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澎湃入“夏”來——寫在2024企業家江夏行閉幕之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30 08:00:00
來源:新華網

“新”潮澎湃入“夏”來——寫在2024企業家江夏行閉幕之際

字體:

新華網江夏6月30日電題:“新”潮澎湃入“夏”來——寫在2024企業家江夏行閉幕之際

記者 胡可璐

仲夏時節,萬物競發;大美江夏,向“新”而行。

6月29日,由新華社湖北分社、新華網、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浙江省企業聯合會主辦的“向新而行 向上生長——2024企業家江夏行”圓滿落幕。500余名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家、知名專家學者共聚長江之濱、湯遜湖畔,感受“楚天首縣”的生生不息與千年蝶變。

眾商雲集、聚焦前沿,這是一場啟迪思想的盛會;産業推介、投資洽談,這是一次開放合作之行;案例徵集、成果發布,這是一曲激蕩新動能的澎湃交響。

從楚水長歌的歷史深處走來,以開放胸懷向錦繡未來奔去。江夏,這座千年古郡正迸發強韌厚重的生命力,呈現未來之城的萬千氣象。

向“新”求“質” 重塑産業躍升之路

2024年行至年中,翻開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新質生産力加速演進。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至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4%,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6%,保持韌性。5月份,高技術製造業保持兩位數增長,智能無人飛行器製造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智能車載設備製造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7%……

中國經濟提“質”向“新”,成色更足。專家學者、企業家江夏之行,探尋經濟脈動。

經濟學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管清友以“背離”、“分化”、“調整”、“適應”、“耐心”五大關鍵詞總結中國經濟新變化。“當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産業升級有差異,需要以新視角看待地方經濟發展。企業要‘跳出來’尋找彎道超車機遇,以持之以恒的耐心投資中國,以強大韌性實現生産力躍遷。”

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時不我待。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忠説,中企研持續推動廣大企業當好國家創新發展的引領者,站在更高維度、更高緯度把握企業在國家發展大局當中的戰略定位,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今天與60余位浙江企業代表共同來到江夏,希望通過此次江夏行,加強浙江企業與湖北企業的交流合作,促成兩地企業共享資源,拓展市場,合作共贏。”浙江省政協原副主席,浙江省委統戰部原部長,浙江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湯黎路説。

新質生産力是高質量發展的新競爭力和持久動力,企業要當好“排頭兵”。

由清華大學全球産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何志毅團隊編寫的《中國産業領軍企業2024》排行榜正式發布,該榜單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提供有價值參考,為全球産業格局演變提供有力證據。

何志毅指出,榜單篩選出全球45017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是基於全球産業格局研究的一個成果,既展示了中國産業領軍企業的風采,也體現了中國在全球産業格局中的實力和地位,為中國産業發展提供新視角。

在經濟學家樊綱看來,追求新質生産力,不能忽視傳統産業,不能忽視産業鏈生態,不能忽視模仿創新,不能忽視爬坡過坎。企業家不僅要關注技術創新,更要創造新市場、新商業模式,持續保持活力,在市場中佔據有利位置。

“中鹽集團正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推動傳統産業高質量發展,為我國現代鹽業注入新的動能。”身處傳統産業,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耀強如是説。

以3000年中醫藥文化和齊魯文化為根,東阿阿膠走出了一條“雙輪驅動”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新路子。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程傑認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中醫藥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東阿阿膠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參與行業標準制定,推動中醫藥産業傳承創新,引領全國滋補健康産業邁向一流。

華彬集團工業執行總裁張立剛説,數字技術讓傳統加工企業實現全生産要素提升。目前,華彬集團正在積極探索如何將這些成果更深入地融入到企業各個方面。

今天的中國,一幅新興産業壯大、未來産業培育、傳統産業煥新的新質生産力藍圖,正在神州大地徐徐展開。江夏行期間,2024新質生産力發展案例徵集正式啟動。面向地方政府、園區、企業等各類主體,以全要素生産率的優化提升為核心參考,凸顯先進生産力的典型示範性,以鮮活案例講述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故事,匯聚起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時代洪流。

雙向奔赴 用“營商”換“贏商”

盡攬楚中繁盛,通達五湖四海。

踏上江夏這片古老的土地,往事越千年。尋訪先民繁衍生息的遺跡,聆聽赤壁群雄的鼓角爭鳴,涵養長江之濱的氤氳靈氣,蘊藏詩人筆下的煙火繁華。

今天的江夏,激發“楚天首縣”之能,砥礪“中部示範”之為。2023年江夏地區生産總值達1170億元,上榜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創新百強、工業百強和投資競爭力百強,奪得城市吸引力、科技創新指數、省級開發區3項全省第一,成為武漢工業經濟主戰場。

面對從各地趕來赴會的企業家,江夏誠意十足。“江夏作為湖北省縣域經濟的‘排頭兵’,正在積極落實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打造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重塑新時代武漢支柱,提供新質生産力的區縣探索。”中共江夏區委書記張斐説。

立足豐富的資源稟賦和鮮明的特色優勢,江夏區因地制宜探索生命、生活、生意“三生融合”的新質生産力,明確“3311”的産業體系,車、光、康“三箭齊發”,創新競逐“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物聯”三大新興賽道,超前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來産業。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

處於“中部示範、千億倍增”的關鍵機遇期,江夏抓項目、拼經濟、促創新、優環境,累計發放惠企補貼20億元,成為企業家的創新高地、創業福地、創造寶地。

楚能新能源、金盤科技、江夏實驗室、光谷南大健康産業園、陽光創谷、廟山光電子信息産業園……3天時間裏,80余位企業家開啟新時代江夏行,調研考察、投資洽談,暢談江夏區營商環境、産業活力。

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會長唐元認為,江夏區地域面積廣,生態環境優良,投資環境優越,發展潛力巨大。

“我深切感受到了江夏科技創新的蓬勃活力和強大實力。這裡為企業提供了極佳的創新環境和全方位支持,是科技與創新的熱土。” 陜西省環保産業協會會長、陜西蘭環環境集團公司董事長李天舉在考察後説。

“九年前,我們在江夏區投資50多億元。這些年一直在思索,除了在生態環境領域,如何把中信更多資源如汽車産業、大健康産業引入江夏,期待與江夏區有更多合作投資機會。”中信環境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書平説。

最終,浙江省企業聯合會以及廣聯航空、盛帆電子等20余家企業與江夏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項目涵蓋汽車及零部件、光電子信息、大健康、新能源、智能製造、未來産業等多個領域,總簽約額達230億元人民幣。

這是一座城的誠意與決心,也是一場政企的“雙向奔赴”。

大江大湖,白雲黃鶴,鳳鳴楚天,千年迴響。俯瞰江夏,猶如振翅翱翔的“鳳凰”,承載着企業騰飛的夢想。

角逐未來 企業家們的“江夏時間”

向高而攀,向新而進。新質生産力賦能千行百業,是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的源泉。

作為新質生産力的代表,數智化是製造業的“最強大腦”。新華網黨委書記、董事長儲學軍在2024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分享會上&&,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革新,更是企業的一項戰略抉擇。企業只有躬身入局,勇於探索、敢於實踐,才能開拓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經濟未來。

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説,當前,顛覆性的技術創新成果快速涌現,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了重要基礎。高通公司一直沿着商用5G Advanced和人工智能這兩條技術主線賦能製造業,在全球範圍推動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阿里雲智能集團副總裁、市場部總裁劉湘雯説,生成式AI的影響在製造業鋪面而來,阿里雲在此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致力於以數字化技術助力製造企業向先進製造、智能製造轉型升級。

當前,以顛覆性技術催生出的新業態、新模式,釋放消費新潛能,是新質生産力加速滲透、推動消費變革的生動寫照。在“國民消費品牌創新生態交流會”上,國內首個消費品行業AI大模型“神農”正式發布。取名於中華民族傳説中的農業始祖,“神農”致力於通過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為品牌打造、市場分析、消費者洞察、行業辟謠、文生圖片及視頻、品牌數字孿生等多個領域提供全方位智能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和高效運營。

修築“智慧的路”,布局“強大的雲”,打造“聰明的車”。乘着“新質生産力”東風,發揮東道主優勢,嵐圖汽車亮相企業家“江夏行”。

嵐圖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博曉説,嵐圖汽車1-6月實現了超過行業平均增幅的良性增長,成為在高端新能源行列站穩腳跟的造車“國家隊”。嵐圖不只是武漢的嵐圖、中國的嵐圖,更希望是世界的嵐圖,為全球用戶提供更高價值,成為“中國智造”新名片。

有務實合作、纍纍碩果,也有文化交融、美美與共。

江夏行期間,“藍天凈土高原畫派·中國藝術名家采風寫生基地”文化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將重新審視大美山河博大的精神境界,創作新時代的大美篇章。

潮頭登高再擊槳,無邊勝景在前頭。

行走江夏、思想碰撞、鏈結資源、共話未來……短短3天時間,企業家們的“江夏時間”行程繁忙,收穫滿滿。

站在歷史的渡口,江夏擺渡着古老與現代,鏈結着過去與未來。中部地區崛起的強勢騰飛,武漢都市圈的核心區位,新質生産力的澎湃熱潮,産業轉型升級的激越號角……機遇疊加,蓄勢待發;敢闖敢幹,大有可為,共繪新時代中部崛起美麗畫卷,這片投資熱土的未來敘事正在精彩書寫……

【糾錯】 【責任編輯: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