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電影《入殮師》、動畫片《尋夢環游記》到國産片《人生大事》,對於死亡的解讀,始終是電影創作的重要母題,對死亡的觀察與透視,成為反思生命、獲得生活治愈與勇氣的心靈通道。而同樣是以殯葬行業為背景,香港電影《破·地獄》則不再把視角停留在與逝者的告別,而把更多的探討留給依然要堅強生活的生者。該片於11月9日香港開畫後已經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不但成為票房最快破億港元的華語片、打破多項票房紀錄,更以1.22億港元的成績正式成為亞洲及華語片港澳票房第一位。
《破·地獄》是由陳茂賢自編自導,黃子華、許冠文、衛詩雅、周家怡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因為生意蕭條,婚禮策劃師道生(黃子華 飾)被迫改行成為一名葬禮經紀人,這一轉變讓他與喃嘸師傅文哥(許冠文 飾)之間産生了激烈的衝突,在與文哥及其女兒文玥(衛詩雅 飾)相處中,慢慢改變了其對職業及生活態度。
“破地獄”這一儀式已被列為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電影《破·地獄》就是以這種傳統文化形態為切入點,展示了道生和文哥這對“一文一武”搭檔之間相處時,不同文化背景、代際造成的認知差異,文哥希望能送逝者“超度”,而道生卻更關注還活着的人的感受;而其中折射的,不僅有當下傳承類似傳統文化的艱難,也有傳統文化存在局限性、需要去蕪取菁,融合全新價值的一面。但相同的是,他們都以最大程度的善意與同理心,在彼此漸漸走近的過程中理解了對方的立場,看到了這份工作承載的不同責任切面,獲得共同的成長與治愈。
“活人也需要破地獄的,活人也有很多地獄。”香港市民文化所孕育的港片氣質,與生死大事的選題産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讓這個關注死亡的命題,獲得了更多看向生的視角。片中人物都有着各自的“地獄”要破。道生人到中年面對着巨大的經濟壓力,因恐懼未來而不敢生子;文哥則是被傳統觀念束縛,無法與子女平等溝通的孤獨老人,有着典型東亞家庭式的父權困境,他的女兒文玥喜愛喃嘸文化,卻在“傳男不傳女”的規矩下因區別對待始終感到痛苦,而兒子志斌根本不想子承父業卻被迫早早輟學上崗。每個人都有多重的自我質疑與“求不得”,直到最終在一場葬禮面前穿過死亡透視自身,獲得屬於生者的慰藉——人生好像乘車,重點不是上車的人可以陪你去到哪個站,而是你們一起欣賞過那些風景。
從“破地獄”的傳承、文哥與道生一同淺唱的南音《客途秋恨》“今日天各一方難見面”,到當下道生與文哥一家的困境、多場葬禮背後家庭的喜樂,電影通過傳統與當下兩個維度對死亡的觀察與認知提煉,並以寫實式呈現殯葬行業的視角,為觀眾製造了從死亡回看自己人生的角度,讓每個人可以從中找到對自己的觀照。從中,《破·地獄》也為觀眾傳遞着獨特的溫暖與力量,鼓勵“破”開屬於各自心靈的“地獄”,正視創傷與失意,獲得生活的勇氣與態度,而這樣的“破”而後“立”,或許也正是當下許多人所期待的一份撫慰與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