800余家企業參展。全面覆蓋養豬産業鏈各個環節,展品豐富多樣,精準對接行業需求。涵蓋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形象、獸藥及動物保健産品、飼料及添加劑、養豬生産設備、智慧豬場、機器人、豬場信息化系統、傳感技術、飼喂、飲水、通風、溫控、環控、清洗消毒、生物安全防控、遺傳育種、糞污處理、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等最新設備、技術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