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蒂之名·春之祭》:在火焰中重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10 09:05:35
來源:文匯報

《薩蒂之名·春之祭》:在火焰中重生

字體:

  音樂舞蹈劇場《薩蒂之名·春之祭》將於2月21日至22日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劇場首演。(演出方供圖)

  又一部《春之祭》將登上申城舞&。音樂舞蹈劇場《薩蒂之名·春之祭》將於2月21日至22日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劇場首演。這一次,《春之祭》被改編成獨樹一幟的“雙鋼琴與雙打擊樂”版本,4名演奏家與謝欣舞蹈劇場的舞者同&表演。昨晚,記者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實驗劇場被7分鐘作品展示的能量所震撼。正如青年舞蹈家謝欣所言,她在創作過程中投入了赤誠與熾烈的生命感悟,“舞蹈,在燃燒”!

  《薩蒂之名·春之祭》由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委約,謝欣舞蹈劇場與佩在又吉文化傳媒聯合製作演出。作品採用現場演奏與舞蹈表演相結合的呈現形式,用現代舞藝術和全新音樂創意重構經典名曲,打造跨界藝術盛宴,在滬首演後,將展開全球巡演。

  化作涅槃新生的能量

  在鋼琴與打擊樂合奏的曲聲中,年輕舞者們盡情釋放着狂野的能量,仿若火焰一般燃燒於舞&之上。昨晚,謝欣面對《春之祭》的生命母題,作出了自己的回答:火苗如同種子,展示生生不息的力量。

  音樂舞蹈劇場《薩蒂之名·春之祭》演出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薩蒂之名·輕之重》將法國作曲家埃裏克·薩蒂的名作3首《裸體舞曲》與6首《玄秘曲》混合編排,空靈神秘的音樂情緒一以貫之,用舞蹈肢體具象化音樂中幻秘的意境。下半場《春之祭·生之路》將俄羅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曠世奇作《春之祭》改編為全球首創的“雙鋼琴與雙打擊樂”版本。4名演奏家現場呈現雙鋼琴樂曲線條與打擊樂共鳴的質感,舞蹈表演則具現音符間所蘊含的生命能量。上半場的輕盈飄逸與下半場的衝擊力量,共同構成了整場作品豐富斑斕的色彩。

  作為演出的重頭戲,《春之祭》已經衍生出400多個版本的舞蹈作品。“改編這部巨作時,我總感覺背後有猛獸在窺視。”謝欣透露,全新舞作的靈感來自於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2023年12月29日下午,一場因意外造成的火災殃及了位於松江區某創意園的謝欣舞蹈劇場。四個小時的烈火,焚燬了價值數百萬元的服裝和道具,像是一道傷痕,割裂了這個曾經活力四射的藝術團體。“在我的眼前,熟悉的土地變得斑駁,日常的物件化為灰燼。在我的生命中,火以痛的形式出現,又化作涅槃新生的能量。”謝欣説,“那一刻,我強烈感受到了《春之祭》音樂中迸發的原始生命力,人類脆弱的韌性在火焰中淬煉得更加赤誠而堅定。不躲不退,生命在火焰中重生——它不僅是我的個體感悟,更是所有人都會感到震撼的同頻共振。”

  音樂與舞蹈相伴而生

  演奏家與舞者們置身舞&之上,抑揚頓挫的音色質感與舞者的身體表達交相呼應、此起彼伏,共同構成《薩蒂之名·春之祭》的重要部分。“以往一些現場音樂與舞蹈結合的項目,演奏和舞蹈大多出現在不同的表演空間。”製作人許佩瑾説,“這次音樂舞蹈劇場的創作打破桎梏,讓古典音樂演奏家和現代舞者們更加水乳交融。”

  在《薩蒂之名·春之祭》的創作中,青年音樂家付藝霏對音樂的改編富有巧思。“我尊重薩蒂原作極簡純粹的意境,採用顫音琴的空靈氣質,凸顯音樂的神秘色彩。”付藝霏用鋼琴和顫音琴二重奏的形式重新混編薩蒂的《裸體舞曲》和《玄秘曲》。《春之祭》的改編則不同於人們所熟悉的管弦樂、雙鋼琴或獨立舞蹈劇場等呈現方式,而是採用“雙鋼琴與雙打擊樂”的演奏形式,將樂曲的氣勢聚焦於鋼琴家的指尖,並用打擊樂的變化為其增添戲劇性。

  謝欣與付藝霏的合作緣起於2021年年初。“第一次聽到付藝霏創新求變的打擊樂表演,有一種汗毛豎起的刺激感,激發了音樂舞蹈劇場的創作衝動。”謝欣説。歷經數年的創作與磨合,兩方藝術家將各自的生命體驗與人生感悟投入到作品之中。音樂與舞蹈之間的呼應碰撞,讓付藝霏開拓了藝術表達的豐富可能性。“《薩蒂之名》是音樂與舞蹈相伴而生,彼此成就;而在《春之祭》中,舞蹈與音樂的關係是割裂的、衝撞的,呈現更狂野的氣質。我和謝欣反復磨合,努力找到兩門藝術之間的平衡點。”付藝霏説,“當古典音樂與現代舞作為一個整體作品來呈現時,舞蹈的肢體語言讓音樂可視化,從而變得更為立體。”記者 宣晶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