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個國際動漫月期間,全國首個官方Cosplay大賽——上海市民文化節粧造大賽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動漫游戲博覽會(CCG EXPO)上宣布啟動。市民粧造大賽的舉辦,首次將“Cosplay”這一外來詞彙正式定義為“粧造”,並納入規範體系,在全國次元濃度最高的城市——上海,邀約愛好者以“國潮×次元”為主題盛裝來賽!與此同時,推動粧造文化的健康發展以及與跨次元經濟的深度融合。
早在20多年前,就有粧造愛好者參加市區級藝術節的群文節目遴選,但是由於其品類難以定義,參賽者與辦賽者頗難達成評判標準的一致。因而,粧造愛好者時常在動漫展或者游戲展上與同好相聚,發展至今,在節假日就匯聚到次元濃度高的商場如靜安大悅城。寒暑假中,打扮成心儀角色的年輕人,在街上出現的概率更高。一度在漢服粧造中十分流行的馬面裙,曾經在去年寒假時成為春節走親訪友的禮服乃至如今幾乎成為日常的服裝。但是,還是有一些粧造會讓人感覺“看不懂”——即便粧造者本人也沒打算讓別人“看懂”。
此次,上海市群藝館、普陀區文旅局和上海市動漫行業協會攜手主辦市民粧造大賽,並聯動靜安、長寧、虹口、寶山、嘉定等區開展遴選,旨在推動粧造文化的健康發展,鼓勵傳統美學的創意演繹,加強價值體系的引領,推動次元文化融入城市生態,為城市經濟增長注入文化動力。
首先,將首次在全市範圍推出“粧造文化”官方公約——這是基於近兩年來,市動漫行業協會與市公安局以及靜安大悅城等摸索出來的一套切實可行的粧造現場執行守則。例如,出於公共安全考慮,禁止使用現役制服及標識、面部遮擋範圍和道具尺寸須通過安檢……不能包含血腥、暴力、色情、恐怖等內容。在節假日公共場合,粧造愛好者盡量減少獨佔衞生間的時間等。近兩年來在靜安大悅城推行粧造公約之際,粧造愛好者都友好配合,奠定了這一次全市推廣的基礎。
其次,在文化內容和藝術風格上,力推帶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創新有趣的粧造。粧造這個行為,本身就是把二次元推向三次元的“破壁”——把平面作品裏的角色,在現實生活中“樹立”起來。最初,粧造模仿的對象多為海外作品。隨着中國原創動漫游戲的崛起,乃至“出海”,國潮已經成為其中頗具人氣的板塊,以至於漢服産業早在多年前的全國産值就已達到億元級。隨着戲曲、非遺熱的合力,帶動點翠等相關首飾、甲胄製作的熱潮。如今,在中國傳統節日穿戴傳統服飾,也已經成為日常。所以,市民粧造大賽還鼓勵粧造愛好者創新——只要是基於中國傳統元素的創新服飾,並非現有作品的100%拷貝,都歡迎參賽。
市民粧造,顧名思義就是一次重在參與,而非成為“職業選手”的社交屬性文化聚會。粧造者一旦受雇於動漫游戲企業,那她(他)的工作就屬於“模特”或“演員”。市民粧造天然屬於全民共享的文化娛樂活動,不限年齡、不限職業,不收取報名費,只要工作或生活在上海的朋友,都可以通過關注“上海市民文化節”公眾號報名。16歲以下的參賽者只要有父母陪同也可以參加。最終將評選出“百位粧造達人”並授予官方認證證書,以及“最佳創意”“最佳表演”等單項獎。決賽將於9月在長風大悅城舉辦,實現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新民晚報記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