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劉洋)從18歲寫出《三首前奏曲》“橫空出世”,到創作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主題歌《雪花》,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張帥始終保持高産創作狀態。近日,張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坦言:“藝術創作就是要探索一條沒有前人走過的路,始終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作品打動聽眾的那一刻無比幸福。”
“創作要全情投入,傾注心血,盡力尋找與受眾之間的共鳴。”張帥説,創作的過程中時感焦慮。“但這種焦慮對創作者來説是一種動力,會倒逼我去創新、突破。 ”
張帥格外注重把握藝術與大眾、市場間的平衡。在他看來,一首音樂作品,只有專家喜歡還不夠,能打動廣泛人民群眾的作品才是他所追求的創作方向。“藝術的高度與商業的成功要互相結合,創作出讓目標聽眾稍微踮踮腳就能接受的文藝作品。”
從古典音樂到當代音樂、從流行樂到電子樂,張帥的音樂創作跨越多個領域,穿梭於多元音樂風格之間。他不斷突破框架的束縛,賦予作品鮮活的生命力。
近年來,張帥創作了一批耳熟能詳的歌曲,其中《祝你生日快樂》《我們一起遠航》《一葉紅船》《不屈的信仰》等主旋律作品讓人耳目一新。張帥認為,主旋律歌曲應該不斷創新,避免假大空、模式化,要針對不同主題選擇恰當的呈現方式。“並不是所有的主旋律歌曲都適合宏大敘事,主旋律歌曲也可以很接地氣,也可以很流行。比如我們對祖國母親的愛,能不能用一種很溫情的方式表達?《祝你生日快樂》是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創作的,旋律風格清新,配器沒有那麼厚重但不失恢弘,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歌聲去表達,溫情自然,也很打動人。”
談及AI在音樂創作領域的運用,張帥認為AI是人類的一次技術飛躍,但AI缺少靈魂。“AI可以通過大數據學習幾十萬首歌曲的結構、調性變化等,然後輸出一首歌曲,這跟人學習音樂創作的方式區別不大。但AI缺少人的靈性和人的情感,其創作與人類的靈感迸發有本質不同。
AI給文藝創作者帶來衝擊,民歌同樣也面臨時代挑戰。對於“民歌衰落”的説法,張帥並不認同:“為什麼有一些歌手運用民歌元素、探索民歌新表達,頗受百姓歡迎。隨着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人越來越自信,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也會迎來新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