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楊荔鈉執導、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小小的我》至今,票房突破5.4億元。但該片在大賣的同時,也受到了一些爭議,有觀眾提出,該片情節懸浮,很多細節禁不住推敲,尤其是片中周雨彤飾演的年輕女孩雅雅的出現過於突兀和美化,破壞了影片的現實性。
片中易烊千璽飾演的劉春和是一個20歲的腦癱患者,對於這個人群,最有名的影片應該是丹尼爾·戴·劉易斯1989年主演的電影《我的左腳》,片中他飾演的克裏斯蒂·布朗就是一個腦癱患者,但他的病情要遠遠超過劉春和,因為布朗只有左腳是正常的,他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該片根據真人改編,片中布朗在他的母親和醫生艾琳的幫助下,漸漸地開始用左腳寫字作畫,憑藉毅力和智慧,最終成為藝術家、作家。
楊荔鈉並不想把《小小的我》中的劉春和塑造成一個身殘志堅的藝術家,她的優勢是對於家庭關係和女性心理有很好的把握,在她此前執導的電影《春潮》和《媽媽!》中,前者對窒息壓抑的母女關係有很深刻的揭示,後者則細緻描繪了阿爾茨海默症對老年人生活造成的絕望的影響。相比之下,《小小的我》中的主基調是溫暖明媚的,正如電影中幾乎沒有出現狂風暴雨的天氣一樣,楊荔鈉採取的是近幾年市場上最流行的同類型題材電影如《滾蛋吧!腫瘤君》《送你一朵小紅花》等影片的拍法,這些影片用一種詩意的手法來講述絕症病人的生活,用友情和愛情來沖淡死亡對於個體的消極影響,從而達到跟觀眾之間的共情。
對於大部分腦癱患者來説,行動不便的身體和健全的心智是他們生活中最需要面對的“矛盾”,“腦癱不是傻子”這句&詞在影片中被反復提及。《小小的我》圍繞這條主線,講述了劉春和在20歲上大學前這一年所經歷的心路歷程。
從人性的角度分析,對於一個20歲心智正常的年輕人來説,還有什麼比愛情對自己的影響更深呢?從這一點來看,如果缺少了雅雅這個人物,影片明顯變得無趣很多。但影片也刻意放大了雅雅在劉春和眼中的吸引力,限於篇幅,雅雅和劉春和的交往在影片中並沒有很詳細地展開,觀眾看起來覺得有點突兀也情有可原。該片最大的缺點是主線不夠分明,它似乎什麼都説了,但什麼都沒有説透。影片聚焦於劉春和“我只想讓大家看見我”的心理訴求,但又試圖在母女關係、性別關係等方面進行探討,整體看下來,故事還是略顯平淡和懸浮。
《小小的我》之所以如此賣座,易烊千璽的加盟功不可沒。對於腦癱患者來説,現在社會上還有很多的誤解,《小小的我》公映後,網上有很多腦癱患者發文發視頻,讚揚影片在一定程度上説出了自己的心裏話,從這個意義上説,《小小的我》讓更多的人對腦癱患者開始有了正確的認識,他們至少以後不會把腦癱患者跟“傻子”等同起來。讓更多“小小的我”被看見,或許就是這部影片最大的意義。(北京晚報記者 王金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