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的《雷雨》為何受到當下觀眾的喜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20 09:16:47
來源:文匯報

90歲的《雷雨》為何受到當下觀眾的喜愛

字體:

舞劇《雷雨》劇照。 (演出方供圖)

  三十載的恩怨情仇,兩代人的陳年往事,八個角色的複雜人生,共同構築了被譽為“中國現代話劇成熟里程碑”的《雷雨》。今年是《雷雨》劇本發表90周年,一批各具特質的舞&作品陸續與觀眾見面:北京人藝版依舊鮮亮,上海戲劇學院教師版誠意十足,滬語版話劇推陳出新,舞劇《雷雨》別出心裁……

  90歲的《雷雨》為何受到當下觀眾的喜愛?“《雷雨》對時代、對人性的揭示深刻而不直白。全劇沒有一個多餘角色,人物關係糾纏、錯綜,這是戲劇,乃至影視劇、文學的要義;&詞幾乎沒有大段獨白,洗練的對白精準體現了人物性格。”文藝評論家方家駿認為,《雷雨》劇本既有文學作品的閱讀性,也具有舞&呈現的表演性。“好的藝術作品沒有年代限制,不會隨着歲月流逝而老化、過時。所謂‘經典’,就在於這層意義。”

  不走尋常路,用肢體演繹雷雨夜

  在一眾“同題共答”作品中,舞劇《雷雨》當屬“標新立異”的呈現。這部由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打造的新作將於7月25日在滬首演。上周末,舞劇《雷雨》在浦東新區群眾文化藝術館合成聯排。記者趕到現場探班,看看主創和舞者們如何用肢體演繹矛盾爆發的雷雨夜。

  《雷雨》的故事環環相扣,而舞劇則打破了原本的時間線,用多線條、多空間的方式重構戲劇。演出開篇展現支離破碎的家庭樣態,八個角色一齊亮相,以交纏的肢體演繹人與人之間愛恨糾葛。而後,周萍掙扎着衝出人群,以他的視角窺視着潛藏深處的隱秘。“從學生時代開始,我就期待飾演周萍,最終在上海舞&圓夢了。”青年舞蹈家張傲月説,“與話劇相比,舞蹈長在抒情、拙於敘事。比如簡單的‘我愛你’三個字,可能需要五分鐘的舞段來表達。”為了增強戲劇感染力,他給周萍一角設計了特殊的“手舞”,“用手部姿勢來放大臉部表情,凸顯人物內心的迷茫”。

  隨着劇情展開,周樸園、蘩漪等角色一一登場,在不斷推升着矛盾衝突的同時,放出了愛恨嗔癡的情感“猛獸”。“這是一次全新嘗試,舞者不能模仿以往話劇或者影視作品中的人物,每一個人都要對角色建立自己的理解。”總編導趙小剛告訴記者,舞劇打破了聚焦大男主、大女主的常規設置,強化群像戲的演繹。在排練教室裏,他甚至播放了一下午蔡依林的《騎士精神》,助力扮演四鳳和魯貴的青年演員開拓想象空間。在導演的 啟發下,魯貴的飾演者徐立昂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通過舞蹈節奏的變化從細微處調動表演情緒,讓人物有了不一樣的色彩。”

  悲歡離合交織在《雷雨》的時空裏,作曲關鵬以富有張力的音樂,描摹人物內心深處的愛恨和慾望。話劇基調帶有強烈悲劇色彩,舞劇的音樂表達相對中性、克制,沒有明顯的敘事功能,給觀眾留下想象的空間。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主創大膽創新,挖掘出“第九個角色”。“舞劇以‘彩蛋’的形式引入新角色,不僅讓人物形象更加飽滿,還開掘出不同的哲學思考。”趙小剛認為,這部新作強調肢體衝擊力,融合現代舞和古典舞,呈現人性美與悲劇美。“在創排中,我們秉持‘以舞帶戲’的理念,為主要人物設計了歌劇咏嘆調式的獨舞舞段,希望觀眾能愛上‘舞’的本體。”

  舞劇不走尋常路,卻也未曾“魔改”,而是以現代美學重釋《雷雨》,舞美、服裝不落窠臼。舞&上沒有具象的“周公館”,取而代之的是一截俯視的回字形樓梯,成為通往角色靈魂深處的通道。“這個樓梯空間深邃而壓抑,仿佛漩渦一般,牢牢‘吸’住了每一個人。劇中人深陷其中,他們的生命情感早已乾涸枯萎,只剩下空洞的皮囊。”趙小剛説。青年舞蹈家沈徐斌在劇中飾演周樸園,在他看來,舞劇《雷雨》延伸到當下觀眾的內心世界,化為心靈癒合的藥引,探尋對現代人精神秩序的建構。

  多重創新表達,展現人性的美好與複雜

  這幾天,北京人藝的室內室外空間隨處可見《雷雨》的印記——“戲劇大道”的《雷雨》劇本墻吸引觀眾駐足默念;多劇種《雷雨》影像展播涵蓋了黃梅戲、呂劇、評彈、甬劇……今年“人藝之友日”的主題正是“雷雨”。上周末,上海寶山滬劇團攜方言話劇《雷雨》率先亮相曹禺劇場。這部“講上海話”的《雷雨》與北京人藝經典版、天津人藝版以及山東省話劇院全本版同&切磋,吸引不少年輕觀眾慕名而來。“方言是城市的味道,上海話是獨特的、浪漫的,也是海派的、包容的。”劇團藝術總監、該劇主演華雯&&,能站在北京舞&,用上海話演一出《雷雨》,“本身就是一種肯定、一份榮耀”。

  人們常説,“講不完的曹禺,演不盡的《雷雨》。”近日,上海戲劇學院出品、濮存昕執導的教師版話劇《雷雨》在上戲實驗劇院與觀眾見面。“上戲人”對《雷雨》傾注了極為深厚的創作情感。自1979年上海戲劇學院演繹《雷雨》開始,到2024年新版《雷雨》創排,這個經典劇目與上戲整整“相伴”45年。在此期間,7個版本的《雷雨》被賦予了多重角度的剖析與創新,從上戲小劇場演到了國家大劇院。新版《雷雨》的所有演員均是上戲表演係專業教師,他們以創新視角賦予角色更鮮活的生命力,展現人性的美好與複雜。

  “演員們專注於人物塑造,通暢地用身心、語言和動作表達對角色的解讀,觀眾會為新的發現感到震驚和滿足。”濮存昕&&,“不重復”是自己一直以來的願望,新版《雷雨》在序幕、尾聲、布景和音樂等方面有不同呈現,每一個角色也有了新的人物底色。“蘩漪的苦並非外在渲染的神經質表象,她的生命交織着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她的行為雖有許多矛盾,甚至走向極端,但其本質是對生活境遇的一種直面。”上戲表演系主任肖英重塑了蘩漪的形象,以一種嶄新的視角展現了對生命深度的探索與表達。(記者 宣晶)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