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花園》開播:厘清表演與生活的真諦-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29 09:29:04
來源:長沙晚報

《燦爛的花園》開播:厘清表演與生活的真諦

字體:

  “一檔從泥土中獲取養分的節目”,“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綻放”。26日,無劇本即興真人秀《燦爛的花園》首播,演員張頌文的真實生活首次被放在鏡頭前,並進行全紀實記錄,正如張頌文本人所言,“我的人生不是按劇本來的”。

  從和賣花大姨砍價、跟村民吃大席拉家常,討論羊糞如何發酵,再到和新朋老友探討表演,甚至隨時隨地開啟“無實物表演”,《燦爛的花園》跟隨張頌文的視角,生動且深入展現演員的“精神世界”,在真實且鮮活的生活圖景之下,逐步厘清“表演與生活”的真諦——始終保持熱愛與好奇,扎根生活沃土,走進人民群眾。

  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張頌文:“要願意去擁抱生活”

  “他是我見過好奇心最強的人,他對什麼都很有探究欲”,張頌文被如此評價,而他自己也曾寫到:“要培養自己對世界的好奇心”、“願意去擁抱生活,生活才會擁抱我們”。節目裏,張頌文的“好奇心”貫穿始終,買花途中偶遇羊群,好奇羊糞的去處,便會臨時改變行程,下車和村民打開話匣,甚至上門拜訪村民家。一來一往之間,張頌文了解了羊糞,也了解了村民的生活,更收穫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對生活的深刻體悟、細緻入微的觀察,成為張頌文表演創作的靈感源泉,也成就了“順手在魚缸洗手”、脫口而出的廣東話“湯湯水水”等一個個出圈名場面。熱衷養植物的他説,“長在城市裏的綠植,只有與土地接連起來才不會被大風吹倒”,而對文藝工作者來説,這土地就是“生活”,只有扎根生活的大地,才能結出文藝創作的豐碩果實。除此之外,張頌文還特意在《燦爛的花園》搭建舞&,除了“花園家人”曾舜晞、時代少年團馬嘉祺、姜珮瑤之外,還説要“找一些認識的新演員,一起探討表演”。青年文藝工作者們能否在此厘清“表演與生活”的真諦,令人期待不已。

  “接地氣”才能“有人氣”,張頌文吃農村大席和村民拉家常

  “和村民互相送點菜,都打成一片了”、“還是挺隨和的,他這不就跟咱一塊吃飯聊天嗎”。北京市順義區李橋鎮小蘇莊的村長和村民提起張頌文時,就像是聊起自家鄰居。《燦爛的花園》拍攝過程中,恰巧遇到村裏一場喜宴。張頌文會特意身着紅衣赴宴,吃露天大席時熟練布菜,和同桌村民拉家常嘮嗑,“住東頭還是西頭”,“你們多吃點”。當被節目組問:“(張頌文)和電視劇上有差別嗎”,村民大爺如此説到,“他要把電視劇(角色)拿到這裡來,誰搭理他呀”。

  張頌文和村民打成一片“接地氣”的事情不在少數。為《燦爛的花園》購置新植物時,既能和賣花大姨探討植物如何種植,還會在鏡頭面前毫不掩飾地熟練砍價,“能不能再少點,我再買多一點”。幾番砍價“交鋒”後,賣花大姨都忍不住&&:“你咋這麼摳門呢”,張頌文也是坦然笑着回應,“我真的很摳的”。

  無論是吃農村露天大席、和賣花大姨砍價,還是開三輪經過領居家門口熱絡地打招呼,會為因壓了麥子拎着五斤大蒜登門道歉......就像村民所説,張頌文把電視劇和現實分的開,不把角色拿到日常生活裏,拿到人與人的交往中,“挺好的”。走到群眾中間,成長於人民心中,文藝創作才能永葆生命力,文藝工作者才能獲得人民的禮讚和喝彩。誠如張頌文種植物的心得,“枝繁葉茂是你可以看見的,但是支撐枝繁葉茂的是它的根係。”

【糾錯】 【責任編輯:楊光】