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視節開幕論壇關注“影視+文旅”出海 “要讓全世界認識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25 09:08:32
來源:羊城晚報

上視節開幕論壇關注“影視+文旅”出海 “要讓全世界認識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字體:

論壇嘉賓合照

  最近兩年,“影視劇+文旅”的發展模式隨着一批典型案例的火爆,受到業界關注,逐漸構建了行業發展新格局:《狂飆》讓取景地江門和豬腳面火出圈,《去有風的地方》帶火了雲南旅游,《繁花》讓觀眾記住了黃河路和排骨年糕,《我的阿勒泰》讓阿勒泰地區旅游搜索熱度增長超5倍……

  6月24日,第29屆上海電視節開幕論壇“影像引領 文旅共融”舉行,業界、學界代表交流創作經驗,共同探討新時代中國電視劇發展的方向與趨勢,促進電視劇産業創新融合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省近年來也在“影視劇+文旅”模式上發力,一批優秀作品與廣東的風土人情實現了互相成就。

  【現象】  “影視劇+文旅”模式具體分幾種?

  “影視劇+文旅”模式具體分幾種?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司長高長力提出了三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通過爆款劇引流,激發潛在的旅游紅利。他説:“今年初,《繁花》的熱播帶火了很多上海打卡點。”第二種模式是好書、好劇、好景相得益彰,實現“1+1>2”的效果。他舉例:“《山海情》播出後,為寧夏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我的阿勒泰》帶火了新疆文旅。這種現象被稱為‘讀一本書,追一部劇,去一個好地方’。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引發觀眾的追劇熱情,帶動當地旅游熱。”第三種模式是以劇造景,打造文旅新地標。他解釋:“《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之後,西安深度挖掘其商業價值,由劇集原班美術設計團隊打造了劇集主題街區,現已成為熱門景點。”

  高長力指出,文旅融合的重要特點是作品過硬,“要依靠優秀作品帶動,不能僅依靠吆喝”。談及《我的阿勒泰》出圈,高長力説:“該劇主創壓根沒想過它會成為爆款,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藝術追求創作了一部好作品。很多創作者喜歡胡思亂想,要對標成功的劇去實踐自己的創作,一旦産生對標心理,是追趕不上的。如果大家按照藝術規律、尊重本心,全新創作一部優秀作品,一定能産生巨大反響。”

  高長力特別指出,行業需要大力支持優秀作品呈現新疆、西藏等地區:“電視劇是人民的家常菜,既要有大魚大肉,也要有青菜小菜。我們可以不斷為海內外觀眾奉獻更多思想深刻、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作品,做出色香味俱佳的文化大餐。一部好作品勝過千言萬語,要讓全世界認識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羅毅則介紹了影視劇的衍生文旅開發:“去年底,《9號秘事》在上海大劇院的小劇場推出了全球首個線下演出版本,一票難求;《獵罪圖鑒》去年推出了音樂劇版本,在全國多個城市上演了120多場;《三體》在上海創設了沉浸式實景體驗館。《三體》主題科幻館、VR大空間旗艦店等將陸續在上海落地。”他認為, “影視+”的根基在於優秀作品,其獨特魅力在於雙向奔赴,“這將引發觀眾進一步體驗作品的情緒、爆點,線上與線下的良好體驗實現了互相成就”。

《追光的日子》劇照

  【討論】  熱門影視IP給城市帶來了哪些機遇?

  新機遇

  熱門影視IP給城市帶來了哪些機遇?華策集團總裁傅斌星認為,一部劇和一座城是雙向奔赴的關係。她在創作實踐中深有感觸:“《去有風的地方》在選擇取景地時,編劇走訪了很多城市,當時去雲南的取景地時,日均人流量不到20人,現在峰值能達到10萬人。‘有風小院’也經營了兩年多,我們不斷給當地村的發展注入新能量。《承歡記》和上海也是雙向奔赴,帶動了上海文旅。”

  陜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鄒林豐&&,《長安十二時辰》播出後,帶火了西安的許多街區:“雙向奔赴是對城市形象的文化重構,通過影視快速吸引觀眾眼球。但我們要把一個項目管理好、經營好,不僅要雙向奔赴,還要深度融合。”他十分看重運營團隊的核心創新能力:“我們把《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角色、歷史文化人物都融入街區,同時讓游客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段來到街區都有不同的感受。”完美世界高級副總裁曾映雪重點介紹了該公司投拍的電視劇《追光的日子》:“這部劇全程在廣東惠州拍攝,為惠州旅游帶來了18億元的消費金額。劇火了,城市也熱了。”

  新理念

  上海社科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湯蘊懿提出了“影視劇+文旅”開發中的三種關鍵效應——聚集效應、溢出效應、長尾效應。對於聚集效應,她解釋:“城市特色通過影視劇體現出來,同時迅速聚集,形成影響力。”對於溢出效應,她解釋:“影視劇與文旅結合,擴大了影視産業的經濟、社會效益,影視逐漸成為大産業。”她又用三個關鍵詞介紹了長尾效應:“第一是共生,持續挖掘與大眾産生情感共鳴的內容;第二是共融,科技為‘影視劇+文旅’提供了新場景、新機會;第三是共創,城市特色區域未來有巨大的開發空間。”

  談及長尾效應,鄒林豐十分看重項目運營者的共情能力:“一部劇火爆全國,一定是因為它具有強大的故事性。項目運營者要熟悉其歷史、文化,通過文旅運營手法將這些感人至深或者驚心動魄的點展現出來,並將其放大,讓項目跨越時空,讓觀眾無論在2024年,還是2025年,回到這條街,就能記起《長安十二時辰》中最刺激他們的共鳴點。”

  新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影視劇不僅能帶動中國文旅的發展,還能在“國劇出海”浪潮指引下,帶動世界文旅發展。曾映雪以援非醫療劇《歡迎來到麥樂村》為例&&,影視劇已成為文化輸出和國際交流的重要媒介:“我們和坦桑尼亞合作拍攝該劇,拍攝期間,劇組受到坦桑尼亞總統接見,靳東還與總統拍攝了文旅宣傳片。這部劇很快會在坦桑尼亞播出,並走向世界,讓世界人民了解兩國。”

  “華策出品”長期致力於國劇出海,傳播中華文化。傅斌星舉例:“我們把作品道具牡丹花帶到今年戛納電視節現場,並展示很多唐代文化元素,受到全球買家關注。”談及國劇出海理念,傅斌星説:“講好中國故事,是我們的責任。我們除了想把更多國産劇傳到海外,更想把中國的生活方式、文化元素帶給對華語文化有興趣的觀眾。”

  鏈結

  廣東有成績有計劃

  最近幾年,廣東在“影視劇+文旅”方面也有不小的成績。在曾映雪重點介紹的電視劇《追光的日子》中,出現了惠州的西湖、巽寮灣、紅花湖等標誌性美景。該劇製片人吳志非曾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選擇惠州作為攝製地,一方面是因為拍攝的客觀需求,“我們的故事得經歷一年四季,考慮到拍攝便利,南方城市是首選。”另一方面,是因為惠州的城市風格和煙火氣,“劇中小食店、居民樓等取景地特別有生活感”。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至今,共有《掃黑·決戰》《穿越火線》《法醫秦明之讀心者》《發財日記》《追光的日子》等80餘部影視劇組來惠州拍攝,數量逐年遞增。

  此外,廣州、深圳、江門、汕頭等地,都是“影視劇+文旅”的熱門城市。例如,《狂飆》熱播帶火了江門。從去年1月到“五一”假期,江門日均接待游客超38萬人次,日均綜合旅游收入超2.1億元。江門為此推出了一系列《狂飆》相關景點,利用並享受到了文旅紅利。

  未來怎麼做?據羊城晚報記者獲悉,廣東省廣播電視局正全力推進“跟着微短劇去旅行”創作徵集活動,計劃精心創作生産一批文旅主題鮮明、蘊含嶺南風味的網絡微短劇,目前已完成前期采風,逐步投入製作。此外,廣東衛視製作節目《跟着國樂去旅行》拓展“國樂+文旅”新邊界,走進充滿煙火味的縣鎮村一線,彰顯人文灣區、廣東文旅的新時代面貌。

  文/羊城晚報特派上海記者 龔衛鋒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