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至9日,中國國家話劇院首部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將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上演,通過數字與藝術的深度融合和極具創新的多元表達,以中國審美、中國視角向世界講述敦煌之美。
該劇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當中,記者近日在排練現場專訪了領銜主演張藝興。雖然張藝興有過很多大型演唱會的經驗,但這是他入職國家話劇院後第一次演出話劇,他坦言壓力很大,但會全力以赴:“對我來講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不能讓給我機會的人失望!”
張藝興在敦煌采風。
張藝興在《受到召喚·敦煌》排練中。
峰平山海團隊攝
敦煌采風感受到大愛與小愛
今年5月,《受到召喚·敦煌》劇組特意前往敦煌進行實地采風,與莫高窟人進行面對面交流,汲取靈感。“通過劇本上的&詞去想象敦煌,和真正走進過敦煌後再去舞&上表演,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觀眾看到的也會不一樣。”當張藝興置身於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的“藏經閣”裏,看到輝煌的敦煌藝術,更是倍受震撼。
而最觸動他的,是莫高窟人真摯的情感。在與莫高窟人進行深入交流時,他特別提問:“我感受到了你們的大愛,也想聽聽你們的愛情故事。”聽完大家真情的講述,他感慨道:“在大愛的光輝映照下,他們那麼真實可貴,這給了我很多靈感,讓我更深入理解了角色。”
比開演唱會更緊張壓力更大
對於自己在國家話劇院參演的首部作品,張藝興坦言挑戰和壓力巨大,他沒想到自己第一部話劇就要面對每場八千名觀眾,而且還是又唱又跳又演的音樂話劇。他透露,這次創作橫跨多個領域,對各方面要求都極高,要達到演唱會、音樂劇、話劇、舞劇等各界觀眾心中的相應標準,“比開演唱會緊張多了!”
張藝興透露他在排練過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大力幫助:“田沁鑫院長是我們的定心丸,沒有她就沒有這&音樂話劇。孫紅雷哥建議我把常書鴻這個角色具體化,加入一些自己的設計,讓角色更加鮮活。也非常感謝我的恩師李曄老師與馬娜老師,他們給了我&詞和聲樂上很多指點。如果我的表演能夠得到認可,都是他們的功勞。”
首次主演話劇,張藝興深有感觸:“話劇表演是一個非常綜合性的藝術表演,我覺得非常難,需要對肢體、表情、語言全方位的掌握和控制,而且在表演時要一氣呵成,這是真功夫!所以我非常尊敬每一位在話劇舞&上表演的前輩老師們。如果演員想要磨煉自己的演技,不如來話劇舞&操練。”
田沁鑫導演多次盛讚張藝興“特別刻苦”,張藝興也笑稱自己“太努力了”:“有一句話我覺得很有意思:‘我努力就是為了證明不用這麼努力’,我覺得説得挺對的,我好像就是這樣。”
很願意去嘗試更多話劇表演
張藝興透露,劇中的音樂他最喜歡其中一首根據唐朝詩人王維的同名詩歌創作的歌曲《渭城曲》,特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這句歌詞,讓他深深沉醉其中。
在談及作品如何融合傳統與現代時,張藝興&&:“傳統是核,是我們文化的根基。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加工、結構和重組,並融入高科技元素,通過與前輩老師的交流,學習他們的經驗,然後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又能讓國際朋友接受的風格。我相信,無論是話劇受眾、我的粉絲還是音樂劇愛好者,都會喜歡這一新穎模式。”
張藝興自己也想挑戰更多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原創話劇:“比如《北京法源寺》《青蛇》這種話劇,我覺得都是在構建我們自己的文化,我很願意多去嘗試話劇表演,並始終保持一顆敬畏的心。”
張藝興還主動分享了自己最開心的事情:“昨天我們合唱的時候,我忽然找到了一種讀書時的感覺。如果問我有什麼嚮往的生活,可能就是未來有機會再去學點什麼。”談到自己喜歡的專業,張藝興毫不猶豫回答道:“心理學和經濟學。”他還提到最近讓自己深有感觸的一句話:“這是莫言老師送我的新書裏的一句話,我覺得説得很好:‘知道萬事皆空,所以分秒必爭。’”記者 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