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烏爾善執導的《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大年初一公映後,表現中規中矩,目前取得10.8億元票房,排在春節檔第三位;同時,影片也在不少影迷中引起了爭議,相比《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封神第二部》的口碑退步不少。
《封神第二部》一開始,於適飾演的姬發之父姬昌就去世了,這樣一來,姬發就成為了影片的絕對主角。如果説姬發在《封神第一部》中主要展示的是“覺醒”的過程,那麼在《封神第二部》中,姬發主要展現的是“成長”故事。烏爾善由此通過改編,設置了兩條主線:一條是姬發在殷商大軍兵臨城下時,作為西岐主帥的他經歷了一系列複雜的心理轉變過程:從一開始的自責逃避,甚至想交出自己來換取西岐百姓的安全,到後來逐漸認識到一味求和並不能換來西岐的和平,只有奮起反抗,才能真正贏得勝利。而另一條主線則是西岐陣營和殷商大軍之間的交戰。通過這兩條主線的交叉發展,將故事逐漸推向高潮。
《封神演義》是一部人物眾多、故事複雜的小説,要想在兩個多小時裏將故事講述清楚,完全做不到,也沒有必要。因此,對原著小説進行篩選和改編就在所難免。在這個過程中,烏爾善作出了自己的選擇,比如大眾心中足智多謀的姜子牙,在電影中被改成了一個充滿喜感的老人,這跟以往影視劇中常見的威嚴多智的姜太公相去甚遠。相比之下,《封神第二部》中的聞太師基本上保持了小説中的個性,他的愚忠和強大的法力在片中得到了重點刻畫。目前來看,觀眾爭議最大的卻是西岐主將鄧嬋玉,在《封神演義》中,她是土行孫的妻子,但在《封神第二部》中,她卻成了單身,並且在跟姬發的數次交鋒中産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描寫戰火中的愛情和友情是戰爭電影最常見的敘事模式,但鄧嬋玉與姬發的情感戲在片中處理得有些尷尬,讓一部分觀眾難以接受。
此外,影片對通天教主、元始天尊、殷郊等角色的呈現,從實際效果來看,有不少觀眾並不買賬。在《封神第一部》的彩蛋中,魔家四將、鄧嬋玉、騎着墨麒麟的聞太師的亮相,一下子吊起了觀眾的胃口,並期待在《封神二部》中出現驚艷的“神仙大戰”。《封神第二部》中的特效大部分由烏爾善自己的特效公司完成,能夠做到目前這種程度,實屬難得。問題出在特效的統一性上,比如片中殷郊的法相採用“紅髮藍體”的造型,跟別的神仙角色明顯不搭;“魔家四將”雖然體型巨大,但不管是跑步的姿勢還是打鬥的動作,看起來卻臃腫遲緩,明顯達不到觀眾的預期。
儘管如此,《封神第二部》依然瑕不掩瑜,尤其是片中展現的西岐軍民團結一致禦敵的決心和對於和平生活的嚮往,非常有現實意義。“這不僅是你的家,也是我們的家啊!”一位老者對姬發説的這句話體現出了濃濃的家國情懷,也讓影片突破了簡單的善惡之間的博弈,提升了格局。如果創作者能夠汲取《封神第二部》中的一些失敗經驗,《封神第三部》依然值得期待。 (王金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