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1/ 04 15:00:07
來源:新華網

看見2021|張和平:積極探索創新路徑是未來疫苗研發方向

字體:

  

    新華網北京1月4日電(肖寒 宮曉倩) 2020年,對于全球醫藥行業來説,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數累計超過8000萬人的今天,疫苗作為抵禦病毒全球大流行的終極武器,被人們寄予厚望。經此一疫,企業對于疫苗的研發有何新思考?未來疫苗行業發展有哪些新趨勢?

  《看見2021》欄目特別採訪賽諾菲巴斯德中國區總經理張和平。

  賽諾菲巴斯德中國區總經理張和平

  2020年中國疫苗市場競爭格局出現了哪些新的變化?

  張和平:第一個層面是大眾對疫苗的認知發生了改變,對疫苗的理解和需求以及希望大幅提升;第二個層面從政府的維度來講,政府的力量的介入使得更多疫苗盡快研發和産出,給行業帶來很大的變化;第三個是行業的參與度,疫苗的供應商或者疫苗的生産商在過去較少,此次新冠疫情催生了新冠疫苗項目的出現。這是目前疫苗市場競爭格局出現的新變化。

  此外,此次疫情也彰顯了疫苗研發企業肩負的社會責任,這種責任不僅在全球疫情大流行時期體現,在平日的公共衛生體係中也非常重要,企業應對新型疫苗研發、推廣疫苗認知、滿足社會公眾需求時刻保持著信心。

  如何保障疫苗安全性、有效性?

  張和平:和其他藥品一樣,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疫苗的兩大基礎。為了保證其有效性、安全性和穩定性,其質控、存儲、運轉、配送、接種等各個環節都需要係統性、全鏈條、無縫銜接的安全保障,通常一支疫苗從研發到上市,至少需要8-20年的時間。從獲得病毒基因序列開始,研發通常需要經歷前期設計、動物試驗和總計三期的臨床試驗,才能批準上市。

  就新冠疫苗來舉例,其研發更是一場生命與時間的賽跑,但不管需求多麼迫切,我們都不能跨越疫苗設計和生産的科學流程。因為疫苗是使用在健康人身上的,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在疫苗可及性方面,賽諾菲巴斯德未來有哪些創新舉措?

  張和平:疫苗可及性首先應落腳在産品本身的可及性上,目前從需求層面講,很多疾病暫時還沒有有效的疫苗去應對,作為一家外資疫苗企業,賽諾菲巴斯德一直非常看重疫苗的研發工作,我們希望把更多的産品更快引入到中國,通過引進更多的産品和技術,提升中國疫苗生産和研發技術的科技性。

  此外,由于疫苗屬于公共衛生的一部分,在這方面全球有很多經驗可以供中國參考、分享,所以從企業的角度,我們會希望搭建更多的國際化創新的平臺,增進國內以及國際層面的産、學、研、用的交流與合作。另外,對于公眾的科普教育普及上,我們將會在中國建設首個國際化的疫苗創新中心,同時集展覽展示于一體,助力疫苗的科普教育工作,提升多方可及性。

  藥企如何加強與其他國家醫療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張和平:面對當下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加強疫苗研發創新與傳染病防控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至關重要。在病毒面前,全世界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抗擊全球性的傳染病大流行需要整個世界的通力合作。國際合作可以為疫苗研發生産的各個環節提供“加速度”,從基礎研究、臨床試驗,到疫苗制備、生産和分發,來自各國政府、國際組織、非營利機構、企業等方面的廣泛國際合作,能夠促進疫苗快速可得,有助于疫苗問世後在全球范圍的公平、可及。

  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更創新的疫苗問世,也會有更多更優質的疫苗引進中國。這些疫苗都將更有效的應對新發傳染病的挑戰,作為賽諾菲巴斯德,未來也將繼續攜手各界合作夥伴,積極探索創新路徑和模式,加速引進創新疫苗和疾病預防手段,讓創新成果早日惠及中國。

  面向2021,未來疫苗研發在創新策略上有哪些傾向?

  張和平:創新是改善全人類健康狀況的關鍵。在國家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的指引下,很多中國創新力量正在崛起,中國市場也充滿創新活力。

  對于一些疫苗,社會還沒有更多的認知,比如重組蛋白技術的流感疫苗,它可以大大縮短生産周期,能更好地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需求和潛在的流感大流行的戰略儲備。與此同時,在一些創新疫苗的可及性、可負擔性上仍然存在挑戰,我們希望社會各界可以關注並支援提升疫苗的可及性,讓更多中國百姓能盡早享受到與世界同步的優質疫苗。

  對于創新研發方面,未來疫苗在研發過程中要重視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更多疫苗研發企業正積極探索加速引進疫苗的新模式,促進創新疫苗研發的國際合作。同時如果我們防控的措施準備的十分充分,對于防控傳染病也會成為體係上的創新。技術創新、合作創新和管理創新共同構成了未來疫苗研發的方向。

【糾錯】 【責任編輯:孫慧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944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