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6月28日電(穀雨)6月28日,2024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分享會在武漢市江夏區召開。分享會是2024企業家江夏行平行活動之一,政産學研各領域嘉賓圍繞助推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培育形成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新質生産力分享真知灼見。
阿里雲智能集團副總裁、市場部總裁劉湘雯在會上&&,阿里雲致力以數字化技術助力製造企業向先進製造、智能製造轉型升級。阿里雲希望與更多製造業企業交流數字化、智能化領域,攜手更多合作夥伴向先進製造、智能製造轉型的路上堅定同行。
依靠“智轉數改網聯”, 實現全産業鏈的貫通
據劉湘雯介紹,阿里雲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科技板塊,從做智能化服務於集團內部,目前其基礎設施已經逐漸成為對外服務的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産品和&&。“阿里雲不僅希望服務互聯網、金融等相對年輕的行業,也希望服務於汽車、電子信息、消費電子等數量、服務體量更大的群體。”劉湘雯説。
結合阿里雲的服務實踐,劉湘雯在會上分享了基於製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的理解與思考。首先是點、線、面結合,聚焦五大場景。其中,點是指企業數字化,包括打造智能工廠、通過智改數轉網聯等綜合技改對老舊設備升級;線是指産業鏈供應鏈協同數字化,通過建設智慧、綠色供應鏈,提升産業鏈韌性;並形成典型場景解決方案,構建一系列解決方案資源池;面是指産業集群、科技園區的數字化改造,針對重點企業開展數字化技改示範項目建設。
從主要科技手段來看,劉湘雯進一步闡述道,這主要依靠“智轉數改網聯”。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聚焦的是軟硬體體系化、集成化創新,全面提升企業在各個方面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網聯側重聯動,通過工業互聯網實現全産業鏈的貫通,並結合企業數據化&&形成供應鏈各環節的數字聯接。
劉湘雯説,“基於此,作為一家數字科技公司,阿里雲一直在思考,在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這個大賽道裏面,我們能做哪些貢獻。”面向數字化升級、數據化貫通、智能化應用三類需求場景,針對製造業企業的數字化升級,阿里雲相應推出基於雲計算&&的智能製造、數據&&和大模型應用等主體數字化能力。
推出AICS-工業智能優化控制&&,AI助力降本增效
在智能製造領域,劉湘雯&&,阿里雲推出AICS-工業智能優化控制&&,基於雲+AI方式,通過輸出“研、産、供、銷”全鏈路智能算法服務,幫助生産企業實現數據流、生産流與控制流的協同,提高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此外,Aics採用雲邊協同的方式,雲端主要側重數據建模和算法訓練,邊緣端在工廠基於一體機部署,通過數據分析和算法調參,共同對工業控制進行實時優化。
劉湘雯以垃圾焚燒為例,介紹了基於大數據與AI構建智能控制的具體操作。垃圾焚燒發電的難點是,垃圾濕度、熱值等變化較大,造成垃圾在爐內的燃燒不均勻、不易燃等情況。傳統模式主要依靠運行數據判斷爐內燃燒情況,存在較大滯後性。缺乏有效的火焰監測識別手段,只能依靠人工觀察燃燒情況。基於Aics的算法優化過程,收集生産數據、設備數據、環境數據,通過AI自動控制等操作手段,提高蒸汽穩定性和垃圾自動投運率。
在AI大模型應用方面,劉湘雯談到,比如在研發環節,大模型可以自動生成代碼,提高研發寫代碼的效率;比如銷售環節,可以基於大模型生成的數據分析給銷售一線更好的支持;比如服務環節,基於大模型的智能客服可以全面提升終端用戶的客戶體驗。“大模型與智能終端硬體的結合,讓我們看到軟硬一體集成創新的價值。”劉湘雯説。
劉湘雯認為,武漢是全國最重要的汽車製造産業集群之一,大模型也將在這裡産生更大價值。在智能座艙方面,阿里雲與車企合作,讓大模型上車上座艙。未來幾個月,大家會看到有些車的表現會比以前更加聰明,這裡理解和多輪對話的能力和水平是在持續迭代的。雲端協同是座艙大模型的發展趨勢。
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經從硬體驅動的1.0階段、軟體驅動的2.0階段,逐步走向了數據驅動的3.0階段,這裡自動駕駛離不開最底層的超大規模GPU集群智算。
在GPU-BI(智能報表)方面,基於自研大模型的泛化能力,阿里雲可以做到問答即數據洞察,將研産供銷等諸多的環節的數據進行體系化梳理和分析,形成智能報表,輔助公司領導層決策,目前獲得大量客戶好評。
2024企業家江夏行於6月27日至29日在武漢市江夏區舉辦,活動由新華社湖北分社、新華網、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等主辦。2024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分享會聚焦“數字新引擎 製造新亮色”,展示學界與業界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推動製造業“向新而行”的實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