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兩部“黃河” 李心草:經典有跨越時代的生命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13 09:05:02
來源:北京青年報

暢談兩部“黃河” 李心草:經典有跨越時代的生命力

字體:

李心草(左)與鋼琴家殷承宗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著名指揮家李心草執棒全國11所音樂學院的優秀教師及青年演奏家組成的聯合交響樂團,攜手泰斗級鋼琴家殷承宗,奏響了鋼琴協奏曲《黃河》。

  作為承載民族記憶的經典,《黃河大合唱》與鋼琴協奏曲《黃河》不僅是中國音樂史上激蕩人心的史詩篇章,更以藝術之力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而作為中國交響樂發展的親歷者,中國交響樂團榮譽首席指揮、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李心草不僅接過兩部經典之作的傳承接力棒,更見證這兩部作品跨越時代的生命力。

  近日,李心草做客中國交響樂團藝術沙龍,以“‘黃河’逐浪高”為主題,暢談自己與這兩部經典之作的淵源。

  一個願望

  想成為《黃河大合唱》朗誦者

  “我有可能是中國指揮裏在《黃河大合唱》中擔任過角色最多的一位。”李心草回憶,上世紀80年代,17歲的他從雲南藝校畢業後到雲南交響樂團實習,擔任長笛演奏員,接觸的第一部中國作品就是《黃河大合唱》,而那次的指揮是嚴良堃先生。當時嚴良堃來昆明指揮了兩部作品《黃河大合唱》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我向他借了貝九的總譜,花了80塊錢複印。這在當時是筆鉅款。”

  由於對音樂太熱愛了,李心草將當時要演奏的兩部作品背得滾瓜爛熟,尤其對《黃河大合唱》頗為癡迷。作為樂團長笛聲部的演奏員,他將分譜倒背如流,在演奏的時候可以只盯着指揮,而非低頭看譜。“這部作品是我少年時期追逐音樂夢想的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李心草説。

  正是這份對音樂的赤誠,讓嚴良堃記住了這個雲南少年。後來,李心草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後,再遇嚴良堃,這位一生指揮《黃河大合唱》逾千場的著名指揮家建議李心草參加到合唱隊裏,以合唱團員的身份親自去體驗這部作品。“於是,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的合唱團,在合唱團裏一年多的時間,對我的幫助特別大。”李心草説,通過合唱團員的視角,自己更深入地理解了《黃河大合唱》,聲樂形式的多樣性,讓他在日後的指揮中始終保持着對作品結構的敬畏。

  從演奏員到合唱隊員,再到登&指揮,30餘年來,李心草參演《黃河大合唱》的場次已逾百場。然而,他對這部作品的探索還不止於此,他透露自己還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成為《黃河大合唱》的朗誦者,“詞我已經倒背如流了,但是在&上聲情並茂,全情投入地朗誦,需要一顆非常強大的心臟。”

  不斷鑽研

  《黃河》彈了55年仍在打磨

  脫胎於《黃河大合唱》的鋼琴協奏曲《黃河》自1970年首演以來備受歡迎,李心草同樣多次詮釋了這部作品。今年五一期間,李心草執棒全國11所音樂學院的優秀教師及青年演奏家組成的聯合交響樂團,攜手泰斗級鋼琴家殷承宗,奏響了鋼琴協奏曲《黃河》。

  “從排練到演出,面對殷先生的時候,我有很多次都非常感動。”李心草與殷承宗合作了近30年,“可以説殷先生是看著我長大的。”作為鋼琴協奏曲《黃河》的主要改編者之一,也是這部作品的首演者,殷承宗每次登&都精神抖擻,給李心草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總是邁着輕盈的腳步,昂首挺胸。”而最近一次合作時,殷承宗步履蹣跚地走上舞&,雙手還有些顫抖,然而當他的手指觸碰到鋼琴時,動人的旋律依然直抵人心。“這個場面令人感動。雖然殷先生已經彈了55年《黃河》,但他直到最近這場演出,依然對音樂進行鑽研,不斷地跟指揮討論,這種對音樂的嚴謹和不斷探索的精神讓我震撼。”

  演出當晚,這位耄耋之年的鋼琴家加演了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中的“十月”,以及《紅燈記》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李心草在舞&上近距離欣賞了殷承宗的演奏,“那一刻現場安靜極了,我能聽到觀眾的抽泣聲,我的眼淚也止不住了。我作為晚輩跟他合作這麼多年,那一刻,能以最近的距離感受大師的音樂修養,我感覺到一種幸福。”

  使命擔當

  用世界語言講中國故事

  在李心草的指揮生涯中,“傳承”二字重若千鈞。20歲執棒中央樂團的傳奇經歷,讓他深知老一輩音樂家提攜後輩的深意。“李德倫、嚴良堃等前輩,把樂團當作藝術聖地來守護。”這種精神,李心草在擔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後有了新的注腳:培養既能詮釋經典,又具國際視野的新生代音樂家。

  對於《黃河大合唱》的指揮藝術,李心草有着獨特的思考。“《黃河大合唱》最大的挑戰是結構。”雖然這是一部家喻戶曉的作品,但要想真正做到結構上的完美,還是有很大的難度。“每一個段落,起承轉合的安排,應該如何鋪墊?還有詩朗誦,每次面對的朗誦者不一樣,就算碰到一樣的朗誦者,可能每遍的語速、情緒也會不一樣,如何做到嚴絲合縫?其實都是非常難的。”

  “保衛黃河”的樂章中,他悟出嚴良堃“不貪快”的深意。“之前我總認為速度上來了,那種氣勢才能出來。”以前,嚴良堃在這個段落總是控制速度,讓李心草很是不解,直到最近幾年,李心草才悟出了這個道理,“速度不是激情的堆砌,而是結構的精妙布局。”這種對音樂邏輯的尊重,讓他在處理這個段落時愈發從容。

  2019年《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之際,李心草率中國交響樂團錄製唱片,用現代音響技術凝固這部民族經典。今年10月,李心草還將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和合唱團合作,開啟新的錄製計劃,在數字時代續寫黃河故事。

  這種藝術的傳承,還將在2025年國交合唱團的海外巡演中延續。當《黃河大合唱》的旋律在異國響起,李心草看到的不僅是作品的傳播,更是中國交響樂人“用世界語言講中國故事”的使命擔當。

  文/記者 田婉婷 供圖/中國交響樂團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