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熱映的電影《野孩子》,將“事實孤兒”這一社會話題推向大眾視野,憑藉強烈的人文關懷和細膩的人物情感得到觀眾認可。截至9月22日,該片票房已突破2億元。該片導演殷若昕&&,希望以平視角度、平實風格靜靜呈現人物最真切的情感。
被“流浪兄弟”新聞深深觸動
從《我的姐姐》到這次的《野孩子》,殷若昕在創作上一直關注小人物處境,作品情感細膩,充滿人文關懷。她坦言,這種習慣已經成為她的創作自覺。作為一個電影從業者,她在生活中會密切關注社會事件,想要通過鏡頭去展現不同時代背景下人的境遇和命運,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當初,“流浪兄弟”的故事一經媒體報道,引發廣泛關注,殷若昕也被新聞深深觸動。兩個流浪兒在困頓漂泊的生活中結成超越血緣的兄弟關係,哥哥把偷竊所得用來給弟弟買零食、玩具,卻堅決不讓弟弟去偷……感動之餘,這兄弟倆的關係也讓殷若昕産生了探索的興趣:“人與人之間陌生關係的鏈結讓我覺得很神奇,這兩個孩子背後有着什麼樣的故事?他們在一起如何分享自己的人生?”
2022年5月,製片人帶着《野孩子》項目找到殷若昕,一切水到渠成。經過大量走訪、調研相關青少年案件後,殷若昕産生了強烈的創作願望,希望通過馬亮和軒軒這對“流浪兄弟”,去關注背後存在的“事實孤兒”群體。“我希望盡量站在他們的角度,既不是站在高處去看他們,也不是仰望或美化,而是用相對平實的視角、陪伴式地呈現他們最真切的情感。”
解析“事實孤兒”背後的問題
《野孩子》的珍貴之處在於,馬亮和軒軒之間的情感羈絆固然動人,但影片重點其實是引出了他們所代表的“事實孤兒”群體,去追問:為什麼他們有家人卻無人養?是哪些環節的缺失造成了“事實孤兒”?當他們走在違法犯罪邊緣時應該如何挽回?這些問題讓影片擁有了較強的社會意義。
殷若昕坦言,影片創作過程中,她一直和負責原型案件的周佼警官保持密切&&,向她了解到許多細節。片中的“事實孤兒”,有的是因為原生家庭問題,比如軒軒的父母未婚先孕,母親出走,父親在外打工,家中只剩以拾荒為生的爺爺和癱瘓在床的奶奶。後來周警官去軒軒家探訪,發現家中又多了一個小女孩——那是軒軒的堂妹,父母生下她後同樣把她丟給爺爺奶奶。這些生而不養的尖銳問題,《野孩子》並沒有回避,而是如實展現,讓人扼腕嘆息。
原生家庭、經濟困難、教育缺失、青春期缺乏引導……“事實孤兒”的形成原因複雜,各種因素讓他們失去愛的庇護,成為無人照拂的“野孩子”,甚至可能墮入違法犯罪的深淵。“我們也接觸到一些孩子,原生家庭比較美滿富足,但可能叛逆期時哪一步沒走好,就出去做壞事了。”殷若昕説,在接觸大量真實案例後,他們塑造出片中的馬亮、“大毛”、“老鼠”等各不相同的“事實孤兒”。
捕捉王俊凱敏感的一面
王俊凱飾演馬亮,為《野孩子》帶來更多流量,影片也成為他從舞&轉戰大銀幕的重要作品。殷若昕坦言,早在劇本創作初期,馬亮這一人物漸漸成型時,她就想到了王俊凱。
“馬亮雖然在流浪,但他是一個對生活有一定秩序感的人,心底保留了一絲善意和希望生活變得更好的盼望,這是他最真摯、最厚重的人格底色。王俊凱在平靜之中有許多明亮陽光的質感,再加上他是處於少年和青年之間的大男孩,這是他和馬亮的共性。”殷若昕還從王俊凱以往影視作品中捕捉到他警惕和敏感的一面,也想把這些特質放大出來,詮釋馬亮的離群索居,以及為了生存偶爾迸發出暴力的一面。
王俊凱接下這一角色後,殷若昕分享了一些書單、歌單給他,一方面在審美上找到契合,另一方面書中對孤獨、閉塞狀態的描寫能讓王俊凱更靠近人物。“在片場,小凱會提出他的一些小設計、建議,每場戲下來我都會告訴他要調整的地方,他也會分享上一條表演的感受。”殷若昕笑言,她很享受和演員根據片場實際情況碰撞出的即興火花。
影片拍攝基本按照故事線順拍。一開始馬亮和軒軒的關係相對陌生,殷若昕會帶領二人做一些關於靠近和抗拒的練習。隨着戲裏戲外二人關係的加深,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一起,越來越親密,還會分享彼此的小秘密。這些秘密,直到現在殷若昕也不知道,專屬於兩位演員。記者 袁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