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1/ 19 10:10:34
來源:新華網

這裏的石頭會唱歌——走進中國地質博物館

字體: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 題:這裏的石頭會唱歌——走進中國地質博物館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藏品是博物館發展之本。在北京西四有這樣一家博物館,在動輒億萬年“歲數”的藏品面前,其漫漫百歲“館齡”宛若一瞬。

  這就是創建于1916年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在與中國現代科學同步發展歷程中,這裏積淀了豐厚的自然精華和精神資産,以典藏係統、成果豐碩、陳列精美,在亞洲乃至世界同類博物館中享有盛譽。

  仰韶文化、北京人頭蓋骨、中華龍鳥等一係列重大發現和原創科研成果;我國田野考古、古人類學、新生代地質學、古脊椎動物學、土壤學、地震學、寶石學等學科研究,都與這裏有著不解之緣。

  這裏收藏地質標本20余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其中有蜚聲海內外的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等恐龍係列化石,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著名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于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還有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批國寶級珍品。

  這裏的石頭會唱歌,那是史前生命的一曲浩歌。

  從最早期的生物大爆發到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從脊椎動物出現、登陸到生物大滅絕,從恐龍與鳥類到哺乳動物與人類……這裏展示著地球生物發生、進化以及滅亡過程。走完“在同一個地球上”專題展覽,您可以作為“生物幸存者”更好理解“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

  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係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在同一個地球上”展覽以珍稀和瀕危野生動物標本為主,展現了我國生物多樣性特點,向人們傳達生命共同體意識:我們身邊一蟲一魚、一鳥一獸,都和人類一樣,是大自然的孩子。

  作為命運共同體,如果不予珍惜,它們以及我們甚至沒有機會變成化石,我們必須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不只是化石,更是在百年滄桑中積淀的中國人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

  2020年1月開始,到中國地質博物館,您一定要參觀真正的“寶貝”:《地質先生》展覽。中國地質博物館與全國地質資料館、中國地質圖書館三家聯合舉辦的這一展覽,展現了中國地學先輩在艱苦條件下,使科學研究方法成功植根中國,進而實現與中國文化融合的偉大歷程。

  該展覽分為“地質調查、科學啟航”“地學先驅、奠基之石”“先賢垂范、師生情深”“莘莘學子、家國情懷”四個部分,展出百年前中國首批地質學生野外實習報告以及地質先驅的珍貴文獻。這些資料保存良好,內容完整,章鴻釗、丁文江、翁文灝三位宗師嚴謹的批改手稿,字體優美,呈現出宗師家風。

  “通過本次展覽,我們還想傳播‘登山必到峰頂,移動必須步行’的科學教育理念,期冀以史為鑒,為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以啟迪。”中國地質博物館負責人對記者説。

【糾錯】 【責任編輯:陳碩 】
閱讀下一篇:
010070060020000000000000011199301210984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