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改編不斷 騰訊視頻《喜人奇妙夜》再引共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8/19 08:38:59
來源:北京日報

經典改編不斷 騰訊視頻《喜人奇妙夜》再引共鳴

字體:

  大幕拉開,昏暗的牢房裏,正在墻上題詩的“犯人”轉過身來,抱拳説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及時雨’宋江是也”,宣告了又一部改編經典的喜劇作品登上了騰訊視頻《喜人奇妙夜》的舞&。近日,由騰訊視頻和米未傳媒聯合出品的《喜人奇妙夜》迎來了第八期。來自多元喜劇領域的喜人小隊,圍繞熱點話題與具有共鳴的情緒主題,為觀眾呈現一個又一個妙趣橫生的作品。

  從《葫蘆兄弟》《八十一難》,到《萬松書院》《青城山上》,再到這期《越獄的夏天》,喜人們用改編致敬了一個又一個經典故事,把經典中的精神內涵以當下的語言詮釋出來。事實上,支持喜人們持續改編的內生力不只是經典故事本身的魅力和內涵,更是傳統經典敘事和當前社會情緒之間的呼應和碰撞。喜人們在這種聯通中激發創作,讓更廣泛人群從作品中汲取力量。

  “經典名著改編宇宙”逐漸成形

  在舞&上,十上無難事團隊調侃自己“就好改個名著”。繼《西游記》《梁山伯與祝英&》以後,這一次十上無難事團隊將改編的目光落在了《水滸傳》上,而這次改編顯然給十上無難事團隊的“改編宇宙”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改編作品《越獄的夏天》的內容看似採用了一種常見的敘事方式,講述了宋江被捕入獄,梁山好漢出手相救。然而,和傳統敘事不同的是,《越獄的夏天》加入了一位名為二狗的小人物,作品的全程也採用了小人物的視角,讓他參與到傳統的劫獄故事的敘事中,共同還原在危急時刻梁山好漢義薄雲天的英雄情節。當然,這也更符合現代人對於義氣的理解——面對“電車難題”時,人們更希望看到被選擇雙方都獲救的結局,而不是為了一方而犧牲另一方的“大義”。

  這種以現代思維改編經典故事的思路在十上無難事團隊的作品中幾乎一脈相承。《八十一難》可以算是十上無難事團隊在《喜人奇妙夜》改編的起點。如今,網絡&&中出現了很多對《西游記》中職場規則的調侃,這也正好為改編提供了切入口,並引申出“終一生渡世人還是終一世渡一人”的哲學思考。

  “大家哄騙沙僧是為了讓‘功薄蟬翼’的他能夠成佛,而感受到這份溫情的沙僧選擇在百年後的流沙河與師徒三人再次相遇。它打破了400餘年來《西游記》塑造的師徒四人團隊協作的美好人設,又通過一次次劇情反轉重構了主旨。”有網友評論道。

  《萬松書院》也是同樣的思路。十上無難事團隊放棄了《梁山伯與祝英&》原本化蝶的悲劇結局,放大了祝英&對於自由的追求,並借由梁山伯之口,道出了觀眾對祝英&的祝福:“願你像這只蝴蝶,翩然於世間,不拘於世俗。”

  可以發現,現代的解讀能夠為經典故事注入新的活力。通過對經典故事的現代解讀,人們可以將這些故事與當代的社會現實相結合,賦予它們新的意義和內涵,使其更加貼近現代人的生活和思想。

  當然,或許有人對於改編經典這件事持有保留態度,但是,就如馬東在節目中説的,真正的經典經得起一遍又一遍地改編,經典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合理的改編可以賦予經典故事以新的元素和視角,為傳統魅力增添新光彩,而這些都將反過來為人們解讀經典提供新思路。

  新時代喜劇讓表達更純粹

  縱觀十上無難事團隊的“改編宇宙”,可以發現,從《西游記》《梁山伯與祝英&》到《水滸傳》,十上無難事團隊選擇的經典故事本身並不是喜劇,但是最終改編的作品除了保留了經典故事本身的精神內涵外,還呈現出了很多喜劇式的對白技巧和“升番”模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説,這得益於喜人們對於喜劇的鑽研和解構。

  在《喜人奇妙夜》的舞&上,喜人們通過不同作品的呈現,將素描喜劇推到了公眾的眼前。素描喜劇是一種極簡表演,更專注於精煉一個象徵性極強的簡易場景和相對簡單的人物角色,滿足觀眾碎片化的娛樂需求。在業內看來,在素描喜劇中,抓住一個荒誕、離奇的點子不斷演繹“升番”,是素描喜劇最大的趣味。

  這種呈現形式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就已經有所體現,而《喜人奇妙夜》更是將這種新的喜劇概念進一步深化。

  “我覺得好就好在‘新’,沒有太多人做過這件事情,也沒有那麼多的框框,它提供的只是一個舞&。你能編或是能寫,你會素描喜劇或是漫才、相聲、小品,只要你寫的東西扔在這個舞&上,讓大家笑,或者讓大家覺得好,你就成了,這就是新喜劇。”十上無難事團隊演員松天碩&&。

  作品《小品的世界》在播出之初就贏得了觀眾的好評,也是源於對於新喜劇的理解與演繹。當下的觀眾已經對於模式化的小品産生了複雜的情緒——大眾懷念黃金時代純粹的小品,並希望在如今的語境中看到突破框架的、拋棄套路的喜劇。喜人們同樣看到了觀眾的痛點,所以在《小品的世界》中,致敬和創新可以同時發生。

  演員呂嚴在節目中説,在創排的過程裏,幾位演員也産生了理論體系上的碰撞,這些爭論讓彼此的底線降低,最終達成了一種奇妙的融合。何歡用傳統小品的表演方式,配合上呂嚴持續不斷的“反應”,反而孕育出了新的獨特笑點。

  這也是改編作品獨特的優勢——一方面,傳統的經典故事有自身獨特的氣場,可以讓觀眾更加輕鬆地理解、沉浸在故事場景之中,給觀眾帶來“心照不宣”的快感;另一方面,改編更容易打破經典故事的走向和框架,讓觀眾保持新奇感,也讓喜劇變得更加純粹。

  在喜劇中探索情緒價值的正向表達

  借經典訴今情是因為看到了經典故事的精神內核如今依然富有魅力,打破傳統喜劇框架是因為觀眾對於模式化小品疲態漸顯,而這兩者,實際上都是基於對大眾和社會情緒的洞察。

  人們常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審美範式和表達偏好,這其實是因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存背景和社會情緒。因而,以當下觀眾熟悉的敘事邏輯、熟悉的語言表達方式,講述當下觀眾真實生活與境遇的段子,往往更奏效。

  所以,在《喜人奇妙夜》的舞&上,往往充滿了對真實世界的思考。針對校園生活,《媽呀!新老師》刻畫了幾位學習動力不強但是有所專長的少年,關注在學校教育和學生成長過程中,應該如何認可和引導青春期的孩子;《回音山谷》刻畫了兩名面臨高考和分別的學生,通過充滿想象力和科幻屬性的設定,探討的是高考、友誼、故鄉、人的變化與成長等議題。

  針對職場生活,《熬人奇妙夜》設計了一場“熬夜神”與“睡眠神”的鬥法,在熬夜的拉鋸中還原普通人的矛盾和糾結;《職場變形計》利用一次身份互換,展現領導和員工由於立場不同産生了工作方式的差異;《史上第一大劫案》&上一眾打工人希望被劫匪搶走的東西,是主創在微博面向網友徵集而來。

  正是這種對於社會情緒的洞察,讓《喜人奇妙夜》成為觀眾情緒的抒發出口。“觀眾要的很簡單,希望有人説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成為他們的嘴替、提供情緒價值。伴隨着笑聲,喜劇紓解的是人們的憋屈、無奈和敢怒不敢言。”有媒體評價道。

  “在互聯網時代‘短平快’特性的影響下,觀眾審美一直變化,而《喜人奇妙夜》真正做到了覆蓋全年齡笑點,讓不同的觀眾都能找到自己的共鳴點,從笑聲中感受到情緒價值。”業內人士&&。 (文/李濛)

【糾錯】 【責任編輯: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