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力作——評電視劇《海天雄鷹》-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20 09:02:03
來源:光明日報

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力作——評電視劇《海天雄鷹》

字體:

  近日,軍事題材電視劇《海天雄鷹》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國之重器亮相電視台,一代試飛英雄形象躍然熒屏,吸引廣大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的目光。

  《海天雄鷹》以真實事件為藍本,首次在熒屏上揭秘被譽為“刀尖舞者”的航母艦載機試飛員的訓練和生活日常,展示以謝振宇、秦大地、余濤為代表的頂尖飛行員從遴選到訓練,再到着艦起飛的成長歷程。在海軍副司令員衣正邦的帶領下,他們從零出發,突破層層技術壁壘,成功攻克艦載機着艦和起飛技術這一世界性難題。

  全劇開篇,簡潔有力地敘述了幾十年前,新中國尚無航空母艦這一國之重器時,強國杖持自己已擁有航空母艦,派遣戰機侵入我邊境上空,並與我飛行員對峙的事件。這種直面現實、揭示矛盾的現實主義鏡頭語言和影像風格,一下子把觀眾帶入“國家安危、匹夫有責”的特定審美情景中,使作品産生了強大的藝術吸引力。接着,故事的主人公余兆年、秦大地、余濤、陶斯勇等相繼登場,共同譜寫了中國海軍進入航母時代後,海天雄鷹壯志凌雲、強軍強國的動人篇章。

  這部作品將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相結合。正如編劇朱秀海所説:“浪漫必須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並把現實融進浪漫的英雄主義故事中去。”這番創作感悟是對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相結合創作方法的精準把握,也為我們理解電視劇《海天雄鷹》提供了一把鑰匙。

  《海天雄鷹》中的現實主義精神,首先表現在它直面當今世界正經歷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視國防建設,尤其是中國現代化海軍建設進入航母時代後面臨的巨大挑戰,敢於揭示矛盾,從而使作品具有了現實主義的深度、廣度和力度。有沒有自主自製的航空母艦,事關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海天雄鷹》通過歷史的回顧、現實的觀照和環環相扣的故事講述,把這種深刻抽象的國防意識藝術化、形象化地傳達給觀眾。

  其次,《海天雄鷹》的現實主義精神,還表現為它在塑造人物形象時自覺摒棄二元對立、非此即彼、不好就壞的單向創作思維,而代之以全面把握、兼容整合、是其所是、非其所非的辯證和諧的創作思維,使人物形象既真實立體、栩栩如生,又可信可親、感人至深,為作品增加了現實溫度。作品將秦大地在工作中的信念如磐、不辱使命展現得酣暢淋漓,同時也呈現了他作為愛妻子的丈夫、疼兒子的父親、孝順父親的兒子等家庭形象。當妻子烏曉以照顧因遺傳性基因缺陷而癱瘓的孩子為由,逼秦大地轉業時,秦大地表現出愧疚、無奈心境下的執意堅守,使這個人物更加真實立體。

  正是基於這些現實主義情節,《海天雄鷹》灌注於全劇的浪漫主義情懷才真真切切,更富有感染力。謝振宇一直懷揣着挑戰秦大地,並取而代之成為新“海軍空王”的信念。但當他在試飛訓練的半決賽中敗給秦大地、余濤,獲得第三名後,竟打報告請辭,要離開試飛大隊。最終,秦大地以質樸懇切的話語激勵他,師父吳驚天以自己挑戰秦大地五次失敗仍不放棄的堅守氣節感染他,使他領悟了“一心為國家利益,自知自勝才是英雄”的道理。謝振宇的精神成長,以“率領中國艦載機機群在遼闊海空上展翅翱翔”為目標,受試飛英雄們“海空雄鷹精神”的激勵鼓舞。這個形象的成功塑造,充分印證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相結合的創作具有強大生命力。

  不僅是秦大地、謝振宇,《海天雄鷹》還對其他軍人形象進行細膩刻畫,體現他們在特殊時刻那種超出平凡人的剛毅果敢,以及日常生活中那種不畏艱難的執着堅守,讓觀眾尤其是青年人被劍指深藍的豪邁決心和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力量深深感動。

  (作者:仲呈祥,係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