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揚前輩故事 賡續紅色血脈-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1/01 09:04:32
來源:天津日報

傳揚前輩故事 賡續紅色血脈

字體:

在著名作曲家曹火星誕辰100周年之際,天津文藝界緬懷學習這位與天津淵源深厚的紅色音樂家,以新創文藝作品傳揚前輩故事,賡續紅色血脈,汲取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精神力量。

  以生動作品講述前輩故事

  曹火星1924年生於河北省平山縣西崗南村,1938年參加革命工作,一生創作各類題材歌曲1600多首,代表作品有歌曲《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的祖國到處是春天》,舞劇《石義砍柴》《太行紅旗》,歌劇《南海長城》等,深受群眾喜愛,特別是《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蘊含着無窮力量的歌曲久唱不衰,成為億萬中國人民表達愛黨敬黨之情的經典之作、真理之歌。新中國成立後,曹火星積極投身新藝術團體的創建工作。在天津工作期間,歷任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歌舞團團長、天津人民歌舞劇院(天津歌舞劇院)院長。

  帶着紅色基因的延續與深厚情感的聯結,新時代的津門文藝工作者生動講述着歷久彌新的紅色故事。今年7月,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簡稱天津人藝)創排的話劇《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首演,生動演繹數十載傳唱不衰的經典歌曲誕生的背後故事:在艱苦的抗日戰爭時期,曹火星和鐵血劇社的隊員們創作歌曲、快板、街頭劇,積極宣傳抗日。他目睹了中國共産黨人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做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把自己對黨的熱愛和親身感受化作無窮力量,滿懷激情創作了這首《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譜寫出反映人民心聲和時代真理的強音。劇中既有震撼人心的激情澎湃,也有會心一笑的詼諧活潑,鮮活演繹出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不論年屆七旬的“老戲骨”,還是剛進入劇院工作的“00後”,參與這部作品的天津人藝演員們都格外激動,因為曹火星、鐵血劇社與天津人藝有着深厚淵源——天津人藝前身就是1938年成立於河北省平山縣的鐵血劇社,院址所在的“平山道”也是因建院前輩多來自河北省平山縣而得名。青年演員李徵宇在劇中飾演青年曹火星。出演這樣一位成就卓越的前輩藝術家,年輕人深感自豪,有壓力也有動力。為了演好人物,李徵宇不僅讀資料做功課,還走訪劇院的老藝術家了解曹火星的工作與生活故事,並不斷與導演探討、練習,從內而外找感覺。他説:“曹火星老師是一個非常刻苦、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參與這樣厚重的大戲讓我得到舞臺曆練和精神洗禮。”

  前不久,該劇還舉行了專家研討會,與會者對該劇的故事表達、編創角度、演員表演以及舞美設計等均予以肯定。該劇導演姜力琳&&,根據專家的修改意見,接下來還要繼續對故事情節、人物命運以及演員表演、舞&手段等細化調整,讓這部作品更生動深刻。11月14日至15日,該劇將在光華劇院上演。

  藝術品格在津門傳承

  在市音協主席、著名歌唱家關牧村看來,曹火星是值得每一位文藝工作者永遠學習的表率。她説:“作為曹火星前輩曾經的老同事、老部下,他的音容笑貌仿佛仍在眼前浮現,他‘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的熱血情懷,他為人民而歌、為時代明德、為民族鑄魂的昂揚鬥志,在時刻鞭策和鼓舞着我們。特別是一曲《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以樸實真摯、鏗鏘昂揚、堅定豪邁的激情,唱響了黨帶領全國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國家強盛的時代強音,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激勵鼓舞了幾代人不懈奮鬥、熱血圖強。”

  在關牧村的記憶裏,曹火星常説的一句話是“人民是音樂的創造者”。她説:“我們既要深切懷念他的閃光經歷和輝煌業績,更要傳承他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的高尚職業操守,傳承他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着人民的歡樂,憂患着人民的憂患,甘為孺子牛的境界與胸懷。我們要以曹火星等老一輩藝術家為榜樣、為標尺,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我們的飽滿激情和社會責任感,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做到守正創新、明德立心、德藝雙馨,用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為時代立傳,為人民而歌。”

  音樂學家、天津音樂學院教授靳學東&&,25歲的曹火星在天津解放當天隨華北群眾劇社(鐵血劇社前身)進駐天津,他的全部生命也由此與天津這座城市緊緊連在了一起。他在每一個崗位上都為天津的音樂文化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有一次我採訪於淑珍老師,於老師對我説,她在1956年剛到天津歌舞劇院工作時,就是隨曹火星老師學習的基本音樂知識。再如歌唱家關牧村,當年也是曹火星老師力主將她調入了天津歌舞劇院,開始了專業歌唱家的生涯。再比如曹火星老師主持天津歌舞劇院工作時期,引進排演了芭蕾舞劇《西班牙女兒》,這在一定意義上填補了天津音樂舞蹈史上的空白。在他擔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長期間,天津市的藝術院團改革、古文化街建設等,都做得有聲有色,頗具亮點。”

  曹火星一生創作的一千多部音樂作品,絕大多數在天津完成。他終生學習鑽研,62歲退休後,創作反而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峰期。靳學東説:“他努力探尋主旋律與多樣化、民族性與時代性的統一。用他老戰友蘆肅的話説,曹火星的創作‘按編年體的序列反映着我國革命和建設的歷程’。曹火星在創作時,始終關注普通民眾的審美與習慣,如他的《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共産黨辛勞為民族’一句,原來的‘為民族’三個字的曲調,群眾演唱起來有一定難度,於是他將其改成我們今天熟悉的曲調。今天我們紀念曹火星,首先要學習他從革命老區來到現代都市卻始終‘不忘初心’的品格,努力將藝術家個人的情感,與祖國和人民融為一體,為祖國謳歌,為人民譜曲,為時代發聲。”記者 劉莉莉 張帆 記者 姚文生 攝

【糾錯】 【責任編輯: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