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布網絡微短劇扶持計劃 微短劇最高可獲300萬元資助-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05 08:53:52
來源:北京晚報

北京發布網絡微短劇扶持計劃 微短劇最高可獲300萬元資助

字體:

  第二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網絡微短劇主題研討在京舉行,活動圍繞揭秘微短劇的製作生態鏈路和微短劇的跨界融合發展,對微短劇的行業趨勢以及精品化方法論展開探討。現場發布了“網絡微短劇‘首亮微光’2.0扶持計劃”,北京市廣電局持續加大微短劇精品創作扶持力度,具體扶持政策包括單部作品最高可獲300萬元扶持資金、重點選題專家論證“一對一”跟蹤指導等,在資金扶持、流量扶持、區縣協拍、宣傳矩陣等方面全面升級。

  培育孵化12部

  北京文旅題材重點項目

  近年來,網絡微短劇憑藉其體量輕、節奏快、時長短的特點,受到觀眾喜愛,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在行業主管部門的積極引導和市場的自身調節下,微短劇創作生産已走向規範化、精品化。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網絡微短劇管理正式邁進“分類分層審核”新階段。微短劇分類分層審核備案規定的&&,不僅為創作指明了方向、設立了標準,也為企業的公平競爭和持續盈利提供了堅實的制度支撐,在推動微短劇行業向精品化、創新化、規模化發展的同時,也增強了從業者的預期和信心。

  活動現場,北京市廣電局策劃推出的“跟着微短劇去旅行·‘短劇游北京’創作計劃”成果展示受到關注。這批作品圍繞“京貌、京韻、京創、京潮、京尚”五大主題,詮釋了北京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富有特色的生活方式,目前已推出《小王子帶你游中軸線》等12部北京文旅題材重點項目。

  滿足觀眾情緒價值

  進一步向精品化邁進

  研討活動上,多位&&代表、製作人和主創分享了自己與微短劇的故事,揭秘網絡微短劇的製作生態鏈路。

  微短劇《大過年的》《午後玫瑰》導演沈宏翔&&,傳統影視從業者在精品內容的把握以及與專業演員、團隊合作的維度上都有較為豐富的經驗。“但我們更需要在短視頻內容生態下,持續學習、不斷深耕。碎片式觀劇是觀眾的選擇,也是時代的選擇,在信息爆炸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對影視作品的需求和質量要求會越來越高。從業者和創作者要按照高質量和高標準來要求自己。”

  作為新興的內容形態,微短劇的製作生態鏈路離不開高新技術的支持。今年開年,國內首部虛擬製片短劇《柒兩人生》上線,目前播放量達到5.5億。《柒兩人生》主演慧慧周分享:虛擬製片技術是一種將後期前置的拍攝方式,在拍攝時就完成“所見即所得”的效果,更便於攝製工作,也能讓演員身臨其境,從而提升劇集製作的效率和質量。

  抖音精品短劇負責人錢立立認為,&&與創作者等多元主體的共同努力才讓網絡微短劇行業不斷向精品化方向邁進,微短劇的核心價值就在於滿足觀眾所需要的情緒價值。從情緒價值到故事價值,微短劇要實現的是創新、迭代、升級,其路徑是在觀照社會現實的基礎上,與觀眾有互動、有共情,作為&&在實現精品化道路上要做的就是鼓勵優質、鼓勵創新、鼓勵多元。

  微短劇大放異彩

  跨界融合是趨勢

  今年以來,微短劇也在科普、文旅、傳統文化等領域大放異彩,展現出獨特的適應性和實踐的靈活性。在關於微短劇跨界融合發展的主題探討中,多位嘉賓講述了自己關於“微短劇+”的理解和精彩實踐。

  深圳衛健委宣傳處處長、“深小衛”主理人王嶺提出,“微短劇+”的這個“+”就是未來微短劇發展的核心。深圳衛健委今年因為拍攝“又土又癲”的霸總視頻在社交&&上火了一把,從深耕新媒體領域的製作經驗出發,王嶺介紹了深圳衛健委公眾號“深小衛”在微短劇跨界與融合方面的探索,“做好‘微短劇+’,就是要大膽探索微短劇的跨界和融合,此外還要平衡與年輕人同頻和傳遞乾貨信息,將新媒體內容與自身的業務更有機地融合起來。”

  優酷《祿小齋的人間美味之旅》策劃徐雨雨分享了“祿小齋”這一中國企業為海外市場打造的首個超寫實大模型數字人的應用場景。她&&,微短劇《祿小齋的人間美味之旅》是“內容+技術”的融合與共建,更是中國科技與文化內容出海交流的見證。

  閱文集團短劇工作室負責人畢玉瀛從內容創作角度分享了“微短劇+IP”的跨界融合經驗。她提出,未來閱文將會釋放協同效應,調動作家生態,實現內容中心制,為觀眾講述更多的好故事,“在這個過程中,閱文會以核心資産IP為中心,發揮IP的特性,産出優秀的短劇作品,實現雙向賦能。” 記者 邱偉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