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歷史真相的厚重分量、立體而感人的人物群像和強烈的情感共鳴,電影《南京照相館》成為引發全民觀影的現象級影片。這部以1937年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抗戰題材電影,自點映起就憑好口碑受到關注,7月25日正式公映後更是吸引眾多觀眾走進影院。
該片由青年導演申奧執導,劉昊然、王傳君、高葉、王驍等主演,已成為今年暑期檔截至目前的票房冠軍。
情感震撼
11萬觀眾打出高分評價
二刷《南京照相館》,觀眾趙先生依舊被影片深深震撼。影片將按動相機快門與槍械上膛發射的聲畫交叉剪輯,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照片不僅是血淚的記憶,更是歷史的鐵證。“這部電影劃開歷史的傷疤,侵華日軍殘忍屠殺的畫面,每一幀都如尖銳的利刃。電影也讓我們看到中國人民的不屈抗爭,每一位留下並公開日軍暴行照片的人都是真正的英雄,正是他們無畏的勇氣,讓真相得以昭告天下。”
“銘記歷史,吾輩自強”是影片的片尾字幕,也道出了許多觀眾看完電影的感受。自影片開啟點映以來,線上線下均收穫了無數好評,不少網友自發推薦這部作品,成為影片“自來水”。在豆瓣,11萬用戶打出了8.6分的高分,這也是今年國産院線電影的最高紀錄。憑藉超高口碑,《南京照相館》票房節節高升,截至7月30日早晨,影片累計票房已達6.5億元,而&&預測該片的最終票房有望突破37億元。在《南京照相館》的帶動下,電影市場終於迎來久違的爆發,7月27日、28日周末兩天票房高達6.2億元,創下今年春節檔結束後的最好周末票房成績。
“這部電影被許多人認為是近幾年最好的抗戰題材電影。影片除了在票房上拉動暑期檔,也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觀眾了解這段歷史。”電影市場觀察師朱擎天説,尤其是影片最新發布了海外發行計劃,即將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上映,這一行動非常有意義。“中國觀眾當然要看,也應該讓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觀眾知道,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遭受了怎樣的苦難和傷痛。”
揭開罪證
大歷史小切口更具代入感
《南京照相館》在歷史大事件中尋找到一個極其巧妙的敘事切口:1937年12月,日本軍隊攻佔南京,城內吉祥照相館中的一群老百姓,為了盡可能地多活一日,被迫給日軍攝影師沖洗底片,卻意外沖印出了能證明日軍屠城的罪證照片……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秘書長胡建禮評價,影片獨特的敘事視角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它沒有選擇宏大敘事展現戰爭全貌,而是聚焦于吉祥照相館這一小小的空間,通過一群普通百姓的生死經歷,以小見大地展現那段慘痛歷史。這種‘大歷史,小切口’的敘事模式,讓觀眾能夠從普通人的視角去感受那段慘痛的歷史,使故事更具感染力和代入感。”
在展示侵華日軍暴行上,《南京照相館》做到了盡量冷靜克制,很多血腥暴力鏡頭都用電影語言進行了留白處理。比如,日本兵摔死嬰兒的情節放置在畫面後景,焦點更多的是呈現前景中人物的反應;日本兵對中國女性的侵害,影片也沒有將鏡頭直接對準施暴場面。影評人陸支羽認為,影片把南京大屠殺的沉重感保留在情感層面而非感官衝擊,這樣的處理非常高明。
覺醒反抗
平凡英雄閃耀人性光輝
“近幾年抗戰題材影片中最貼近真實、最還原人性的一部。”影評人井潤成説,《南京照相館》的觀影“後勁”足,觀眾既為歷史上中國老百姓令人心痛的遭遇而落淚,也感動於片中同胞們血脈相連的溫暖時刻與奮起反抗的英勇行為。
片中,郵差阿昌、翻譯王廣海、龍套演員林毓秀、照相館老闆老金、傷兵宋存義等人物形象鮮明。他們在生死邊緣的掙扎、轉變、爆發,以及冒死傳出日軍罪證照片底片的壯舉,讓觀眾深刻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光輝。
“這幾位主角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英雄,他們有的為了活命隱藏真實身份,有的躲在地窖裏能過一天是一天,因此影片前半段觀感很揪心,不知道誰下一刻就會成為敵軍的刀下亡魂。但越是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下,越可能展現真正的人性高光。他們從抱團取暖,到最後決定把罪證從敵軍眼皮底下傳遞出去,在生死存亡和國家大義面前逐漸覺醒。”井潤成感慨,《南京照相館》對人物群像的塑造複雜立體,最終展現出中國人民的民族血性和精神力量。“片中王傳君和高葉飾演的角色爭論日本人有沒有可能失敗,而日本侵略者最終戰敗,就是因為中國人奮起抗爭的血性和眾志成城的精神。”北京晚報記者 袁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