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風華錄》:探訪新時代城市風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02 11:13:45
來源:文匯報

《城市風華錄》:探訪新時代城市風華

字體:

  你會如何形容蘇州?是粉墻黛瓦、煙雨朦朧的江南水城,還是處處流淌着風雅才情的詩意姑蘇?是“蘇湖熟,天下足”的魚米之鄉,還是千帆紛至、萬商雲集的富庶之地?是如今加速崛起的科創之城,還是獨具蘇式生活美學的宜居家園?2500多年歲月流轉,關於蘇州,人們有太多的印象與想象,這些共同融匯成生生不息的城市脈動,讓“人間天堂”今更勝昔。

  昨天,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的大型季播節目《城市風華錄》正式播出,由總台主持人尼格買提、張舒越,與蘇州籍演員韓雪、遼寧籍演員張睿組成的風華團走進蘇州,深入探尋姑蘇文化之韻、生活之美、發展之新,見證蘇州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生動實踐。

  一段跨時空的穿越之旅立體化串聯城市發展脈絡

  解讀一座城市,需要大歷史觀、大文化觀、大時代觀的文明視野,在歷史的探查和時空的交匯中,透過歷史進程和時代大勢把握城市發展中的變與不變。《城市風華錄》走進蘇州,風華團成員們乘遊船穿過一座座古橋,欣賞着古詩中“人家盡枕河”的詩意畫面;於園林漫步,在移步換景間感慨古人精妙的造景手法與審美意趣;這種獨具美感和文化韻味的蘇式生活在新時代現代化建設中不僅很好地傳承下來,還煥發出新的光彩:既能減少噪聲還能讓居民盡情跳廣場舞的智慧音響系統、讓“城中園”進化為“園中城”的城市生態建設,還有蘇州生物醫藥産業園、納米城、“燈塔工廠”、中國汽研蘇州陽澄半島智能網聯試驗基地等高精尖科技産業園區……

  不同於以往的節目模式,《城市風華錄》將傳統與時代、時間與空間交融連接起來,讓觀眾們既得見傳承千百年至今的“不變”,也看到了城市建設發展的“巨變”和全域高質量發展的“嬗變”。

  一次沉浸式的城市漫步在“遇見”中呈現城市樣貌

  城市,在行走中被丈量,在觀看中被發現,在交流中被讀懂。世界著名神經科學家沙恩·奧馬拉在《我們為什麼要行走》一書中寫道,漫游從來就是了解一座城市的最佳方式。不同於導游式的刻板解説,《城市風華錄》城市漫步的體驗式呈現更加靈動鮮活,從遊船觀園、參加雅集、體驗盆景製作,到兒童友好型城市、走進老年大學、探訪高新園區、沉浸式跳廣場舞,風華團以探訪和互動的方式深度體驗城市的多元側面,在與城市不同元素的不斷“相遇”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城市的內涵氣質,從而找到人與人、人與城市的內在聯結。同時,在視聽表達上,節目也在紀實拍攝的基礎上結合航拍、穿越機、微距等多元視角,打造親臨親歷的觀看效果,讓觀眾了解到,蘇州不僅繁花似錦,亦是宜室宜家的溫柔恬靜鄉。新時代的蘇州,秉承着“開放包容”的理念,不斷吸納外來人口,為個人發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務,從出生到成長、從青年發展到養老,讓每一位生活在蘇州的人,找到屬於自己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場有溫度的人文奇遇詮釋何以為家的深刻內涵

  城以人為本,人以城為家。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民的智慧,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也需要以城市為載體。在蘇州廣電老年大學,同學們多樣的課堂實踐與精彩的時裝走秀中,我們不僅看到了老年人們優雅從容、積極向上的年輕心態,也看到了蘇州落實“積極老齡化”的工作成果與對老年群體的關懷尊重。在古城細胞解剖師的細緻工作中,我們意識到古跡和居住在其中的老居民之於城市記憶與歷史文化留存的重要意義,也看到了一群年輕人為留存傳統、延續文脈而付出的努力。

  除了敘事與節目模式上的創新,《城市風華錄》在情感表達與價值昇華上也進行了更為深入的探索,通過講好城市中生活的居民與城市“雙向奔赴”的故事,重點展現城市的人文色彩與人情溫度,以彰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城市建設理念。

  傳承歷史文脈,繪就時代風華。在一座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現代化發展成果中,蘊藏着人民生活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密碼。期待《城市風華錄》這樣的優質節目,帶着觀眾解鎖更多風華城市。(見習記者 臧韻傑)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