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群藝館“周末劇場”的專場音樂會,到河西區哪吒小鎮的演出,這個“五一”假期,李亮節和他的樂隊陪伴人們度過了美好的時光。作為深受人們喜愛的本土音樂人,李亮節多年來堅持用津味兒文化創作音樂作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講述了自己對此類音樂創作的思考。
作為市群藝館“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的重頭戲,5月2日晚在群星劇院舉行的李亮節搖滾大鼓春晚回歸省親專場演出,現場氣氛十分火爆。李亮節&&:“天津是藝術家輩出的地方,群藝館是支撐和連接藝術家與群眾的橋梁。關牧村、於淑珍等都是從群文隊伍中走出來的藝術家。我跟群藝館的感情深厚、淵源很深。”他透露自己曾幫群藝館的“哈哈笑”團隊創作相聲劇,也受群藝館之邀創作過歌曲、舉辦過演出,彼此合作得很好,“這次受群藝館邀請來群星劇院‘周末劇場’演出特別高興,通過這種方式把年輕朋友聚攏過來特別好,我願意參與其中。”
作為天津搖滾大鼓創作人,李亮節多年來堅持以天津元素進行音樂創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説到以天津話進行音樂創作的感受,李亮節脫口而出“很難”,“這些年我一直在創作天津風味的歌,把天津話與音符相結合的作品,創作起來很難。天津話的腔調是往下降的,如果加上音符就不是天津話了,但如果拿掉音符又不是唱了,所以創作這類風格的音樂作品感覺挺難的。”儘管如此,李亮節多年來仍堅持創作。他&&:“我本人就是天津籍歌手,宣傳自己的家鄉義不容辭、理所應當。”在創作津味兒音樂的過程中,當寫完“衣食住行”,還有什麼題材可挖掘呢?李亮節説:“我很喜歡這種挑戰,每次創作出來一個新作品,我都很開心。”
李亮節注意到,這些年有不少天津的歌手和藝術家在用天津的小曲小調以及天津的人文生活特點進行創作,“我希望更多有藝術才能的人來創作具有天津特色的作品,讓天津方言和津味兒文化走出去,更好地展示天津深厚的文化底蘊。”他發現有不少天津的年輕人在以津味兒文化為背景進行音樂創作時,不停地反復運用嘎巴菜、煎餅馃子這類題材。他認為,講述天津老百姓生活的故事其實有很多內容可以挖掘,這需要創作者更耐心地觀察生活,更細心地品味人生,才會創作出更好的作品。“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創作天津風味的歌,天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比如,我最新創作的一首以‘書香天津’為主題的天津味兒的歌,從圖書的角度展示天津文化。”李亮節説。今年的央視春晚上,李亮節受邀演唱,展示津味兒文化,備受關注。“在央視春晚唱天津元素的歌,給我帶來創作靈感。我正在創作的一張新專輯‘唱給天津的歌’,12首歌都已寫完了,隨後要進入錄製階段。這裡面的每一首歌都與天津息息相關,其中有描寫津南美景的,有寫桃花堤的,還有寫天津大姨的。每一首歌單獨拿出來,都可以作為天津文旅的宣傳作品。”他希望在天津文旅部門的推動下,讓更多深受百姓喜愛的天津老藝術家,通過天津文旅的窗口宣傳天津,讓更多人感受到天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