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理工男”的別樣浪漫 電視劇《赤熱》導演李駿談如何從冷門科創題材找熱點-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31 09:15:57
來源:北京晚報

拍出“理工男”的別樣浪漫 電視劇《赤熱》導演李駿談如何從冷門科創題材找熱點

字體:

  正在央視八套播出的《赤熱》聚焦“芯片創業”話題,隨着故事展開漸入佳境,討論度一路走高。該劇導演李駿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自己接下這部劇的時候就知道《赤熱》不會是熱門,但自己有責任去拍這樣一部作品,重溫中國科創人的夢想、勇氣和執着。

  情懷飽滿的場景一再出現

  《赤熱》是首部聚焦芯片行業的電視劇,“芯片人”的故事該如何呈現是創作重點。“在人們的刻板印象裏,科技人員往往被定義為與浪漫絕緣的一群人,常常在文藝作品中被冠以呆萌理工男的標籤。”李駿的父母都是理工科出身,參與了共和國建設的科技化進程,在李駿看來,“不解風情”是對科技人員一種誤解,科學研究在某個階段可能要摒除浪漫,但不意味着科研人員的內心沒有浪漫,他們只是把自己的浪漫放到了另外的一個部分,“《赤熱》這部劇不只是講述科技和創業,更多是在講人,展現科技創業者豐富的內心和情感。”

  《赤熱》的創作初衷是描繪本世紀初科研人員回國投身創業,加速中國集成電路産業崛起的奮鬥歷程,黃曉明在劇中飾演的男主角張海潮是芯片行業的天才,帶領中國芯片産業從無到有,不斷探索新技術。劇中有場戲是2001年一架“創業航班”載着300名博士歸國,飛機進入國境時,張海潮和大家一同唱起了《故鄉的雲》,這是《赤熱》最具情懷殺的場景。還有一場戲是張海潮團隊在長城測試通訊芯片,當無線電話在長城兩端響起,自主研發通訊芯片測試成功,畫面中回蕩起“中國的芯片在路上,中國芯片人已經出發”,振奮人心的一幕令人動容。李駿説,劇中展現創新精神和奮鬥故事的內容有很多,這些劇情把科創人的無限夢想和滿腔熱忱外化成一種形象、一種民族氣質的象徵。

  劇中,主人公張海潮與團隊遭遇了外國團隊打壓、同行競爭、資本裹挾等種種磨難,也經歷了創業者間因理念不合而産生的矛盾。當張海潮談到與志向不同的合夥人黎東升之間的惺惺相惜,一句“他比我更想成為英雄,其實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希望自己是喬峰”,一份不經意間流露的英雄情結表達了科創人心中的極致浪漫。

  為中國半導體的未來出一份力,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這個行業,喜歡這個行業,甚至加入這個行業,是李駿決定拍《赤熱》的原因,“我拍這部劇也是想讓科技工作者成為年輕人心中的偶像,如果有年輕觀眾能在這個暑期,通過這部劇激勵自己的夢想,那麼這就是這部作品的意義。”

  創業群像呈現人物成長

  作為一部科創商戰劇,《赤熱》疊加科技、創業、商戰等諸多元素,劇中主角人物的設定也具有一定新穎性。李駿導演&&,劇情長達十年時間跨度,主人公張海潮從一個科技人才逐漸成長為科技産業領域的企業家,從一開始只埋頭鑽研技術到經歷一次次創業挑戰,最終成為技術管理兩手抓的市場經營者,這是劇中非常重要的一條人物主線。

  “整個故事在講這樣一個過程,創業艱辛需要堅守,但光有堅守是不夠的,除了要有腦洞、有夢想外,還要腳踏實地去觀察需求、理解産品,必須擁有企業家一樣的思維,才能打敗對手,最終贏得市場。”李駿説,黃曉明飾演的張海潮,在十年過程中從一個學子蛻變成企業家,人物狀態有明顯變化,黃曉明準確詮釋了角色的心路歷程,用細緻的表演表達了對這樣一群科創人的敬意。

  劇中,張海潮與黎東升等人從最初的合作攜手到後來因觀念差異産生分歧,最後再並肩戰鬥,分分合合的過程反映了現實中技術創業者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挑戰,特別是技術人員轉向管理或商業領域的困難。李駿介紹,劇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是融合眾多創業者的故事塑造出來的全新形象。飾演博士團的幾位演員並非都是知名演員,但每個人都演得非常好,讓人相信這是一群名校畢業、又從美國深造歸來的創業者。拍攝期間,演員們找了很多可參考的歷史資料和人物原型,劇組也組織演員與有着創業經歷的芯片業界領軍人物展開交流,了解風雲激蕩時代裏發生的事情,並前往國內的芯片製造企業體驗生活。

  很多觀眾將《赤熱》視為一部中國半導體産業發展的紀實作品。有觀眾&&,不少行業劇缺乏現實觸碰,商業只是背景和點綴,甚至為了拼湊衝突,搞些毫無商業邏輯的劇情出來。而《赤熱》的創業故事線節奏很好,把芯片行業的若干重大事件串成脈絡,風波不斷的創業路讓人覺得真實,商戰內核再也不是感情糾葛或陰謀詭計,而是基於商業邏輯每個人都理性客觀地做出選擇,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豐富多樣、立體飽滿。

  出鏡的設備都是“真傢伙”

  將真實的細節、熱血的氛圍與適當的藝術想象力結合,是《赤熱》獲得觀眾認可的主要原因。李駿一向偏愛快節奏、強情節的敘事風格,而在創作《赤熱》的過程中,他盡可能隱藏個人創作意圖,圍繞人物發展的命運鬥爭展開講述,讓作品呈現為一部大氣、樸素的時代記錄。

  李駿坦言,相對而言炫技會容易一點,但想要把故事講得樸實、自然,創作過程會更難。劇中人物造型要樸實,但同時要有個性、有色彩,不會感覺過於沉悶灰暗,所以在光影選擇和視覺色彩上都經過精心設計。

  高科技題材影視劇的難點還在於極強的專業性,曾有同類型作品因為使用的工具設備不當被行業人士“挑刺”。李駿在專業準確性和行業深度上的要求是“絕不露怯”,製作團隊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嚴格把控,包括實驗室的搭建、設備器材的選擇,由專業人士提供全程監督和指導。李駿透露,劇中實驗室完全按照真實的芯片設計實驗室來呈現,所有設備都是從芯片公司借來的,都是幾百萬美元一台的“真傢伙”。劇集製作完成後,還得到了行業內多位專家的指導諮詢,進一步確保了《赤熱》在專業性和真實性方面的高標準。記者 邱偉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