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視聽節目春交會拆解爆款劇集成功之道 年輕一代更加追求情感共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27 09:10:19
來源:北京晚報

首都視聽節目春交會拆解爆款劇集成功之道 年輕一代更加追求情感共鳴

字體:

  4月23日至26日,2025首都視聽節目春交會在京舉辦。為加速構建視聽産業創新生態圈,本屆春交會以“合見未來·光啟新篇”為主題,聚焦劇集內容創新的方法論。

  ■《我的阿勒泰》 陌生化審美、個體化敘事和普適性情感

  今年以來,“北京大視聽”涌現出《六姊妹》《國色芳華》等精品力作。本屆春交會特別創新了辦會方式,以個案樣本分析拆解爆款劇集的成功之道。愛奇藝副總裁、總編輯王兆楠在主旨演講中坦言,在世界局勢變化的今天,要想講好中國故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回歸文藝創作的規律,尊重文藝作品中的人的主體性。他以去年愛奇藝自製網劇《我的阿勒泰》為例,該劇沒有宏大敘事,而是從哈薩克族牧民的日常生活切入,描述了小而美的個體故事,“這部作品雖短,卻融入了家庭羈絆、女性成長、文化啟蒙等主題,用情感的普適性規避了價值觀的直接衝撞,陌生化的審美、個體化的敘事和普適性的情感,這就是《我的阿勒泰》在國際傳播中破圈的關鍵。”

  ■《我是刑警》 “要看的是故事裏真實的人”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編劇、製片人徐萌這樣復盤《我是刑警》的爆款方法論,“《我是刑警》是一部正面謳歌一線刑警35年奮鬥歷程的作品,如何避免寫成好人好事,如何在懸疑心理罪案等多維度的市場路徑中走出自己的路,我們找到的策略就是比真實更真實,比殘酷更殘酷,比偉大更偉大。”徐萌認為,今天的觀眾對任何故事都不會感到稀奇,“他們要看的是故事裏真實的人,要看演員真實的生理反應,同樣他們也渴望得到認知上的提升。”《我是刑警》從中國刑偵事業發生突破性進展入手,在行業發展的大結構中找到矛盾點與痛點,構建事件與衝突,沿着這個邏輯去設置人物故事,案件也要為主題和人物服務,通過這些案例去展示刑偵發展走向信息化、科技化和規範化的歷程。

  ■《唐朝詭事錄之西行》 開發要用功拍攝也要用功

  同樣是去年的黑馬劇,《唐朝詭事錄之西行》的爆火讓該劇製作公司長信傳媒的董事長郭靖宇感到欣慰。他直言公司在古裝玄幻劇爆火的這些年始終沒有急於跟風,而是堅持“練好內功”,“練內功就是對項目深度開發,不僅開發要用功,拍攝也要用功”。據他介紹,《唐朝詭事錄》第一部拍攝時長就長達213天,在行業內幾乎是賠錢的做法,經費大頭都花在了製作費上。到了第二部,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做劇方式依然延續,直到“唐詭”IP大火,徹底被觀眾認可。郭靖宇透露,“唐詭”系列雖説是長劇集,但前三部已經寫了26個故事,均可獨立成章,每一個故事四五集的長度,一案一乾坤。“單元案件與長線的伏筆交織,讓觀眾在迷案中見眾生,在詭譎中窺大唐。未來我們將持續開發,讓這個IP陪伴喜歡它的觀眾,讓主角團的足跡遍佈華夏神州。”他説。

  ■《六姊妹》 慢節奏與生活流敘事逆向突圍

  京産劇《六姊妹》今年開年大熱,年代劇的更新同樣備受關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陳旭光從觀眾視角分析,認為《六姊妹》的慢節奏與生活流敘事,恰恰是算法時代的逆向突圍。“觀眾渴望在快節奏中尋找情感沉澱,而真實感是共情的核心。”他以劇中大姐何家麗的成長為案例,指出演員梅婷通過細微表情與肢體語言,將角色從隱忍到覺醒的轉變演繹得淋漓盡致,“這種表演讓觀眾相信,她就是那個時代的女性。”

  ■《國色芳華》 符合年輕人審美的傳統文化IP

  古裝劇的年輕化則在《國色芳華》中有了正確的示範,芒果TV編委會副總編輯、版權中心總經理任旭從&&運營角度分享了對這部劇的觀察,“Z世代對國潮的認同感遠超預期。”她認為《國色芳華》基於對青年用戶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觀契合的關注,一方面挖掘牡丹培育的情節,另一方面通過青春、情感元素讓歷史方式表達更輕盈,“創作上,也得益於導演等主創團隊在視覺表達上對畫面風格、鏡頭運用、色彩搭配等方面進行創新性構想,最終打造出了《國色芳華》這一符合當代年輕人審美的傳統文化IP。”

  凡影諮詢創始合夥人李湛基於其市場調研數據指出,Z世代觀眾對影視作品的訴求已從娛樂消費轉向情感共鳴。完美世界高級副總裁、完美世界影視業務負責人曾映雪也認為,在影視行業快速迭代的今天,長劇依賴於其獨特的敘事深度和情感容量,承載着記錄時代精神與文化記憶的重要使命。(北京晚報 記者 李夏至)

【糾錯】 【責任編輯: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