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劇審美疲勞,這匹黑馬成色如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8/29 09:07:25
來源:文匯報

懸疑劇審美疲勞,這匹黑馬成色如何

字體:

  暑期臨近尾聲,懸疑劇《邊水往事》開始憑本事出圈了。該劇自8月16日在優酷開播,網絡口碑穩步提升,大結局前已漲至8.2分,領跑2024暑期上線的一眾劇集。

  懸疑劇常有,電影質感的鏡頭調度、拍攝手法也漸成懸疑劇標配,這匹黑馬還能憑什麼跑贏類型的審美疲勞?

  一位網絡博主在薦劇推文的開頭這樣寫道:“好消息:千里尋舅的沈星終於和舅舅見面了。壞消息:拿來換舅的幸運貘歸西了,沈星救人不成反成叛軍階下囚。論當代‘牛馬’有多慘,《邊水往事》打工小白沈星就是樣板。本是出國謀生賺點外快,卻成了三邊坡險境求生之旅……”——文字似遠又近、“離地半尺”卻不乏代入感,恰好是劇的觀感。

  回首創作,導演兼聯合編劇算説,2019年,他與監製曹保平第一次見面就提到“現實主義+架空”的理念。如何在架空的世界觀內講好現實主義的故事,是貫穿始終的核心問題。現在看來,隨着觀眾穿越到那光怪陸離的世界,與打工人沈星連上“藍牙”,創作者找對了路徑。

  一個異域國度的落地生根

  三邊坡,一處魚龍混雜的熱帶邊境、一個繁榮與衰敗並生的斑駁之地,也是《邊水往事》的主要故事發生地。那裏粗糲生猛、險象環生,意外流落至此的沈星遇到游走於多方勢力的猜叔,上演着留與逃的小人物冒險記。

  它明明全然虛構,觀眾卻會自覺調用真實的社會生活經驗,去感受三邊坡的奇人奇事奇觀。能引人快速進入全新的異域空間,追劇“上頭”的網友紛紛總結:靠細節、靠人物、靠章法。

  細節建構了世界,包括但不止於地理、語言、法則、貨幣、生態、人物社會關係的描摹。比如語言,它是主創在劇本打磨的2年多時間裏系統性創造出的新語種——勃磨語。算説:“但勃磨語又並非生編硬造,而是以語言學原理為基礎,設計了17個聲母、7個韻母、4個聲調,由從事文化研究工作的岩溫坎歷時百餘天創作。”比如地理環境的設計,它宛如平行時空的真土地,龐大的地圖卷軸漸漸展開:南邊近水,蚊蟲孳生;北面遠海洋、近陸地,懸崖絕壁裏藏着磨礦山林。就像宇宙大爆炸、紀元重組,有了環境和氣候的影響,就會有新的生物滋長,有了人群生長的根基、生活方式的塑造。

  有意思的是,透析這個全新世界,《邊水往事》放棄了全劇開篇用旁白與動畫解釋世界觀的舊模板,而是像游戲過關一般,以章回體結構敘事。每集一章,一章一個新任務,開啟一個新副本。觀眾搭乘主人公沈星的小貨車,隨他“做任務”的腳步,從小磨弄關口、建東工地出發,闖入達班、海山礦場、麻牛鎮、桑康山寨、州檳伐木場……在人物的冒險記裏自行完成異質世界的拼圖,結識“人外有人”、盤根錯節的三邊坡利益體系。一個五臟俱全的異域國度在劇中落地,形形色色討生活的人在此生根,利益情義在其中交纏。

  一處人性試煉場的價值共鳴

  倘若按懸疑犯罪類型劇的標準看,三邊坡的故事足夠“狠”:有鮮為人知的黑白行當,有各懷鬼胎的蕓蕓眾生,有超乎想象的野蠻法則。但各路梟雄爭霸的戲碼,多少帶點傳奇質感,烽煙盡處、血色漂時,大抵和日常生活有距離。

  故事的前半程,有觀眾認為《邊水往事》的聰明之處,是用演員身上松弛又日常的鄰家感,建立了由遠及近、由假到真、由恐怖到共振之間的緩衝地帶。三邊坡的世界,黑白錯綜。猜叔這個角色多樣、複雜,他有三言兩語、成功逆轉的謀算,有讓人捉摸不透真情假意、拿情義掌控下屬工具的深沉,也有身段柔軟一刻,亦真亦假、亦正亦邪。還有視沈星為弟弟的但拓、狠戾又善逢迎的礦場主吳海山、滿嘴跑火車的王安全……人人有故事,共同勾勒出一個窮山惡水之處人性的萬花筒。當沈星這個沒什麼大智但不乏小機靈的精神小夥,帶着打工初階的設定入局,他怎樣在駭人聽聞的黑産冒險中、腥風血雨的人情世故里“活”過一集又一集,會牽動觀眾的心。

  而隨着劇情推進,《邊水往事》劇作的真正高明之處浮現。創作者在架構了三邊坡之雜、人性衝擊之烈後,轉而拆解這個世界。算説:“先逐步認識、深入一個世界,隨後提問、反思,為什麼如此混亂,能不能改變?這其中深度觀照到了我們對現實的理解、人性的理解。”

  比如“真假比丘”那段戲,沈星被迫孤身人肉運送紅寶石,亡命途中發覺可以偽裝成僧人。他一路膽戰心驚地逃,可即便自身難保,還是用偽裝比丘的身份蒙混到一份盒飯,贈與了路遇的孤苦小孩。而後,眼看沈星就要落入惡人手中,是兩個善良的比丘在關鍵時刻救他一命。逃出生天后,沈星摸到缽盂中藏在飯下的寶石怔住了。這一怔,是劫後余生的釋然,也是對他人善意的感念。戲中,沈星穿越過不同武裝勢力的哨卡,面對過被圍追堵截、被槍指着的危險,但在每個關乎命運的選擇面前,他都走到了向善的一邊。

  也恰是一次次顛沛流離、朝不保夕的時刻,沈星仍然選擇微小暖意,他身上這份想掙錢卻不太貪心、表面慫內裏勇的熱血勁,擺渡了劇情的奇觀之遠與人性之近、奇情之烈與人心之真,叫觀眾願意相信這個小人物,也願意認同他的價值取向——哪怕眼前的世界一片荒蕪,但依然可以循本心、守底線。

  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音視頻辦主任呂帆評價:“在虛構和建構背後,《邊水往事》關心的是小人物如何在風雲詭譎的環境中堅守良善、不忘本心,這份人性的‘不變’在情節的‘巨變’中更顯高光。”(記者 王彥)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